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竹青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一些方式營造特定氛圍來進行教學。本文通過闡述情境教學法得出其在中等職業(yè)教育中的重要性,進而講解應用過程中的幾種方式。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必要性
中職教育中的計算機教學具有理論復雜、過程繁瑣的特點,再加上中職學生具有學習能力較差、理解能力不強的特點,在計算機的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理解不了教師的想法,聽課困難的現(xiàn)象。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在平時授課的基礎上,運用一些手段將學生帶入設定的情境中,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空間思維能力,解決中職學生學習的問題。所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具體原因如下。
一是情境教學法可以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相互配合,可以充分利用大腦,使人體更有效率地學習到新的知識。斯佩里左右腦分工理論闡述了人體大腦分為兩部分,左半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判斷等,思維方式具有連續(xù)性、延續(xù)性和分析性。右半腦主要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想象等,思維方式具有無序性、跳躍性、直覺性等。這種辦法可以使左右腦聯(lián)系起來,團結(jié)合作達到共贏。
二是普通的課堂上教師按照課本講解,學生學習得很枯燥。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把知識放入到相應情境中進行教學,學生發(fā)揮想象進入營造的情境中,更加容易理解,因而更有興趣去學習。
三是計算機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自己的特點。尤其強調(diào)動手能力和想像力,更是特別。情境教學法的使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和操作能力,簡化計算機的繁瑣步驟,更有利于計算機教學。
二、情境教學法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 創(chuàng)設實物演示情境教學方案
計算機理論既枯燥又繁瑣,普通的教育模式非常傳統(tǒng),不注重學生參與度,而計算機課程本身對操作性要求很高,沒有參與度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難以理解、不感興趣等情況,這樣學習效率會下降,學生的主動性也減少了。情境教學法針對此特別添加了實物演示這一方式,即在課堂中加入具體道具幫助學生理解。比起課本的圖畫,實物更吸引學生眼球,他們更愿意去觀察并且思考老師提出來的問題。針對現(xiàn)場的實際操作進行演示,再讓學生自己動手,更容易讓學生掌握,課堂效率也會得到很大提升。
2.創(chuàng)設分工合作情境教學方案
合作能力,指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協(xié)調(diào)、協(xié)作能力。合作是時代的要求,俗話說得好,“雙拳難敵四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敝挥羞\用合作,善于合作,才能有強大的力量,才能把蛋糕做大,把事業(yè)做大、做強。遵循這個原則把情境教學法引入了分工合作的方法,具體方式是在課堂中多準備一些分工合作的活動,比如分成小組制作以中秋為主題的幻燈片。首先依據(jù)上課人數(shù)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選擇一個組長負責分發(fā)任務,匯總制作成果。其次把題目布置下去,一個幻燈片制作分別分成素材集合、格式設計、內(nèi)容美化、課堂展示這四個小任務并分別交給小組成員。通過他們的分工合作得出成果并展示,由老師和組長進行打分,得出名次。這樣的方式,每個小組成員都會承擔起一份責任,為了團隊榮譽主動且認真地參與到其中,對于學習不好的學生也是一種督促,為了不脫集體后腿要努力完成。
3.創(chuàng)設趣味性情境教學方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教學法講究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的舉例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課程學習。比如教學生有關(guān)計算機組成的內(nèi)容時,可以事先問學生:“現(xiàn)在幾乎每個學生家里都有電腦,那為什么有的電腦玩游戲順暢有的卻非常卡?”這樣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惑,因此會集中注意力聽課。當課程結(jié)束后,也可以提問學生“計算機的組成我們已經(jīng)清楚了,那同學們可以去組裝一臺計算機嗎”這樣的情境帶入使學生增加對課程的熟悉度,拉近了理論和實際的距離,同時也可能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
中職計算機教學應用情境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彌補了以前教育模式的不足之處,尤其在實際操作中成績顯著。所以,教師要大膽嘗試,多應用此法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