蘇潔++趙應紅
摘要:目的對傣藥治療攏洞休(尋常性痤瘡)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方法選擇本院2016年1月—2016 年12月收治的攏洞休(尋常性痤瘡)患者80 例,采用傣藥面膜粉外敷,內服制劑雅解嘎罕,綜合治療。結果80例尋常性痤瘡中,治愈55例,好轉20例,未愈5例,總有效率為938%。結論傣藥面膜外敷配合內服制劑雅解嘎罕治療攏洞休有較好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傣藥;雅解嘎罕;尋常性痤瘡;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5873+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5-0083-01
尋常性痤瘡是廣泛發(fā)于青年人的一種毛囊皮脂腺性炎癥,以丘疹、膿皰、結節(jié)有時可擠出白色碎米樣粉汁為特征的一種皮膚病[1]。多發(fā)于面部及胸背部,臨床上常見反復發(fā)作或經久不愈,與工作學習壓力大,過食香辣之品,或化妝品使用不當有關,嚴重時影響容貌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此病屬于傣醫(yī)攏洞休(尋常性痤瘡)范疇。筆者采用外敷傣藥面膜配合內服制劑雅解嘎罕治療了80例,收到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0例患者均來自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皮膚科門診,其中女46例,男34例;年齡23~50歲;病程1~10 a。
12方法
121外敷治療用粉刺針清除粉刺后外敷傣藥面膜30 min治療,治療頻次為每日1次,10日1療程。[JP2]
122內服治療口服傣藥制劑雅解嘎罕(解毒養(yǎng)顏膠囊,滇藥制字(Z)20082275號),每次5粒,每日3次,10日1療程。
13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治愈:皮損消退,自覺癥狀消失;好轉:自覺癥狀明顯減輕,皮損消退30%以上;未愈:皮損及癥狀均無變化或消退不足30%。[JP]
2結果[JP2]
80例患者治愈55例,好轉20例,未愈5例,總有效率為938%。[JP]
3典型病例
玉某,女,27歲,農民,面頸粉刺、丘疹、膿皰伴疼痛3年余。曾多次在外診治,無明顯好轉并加重,遂來本院診治。查體:額頭部位多為粉刺,頂尖而硬;面頰、下頸部多為紅色丘疹、膿皰、結節(jié),觸痛;皮膚及頭發(fā)油膩,口氣臭,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shù)。患者訴:平素喜食香燥之品,口苦咽干,時常晚睡,大便干,小便黃。現(xiàn)經傣醫(yī)“四塔”辨病,此為“塔菲”偏盛,風水塔不足之病變,診斷為“攏洞休”。治療以調平四塔,調風、火,補水,解毒養(yǎng)顏為主。用粉刺針清除粉刺后外敷傣藥面膜30 min治療,同時,口服傣藥制劑雅解嘎罕(解毒養(yǎng)顏膠囊),每次5粒,每日3次,10 d后復診,部分膿皰干涸,紅色丘疹變暗,疼痛稍減,隨后根據(jù)皮疹及舌脈象,維持前治療方案,囑避免過食辛辣香燥之品及過度擠壓。20 d后皮疹繼續(xù)減輕,膿皰明顯減少,大部份鮮紅色丘疹變暗消退,無新發(fā)皮疹,皮膚及頭發(fā)油膩明顯改善,繼續(xù)內服外敷鞏固治療。40 d后復診皮疹完全消退,留有色素沉著斑,停用藥物,6個月后隨診未見皮疹復發(fā)。
3討論
尋常性痤瘡屬傣醫(yī)攏洞休范疇,為傣族地區(qū)常見多發(fā)病之一。傣族因常年居住在靠水的平壩,氣候炎熱,空氣濕潤,飲食辛辣香燥偏盛,風、火、水、土塔容易失衡。本病是因為火塔偏盛,水塔耗損,水、血不能滋養(yǎng)肌膚,導致皮膚腫痛、粉刺、潰爛,治療應以調平四塔,調風、火,補水,解毒養(yǎng)顏為主。筆者治療方法中,所用傣藥均以解毒清火,疏風補水為主。面膜粉中以補水調風的沙拉比罕(烏藥)、楠說(云南石梓樹皮)、楠秀(白花樹皮)為主藥,予以局部外敷治療,同時給予內服雅解嘎罕(解毒養(yǎng)顏膠囊)清火解毒,調平四塔[2],使水、血榮養(yǎng)肌膚而致容顏潤澤,病患自愈。
尋常性痤瘡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多以抗生素對癥支持治療,其副作用大。隨著人們對抗生素認識的加深,醫(yī)院對門診患者抗生素使用的相關規(guī)定與限制,尋求非抗生素治療與天然藥物治療是目前醫(yī)患追求的方向。筆者采用天然傣藥內服外敷結合,經80例臨床驗證,治療效果滿意,既減少了抗生素使用,又免除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Z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2]賈克琳,趙應紅傣醫(yī)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