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芬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主要途徑,也是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思維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和豐富學生視野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培養(yǎng)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47-02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光陰給我們經(jīng)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閱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至關重要。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其中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尤其多。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始終不放心、不放手,無論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都是"滿堂灌",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這種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轉(zhuǎn)變角色,以學生為中心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教師。教師必須強調(diào)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gòu)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因此要從各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必須要形成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chuàng)造性活動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fā)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2.激發(fā)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投入到書的海洋中去遨游??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但興趣的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培養(yǎng)。一般說來,學生對某科的學習目的是能夠明確的,問題是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教師進行閱讀目的教育時,學生就"熱"一下,過一段時間,又"冷"了,這時需要教師注意適時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tài),不愿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fā)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3.指導閱讀,授之以"漁"
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首先是指導精讀。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學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tǒng)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教學《觀潮》第3、4自然段時,先讓學生細讀課文,想象畫面,再請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形狀,并分別用波浪線和直線畫出作者描寫錢塘江涌潮聲音和形狀的語句。這樣,學生才會設身處地、入境入情地讀書。既理解了內(nèi)容,體會了感情,又領悟和學習了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其次是指導速讀。在現(xiàn)代社會當中,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jù)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nèi)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就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課外延伸。為了使學生逐步學會讀書,豐富學生的生活,開拓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jīng)驗,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有關報刊、書籍,經(jīng)常開展閱讀課外活動,有意識地指導他們閱讀。如筆者教學完《幸福是什么》后,搜集了有關幸福的名言,如: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果戈理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夠?qū)ξ覀兊墓怖嬗兴暙I,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的、盲目的讓學生讀書,而是邊讀邊引導他們?nèi)绾稳プx,應該讀哪些書,書中哪些是精彩段落,哪些段落含義比較深刻,哪些段落時作者的感悟,需要注意哪些重點詞句等。這樣,學生的讀書就不是為讀而讀,而是有目的的讀。然后,為學生營造發(fā)自己言論的自由氛圍,讓學生能夠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讓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開討論,應該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們的個性插在上理想的翅膀,飛向光輝的彼岸。當然,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學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可以和老師交流,還可以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媽媽或是周圍的小伙伴交流,學生有了自己所喜歡的交流對象,在體驗與交流中,在觀點和知識的相互碰撞中,學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斷出了與目標的差距,并且可以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種幫助自己思考和增進理解的策略提供幫助,到最后就會實現(xiàn)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真正會喜歡上喜歡閱讀,熱愛閱讀,并且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4.重視朗讀,讀出"其義"
朗讀是一種最常用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既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獲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傳遞,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要讓學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經(jīng)歷閱讀過程。作為一名教師,都知道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wěn)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wěn)定,有利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說明了這個道理。此外,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nèi)容具體、清楚等。朗讀可以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學《去年的樹》,讓學生找出小鳥與樹、樹根、大門和小姑娘之間的對話,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當?shù)那榫澈腿宋锏男那椤?/p>
5.讀寫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
讀寫結(jié)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guī)律。讀可豐富詞匯、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zhì)量。為此,每學期,筆者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shù)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段,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寫隨筆,要求主題突出,內(nèi)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及課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同時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和豐富學生視野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體驗、感悟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huán)境,能夠積極參與對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語文,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書本是甜的",能從小就體味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生閱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