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華
摘 要:教育改革最大的特點就是由“教的課堂”變?yōu)椤皩W的課堂”,學生的認知結構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運用原有認知結構先進行同化,然后再進行內(nèi)化的過程,最終實現(xiàn)認知結構的轉換、重新建構和發(fā)展的過程?;趯W生一般的學情,“討論教學法”能讓多數(shù)學生自己去挖掘與探究物理知識的內(nèi)涵,學生從物理思維的角度去主動思考。文章基于“學習金字塔”理論,通過教學實踐,探討了用討論教學法建構物理認知的一般路徑。
關鍵詞:討論;教學法;學習金子塔;建構主義;物理認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3-049-2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科學探究,實現(xiàn)知識建構,合適、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內(nèi)化物理認知的重要載體。但是,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一些教學方法華而不實,課堂熱鬧,而學生沒有深層次的學科思考。那么,怎樣進行物理課堂中的討論設計?怎樣進行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物理之間的對話?筆者結合物理教學實踐,就“討論教學法”的設計和應用,進行了粗淺的思考,嘗試解決以上問題。
一、討論教學法的特質及其理論基礎
1.討論教學法的特質
所謂“討論教學法”就是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恰當?shù)貏?chuàng)設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組織學生積極對問題展開討論,同時教師積極校準學生討論的方向,引導學生循著科學的思路接近問題的本質,進而實現(xiàn)問題的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積極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啟發(fā)彼此的思維,最終在討論中完善對規(guī)律的認識或是問題解決的方案。
2.討論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學習金字塔”理論中,討論法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知識留存率較高的學習方法,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常用的方法。合作學習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相互進行討論和研究,充分發(fā)揮團隊的學習能力,在彼此交流中實現(xiàn)取長補短、成果共享的學習方式。以小組合作為基礎的討論學習是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最常見的合作學習方式,該方式能有效促成學生的主動學習,并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認識,同時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有效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此外,合作學習還能增進學生的友誼,在班級營造和諧向上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樂于討論、樂于分享、樂于探究。
二、討論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實踐
1.分析學情,預設討論教學
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對討論教學法沒有系統(tǒng)化認識,在合作能力以及討論意識上都有明顯的欠缺。因此在正式進行學習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討論學習的一般流程,從而讓學生明確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進行相互配合。同時,教師也要結合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設計與之適應的討論方式,并和每個小組(特別是組長)說明討論活動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2.化繁就簡,完成教學生成
(1)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問題。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對物理教材精心研讀,認真設計每一堂課,為有效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探究的主動性,教師還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背景中取材,或是演示趣味性的物理實驗,亦或是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呈現(xiàn)物理圖景,這些情境都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素材,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對情境展開思考,進而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進一步明確課堂即將討論和探究的問題。
例如《光的傳播》一節(jié),為了幫助學生明確有關光源的認識,筆者以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呈現(xiàn)這樣的畫面:落日的余暉、波光粼粼的水面、皎潔的月亮、萬家燈火、星星點點的螢火蟲等場景。這樣所營造的情境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以及光學現(xiàn)象的奇妙,極其絢爛的畫風讓物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此時筆者開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那些發(fā)光物體之間是否有什么不同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始主動探索發(fā)光物體的差別:落日、燈火、螢火蟲都是自己發(fā)出的光,而水面和月亮的光都是來自于反射現(xiàn)象。筆者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光源呢?結合筆者簡單的點撥以及學生主動的思考,相關問題呈現(xiàn)得比較明顯,由此光源的定義很快在討論中被確立下來。
(2)組織討論,合作探究。初中物理教師要善于結合問題的具體性質來確立合適的討論模式,適當?shù)恼n堂討論模式能有效強化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發(fā)散思維得到充分地鍛煉。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討論的程度和方向。比如某些物理實驗需要以學習小組來進行合作探究,各學習小組的組長要協(xié)調(diào)好組員的工作,讓小組實驗能有效推進,同時物理實驗對細節(jié)要求較高,因此教師要及時深入到小組內(nèi)部,給予細致入微的指點。
例如,在《光的傳播》中,筆者提供需要討論的問題:光是沿著怎樣的路徑進行傳播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深入的討論,進而提出猜想:光可能是沿著直線進行傳播,也可能沿著曲線進行傳播,且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路徑可能還不同。針對這些猜想,學生開始進行實驗驗證,初中生對實驗一直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首先圍繞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進行研究:將紅色激光筆的光打到彌漫著煙霧的瓶子中,研究其光路特點。此時筆者開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瓶子中的煙霧能起到什么作用?接著,筆者再引導學生將紅色激光筆的光打到盛滿肥皂水的燒杯中,研究光路特點。此時,筆者再提出問題:為什么不用清水,而用肥皂水?最后,筆者再引導學生將光打到玻璃中,觀察光路特點。通過結合實驗現(xiàn)象的討論,學生得出結論:無論是在氣體,還是在液體或固體中,光都是在進行直線傳播。他們的進一步討論還明確:煙霧和肥皂水的作用都是為了描繪出光的路徑。
(3)歸納總結,鞏固練習。當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有關結論之后,教師輔以恰當?shù)难a充說明,讓有關結論更加全面和確切。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實現(xiàn)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教師應預先準備一組針對性的練習,通過這些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同時也診斷學生討論學習的情況。
例如《光的傳播》教學過程中,筆者匯總學生的討論成果之后,要針對學生結論上的局限性,對有關內(nèi)容進行補充:①光能夠傳播的介質應該是可以讓光通過的透明物質;②光也可以在真空中進行傳播(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舉例:太陽光傳播到地球的過程);③光在不均勻介質中的傳播可以不沿直線(通過ppt展現(xiàn)海市蜃樓的原理,引發(fā)學生討論)。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實現(xiàn)總結:光在真空或是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是沿著直線進行的。隨后,筆者問:你能舉例談一談生活中光直線傳播的情形嗎?學生紛紛站起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其實是在全班的層面進行討論,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結合學生的反饋信息,筆者了解到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進一步舉例引發(fā)學生對光直線傳播進行討論:影子產(chǎn)生的原理;列隊看齊的物理原理等等。
3.充分展示,實現(xiàn)多元評價
教學評價一般有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類型,而討論教學法中使用最多的是前者,而且這一評價貫穿整個課堂的進展過程之中,時刻監(jiān)測著教師教得如何、學生學得如何。此外教師的教學有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機械式灌輸?shù)慕虒W模式有沒有改變;學生的合作討論意識有沒有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沒有得到培養(yǎng);課堂氛圍活躍了,教學質量有沒有得到切實的提升;……諸如此類,這些問題都是教學評價必須關注的問題。評價方式一方面可以是隱性的,例如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性、討論問題的融洽程度、課堂練習的完成情況等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研究;另一方面,教學評價也可以是顯性的,即通過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自我反省中完成自評,在合作討論中完成互評,由此為教師后階段討論教學法的優(yōu)化提供糾正方向和調(diào)整對策。
綜上所述,“討論教學法”不是隨心隨意討論,強調(diào)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下,為實現(xiàn)不同的教學目標,通過課堂預設與生成,啟發(fā)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物理知識之間進行多維度的思維與對話。讓學生自己梳理出解決物理問題的不同路徑,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辯論和思考,幫助其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在物理學科中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參考文獻]
[1]陳江華.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0).
[2]陳浩.《光的傳播》說課稿[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04).
[3]王建華,楊維磊,劉玉超.以革新教學方法為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群文天地,2011(02).
[4]周明海.“討論式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應用.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05).
[5]郭榮球.認知建構模式與生物學教學的實驗研究[J].天中學刊,2004(02).
[6]潘麗娜,汪路佳,劉灝.討論式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