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峰
摘要:學生自小學升入初中后,學習內(nèi)容的增多、課業(yè)難度的加大都會使他們產(chǎn)生厭學情緒,因此如何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初中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初中美術這個科目在許多師生心目中都是可有可無的副課,在傳統(tǒng)教育中美術課都是給語數(shù)外這些主課讓路的,但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每門科目都體現(xiàn)出其必要性,當然初中美術也不另外。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可以把握色彩的感官和提升個人的審美,可以培養(yǎng)其藝術欣賞和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美術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發(fā)展自我個性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美術教師在進行日常課堂教學時要注意更新個人觀念,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豐富美術教學,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自主的投身于這門關于美的科目學習中,從而實現(xiàn)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本文就將結合具體的實例詳細闡述如何在初中美術中實現(xiàn)多樣化教學。
關鍵詞:初中美術;多樣化教學;實施策略
傳統(tǒng)教育觀對美術教育有一種狹隘、偏倚的理解,就像以往對藝術生的解讀一樣,認為藝術和美術都是文化科目存在缺陷的學生才會選擇的,很顯然這樣的想法阻止了初中美術的進步。因此想要真正實現(xiàn)初中美術的多樣化教學以提高課堂有效性第一步就是要轉變師生的觀念,讓每個人都意識到美術訓練并不僅是為了畫出極富優(yōu)美的圖畫、創(chuàng)造幾件偉大的工藝品,而是為了能在美術訓練的過程中得到藝術的熏陶,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共同發(fā)展,造就其個性的完美,能讓學生在日后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個人氣質(zhì)、創(chuàng)造能力,以此來實現(xiàn)整個大社會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當觀念正確后,美術可以輔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內(nèi)容,活躍學習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勇于主動探究美術學習的精髓所在,了解美術的真正魅力。下文僅就個人的教學實踐,淺談三點多樣化教學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立足于美術教材,開展體驗式教學
根據(jù)以往的教學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所有美術教師的教師都是以教材以依據(jù),先進行理論背景講解,然后在例作賞析完之后進行自我作畫,最后提交作業(yè)。這種千變一律的教學方式讓美術這樣充滿美感的學科變得沉悶呆板,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體驗參與度不高,美術課已然變成了文化學科,這樣的課堂必然是低效的。美術是一項需要學生參與進來并積極感受實踐的學科,因此教師要立足于美術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需要開發(fā)各種美術工具和材料,采用開放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運用各種材料完成美術作品的過程中用視覺和觸覺進行自我審美,從而體會到美術活動的樂趣所在。
例如,在“增一份活潑,添一份情趣—小擺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家中將任一擺件和廢舊材料帶到課堂中,然后在課堂教學與學生分享家中擺件的材料和美感表達,這些擺件有的是紙制玩偶,有的是鐵皮制作的模型,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小擺件的材料多種多樣,只要合理組合以一種新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都會具有藝術感。在學生的主觀意識形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廢舊材料,然后開放體驗的方式讓學生制作小擺件,這在極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動手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把學生所擁有的材料進行整合,結合集體的智慧和審美制作出新的藝術品。每組學生都飽含創(chuàng)造力,充滿信心的構思自己的作用,通過自主和集體探究完成的作品可以讓學生獲得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促進他們不斷進行美術學習的動力。
二、美術結合生活實際,積極轉變教學形式
很多學生在學習美術的時候都存在一個無法突破的屏障:認為美術和藝術是脫離一切實際物體的存在,是虛無縹緲、捉摸不定的。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中也無法獲得任何的技能,因此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綜合以上的觀念,教師在初中美術的教學中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概念以往的教學方式,將美術與新穎活潑、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美術的多姿多彩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實用性。生活是美術生長的最佳土壤,一切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其靈感都是來源于生活,比如梵高的《向日葵》、《日出印象》、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這些大師都是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最終享有大成就。對于初中生來說,如果美術脫離生活實際,只剩下照本宣科,必然會使學生對美術課失去興趣,打擊了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必須美術內(nèi)容生活化,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課堂教學更貼近現(xiàn)實。例如在“春天的暢想”的美術學習中,如果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一定是讓學生以春天為題作畫,學生坐在課堂中一味靠想象胡亂的運用色彩和實景搭配,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沒有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該章節(ji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師去生活中找尋春天的印記,可以是剛剛冒芽的小草,可以是潺潺的流水,可以是農(nóng)民伯伯在春播的場景,也可以是媽媽今天燒的應季菜肴,這些生活中的場景都是春天最好的印證。
三、情感因素融入美術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
培養(yǎng)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無論是哪個科目的教學都應該以之作為目標。美術作文一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科目,如果能在其中融入情感因素,增強學生的認同感,那么再人性的全面發(fā)展方面,它的作用將是獨特的。無論是在教育的哪里領域,情感因素都是可以起到直接的制約和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融入情感因素,以此來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格調(diào)高雅的生活品味—設計”該章節(jié)的課后作業(yè)可以以母親節(jié)的賀卡制作為題,通過學生對母愛的解讀思考,將這份感情融入到卡片制作中。有些學生將母親最愛的畫為主題制作出相應的賀卡,有些學生將一些感想的話寫入卡片,有些學生把卡片以剪紙的形式做成母親的模樣。通過這個家庭作業(yè)的設計,巧妙的將情感因素融入到美術教學中,學生在情感的作用下發(fā)揮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做出了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賀卡,更是使得美術這門科目深入人心。運用該方法不僅豐富了美術的表達內(nèi)容以及形式,也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有效性。
結語:綜上所述,美術學習不同于其他科目,它講究的并不是一味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取,最重要的是學生對美的感受,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我審美的訓練和發(fā)展。因此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注重采用體驗式教學,并將生活實際結合美術內(nèi)容,最后把情感因素融入美術學習,讓美術教學成為具有實用性、樂趣性的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高凌. 初中生活美術教學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2]高正蓓. 思維創(chuàng)新視角下的初中美術教學策略研究[A]. 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三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