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云川
摘要: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物質基礎;創(chuàng)設有利于互動的環(huán)境氛圍,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前提;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教師的提問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性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關鍵;讓學生富有提問的時空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師生互動;有效性。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林斯基指出: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多數(shù)場合下教師忘卻了,上課,是教師和孩子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是由師生關系確定的。這種活動是指師生相互交流、共同促成、相互探討的一個教學過程。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物質基礎;創(chuàng)設有利于互動的環(huán)境氛圍,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前提;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教師的提問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性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關鍵;讓學生富有提問的時空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重要條件。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物質基礎
首先,尊重學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的基礎。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作為教師應放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視學生為真正意義上獨立的人,師生間應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以保證學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創(chuàng)造因子都處于最活躍狀態(tài),使學生敢想、敢說、敢于爭辯,所以當學生回答錯誤失敗時能夠說“你敢于思考,從另一角度反映了一些問題”,對學生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關愛、信任學生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動力。我們都明白,教師對學生的期望、關愛、信任能夠促進學生自己的提高。用熾熱的愛關心“學困生”的生活和學習,使他們感到教師沒有歧視他們,從而在生活中找回自信,在學習中尋找成功的體驗和樂趣,使其產生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第三、鼓勵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潤滑劑。自卑是學生的天敵,一個學生如果在學習上缺少自信心,妄自菲薄,就會缺乏學習動力,從而導致厭學。班上一名中等生,數(shù)學成績一直不理想,數(shù)學課上也顯得極膽小。這學期開學選科代表時,她小心翼翼到學習委員處自薦,我知道情況后便在班上說,成績不好是因為基礎薄弱的原因,但是只要我們有信心、敢于展示自己,有主動鍛煉自己的意識,我們都要給他機會,同學們應該支持,于是她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在平時的學習中盡可能的表揚她的進步,現(xiàn)在她不僅在數(shù)學上成績優(yōu)秀,而且在班委工作方面積極、大膽、有效。
二、創(chuàng)設有利于互動的環(huán)境氛圍,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前提
1.營造溫暖的學習環(huán)境,置身于良好的班組心理氛圍之中,學生間更容易相互激勵、默契配合 課桌布局?;咏虒W以雙向甚至多向的溝通為特征,傳統(tǒng)的“排排座”、“秧田式”。
課堂氛圍。放著輕音樂的教室,擺著鮮花的講臺,飾著學生習作、小制作的墻壁、房頂,裝點出一個溫馨、歡悅、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把師生帶入濃濃的生活氣息中,從而縮短了心理距離,有益于展開教學互動。
2.構建合作學習氛圍 合作教學可促使小組成員積極參與,互教互學,保證每個成員都能掌握學習內容,合作學習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成就欲,合作、友善的態(tài)度,集體榮譽感及交往、協(xié)調能力。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1)分組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以下活動:a.共同的個體活動,即每個學生各司其職,獨立完成自己承擔的那部分任務;b.共同的順序活動,即共同任務由小組成員依次完成,呈流水線作業(yè)狀;c.共同的協(xié)作活動,即每個成員須與其它成員同時配合行動,協(xié)作完成任務。
(2)分組競賽法。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基礎上的學習競賽,劃分學習小組——小組學習——教學比賽——小組成績評定。
(3)角色轉換。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學習角色可以根據學習活動的任務和過程特點不斷轉換。
三、教師的提問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性是師生互動有效的關鍵
我們數(shù)學教學的任務就是要讓每個學生在數(shù)學上有所發(fā)展。如何做到提問頗具創(chuàng)造性?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結合行家的經驗,筆者認為必須遵循這幾方面的規(guī)律:;首先必須是精巧性的規(guī)律。何謂精巧?一是要問在學生的學習起點處,問在學生學習新內容學習所必須借助的知識儲備處,學生學習數(shù)學新內容的邏輯起點;二是要問在關鍵處,就是要抓住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性內容,突出實質性的問題;三是要問在恰到好處時,一般來說,教學的關鍵時授之以恰到好處的提問,解決教學的重點時時授之以恰到好處的提問,學生解決問題遇到矛盾時、思維轉折的關鍵階段授之以恰到好處的提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娛樂性,我們的小學生畢竟是學生,她們對數(shù)學的邏輯性還是相當陌生的,需要我們融科學性藝術性于一體。
四、讓學生富有提問的時空是師生互動有效性的重要條件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總是我們老師問學生、學生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很少看到學生去自主地提出問題,重要的一點還是我們的學生不會問,由于不會問,導致我們的學生不會或者是不敢問。因此要切切實實地讓學生有富裕的提問時空,其關鍵是要引導學生會問。
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白問些什么。其次是要引導學生注意關鍵的時候問。何謂關鍵的時候呢?應當說是我們的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進入“憤”、“悱”的求知狀態(tài)時,我們可以來一句: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要大家乃至于老師來共同解決一個什么樣的問題?或者說,這樣的問題你想通過怎樣的方法來幫助大家共同去解決?如果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是一種建構的過程,而且又是一種認知矛盾運動的過程,進而在學生原有認知的基礎上,以舊引新,適時把新的問題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即能打破學生暫時的認知平衡,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心中產生或者始終有一個探索的目標。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不是形式上的熱熱鬧鬧的你來我往,而是一種生命本性的存在狀態(tài),更是師生間相互理解與交往的“主體間性”的打造。這種“狀態(tài)”與“打造”需要在管理措施的引導和規(guī)定下,逐漸步入真誠敞開、交互共生的境界。只有師生互動有效了,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才會真正卓越起來,有效起來,讓數(shù)學課堂煥發(fā)涌動的活力,這正是我們每一位教學工作者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