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芬
【摘 要】閱讀教學,是重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系列語文訓練活動。葉圣陶認為,閱讀和寫作是兩回事各有各的目的,但不是彼此不相干的兩回事,他認為閱讀有助于寫作。他早年曾言及兩者的關系:“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閱讀與寫作是一貫的,閱讀得其法,閱讀程度提高了,寫作程度沒有不提高的。”對于高段閱讀讀寫結合本人談一點淺見。
【關鍵詞】小學閱讀;讀寫結合;策略
一、珍視獨特感受及個性體驗,引導做好批注
對于學生批注方法的指導我們可以從最基本的圈點勾畫做起,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在文章中尋找答案,用不同的線勾畫出來。例如,你喜歡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線、你不懂的句子可以用橫線加問號的形式等。當學生養(yǎng)成習慣之后,我可以在逐步訓練學生批注自己的想法??紤]到低年級學生書寫能力弱,我們不可能讓學生批注大段的想法。這時我們就可以教給學生用關鍵詞批注的方法。例如寫得優(yōu)美的句子,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喜歡的句子下面畫線并把自己認為特別好的詞打上著重號,并寫上真美呀!或者是“真厲害!真棒呀!很詳細!很具體!……”這樣簡潔明了的句子。在學生批注時,教師要注意巡視并跟學生交流,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檢驗學生批注的效果。到了中年級,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用簡單的短語或詞組進行批注,使學生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具體化一些。我們可以結合古詩的教學,讓學生當堂寫下詩意,并大聲地讀出來,使學生逐步學會用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感受。高年級學生的書寫能力已經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這時我們就可以逐步要求學生用幾句話記錄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且能夠圍繞一個中心意思來寫。
我們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做好批注,將會幫助他們在語言文字的基礎訓練中,學會遣詞造句,學會表述自己的觀點。打個比方說,我們要建造一座摩天大樓,如果沒有打好地基,那將會在建造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的麻煩。因此,高段的閱讀教學離不開低段閱讀教學的鋪墊。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教師整天喊著讓學生做批注,可是我們的學生卻不會批注,常常是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找到自己可以批注的點。如何讓學生能夠順暢地找到自己的批注點,我認為在高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獨特體驗入手,讓他們暢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在教學《鞏乃斯的馬》一文時,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用了不少的比喻句,描繪出了馬群奔跑的壯闊的場面。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對這段文字有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會有自己獨特的、有個性的感悟。有的學生對這句話:“有的瘋狂地向前奔馳,像一隊尖兵,要去踏住那閃電;有的來回奔跑,儼然臨危不懼、收拾殘局的大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寫到:看到這場面,我仿佛看到的萬馬齊喑的場面,千萬匹馬奔馳在鞏乃斯草原上,是何等的壯觀呀!有的孩子寫到:我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萬馬奔騰,每匹馬都有自己的個性,如將軍、如士兵,他們是那樣那樣的紀律嚴明。學生的獨特感受,帶動了他們的個性表達,閱讀與習作互利共生。
二、幫助讀中感悟,鼓勵暢所欲言,教會隨手札記
閱讀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學生“閱”,教學生“讀”。離開了讀,就不成為閱讀教學。讀,是我國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前人論述甚多。宋代學者朱熹曾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深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碧K軾亦有:“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笔熳x精思是學習語文的科學有效的方法。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有了讀的基礎,學生才可能會將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才可能會記錄自己的獨特感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昂穹e而薄發(fā)。”所強調的都是作文要博覽群書。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利用手中語文教材,學生把每一篇文章都爛熟于心,這將對他們的習作大有益處。記得讀一篇文章時,在介紹朱光潛時,就寫到他對讀寫結合的體會。在朱光潛留學英法八年間,大部分時間都是一邊讀書,一邊寫作?!段乃囆睦韺W》《詩論》《談美》等著作都是他留學期間的寫作成果。起初的主要動機是掙稿費吃飯,可是,這種學習方法客觀上卻促進了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并成為朱光潛堅持不渝的治學方法。他不無謙虛地說:“我還有一個壞習慣:學到點什么,馬上就想拿出來販賣。……不過這種邊買邊賣的辦法也不是完全沒有益處。為著寫,學習就得認真些,要就所學的問題多費些心思把原書吃透,整理自己的思想和斟酌表達的方式。我發(fā)現(xiàn)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和思想。”這番話是講到“怎樣學美學”時說的,其中道理對于學習語文也是適用的。
當學生運用不同形式的讀對文本加以吸收和消化時,學生也就掌握了習作的“樣式”。而寫作在一定的意義上說則是閱讀的運用,對閱讀有促進和強化作用。讀的方法多種多樣,其目的也不盡相同。
1.默讀有助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涵,我們可以讓學生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為訓練點展開教學。這種方法適用于獨立閱讀課文的學習。例如,《樓蘭之死》一文,課文結尾處寫到:樓蘭已死,只留下一片廢墟和王昌齡那首著名的詩篇,讓后人發(fā)出無限的感嘆,難道我們能聽任這種悲劇重演嗎?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尋找文中的句子作為佐證,讀與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2.品詞、品句的朗讀要有感情地朗讀。這種方法適用于文章的關鍵詞句中,學生在對關鍵詞句的理解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而后再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這對于學生學習布局謀篇大有裨益。例如,《“諾曼底”號遇難記》中,在危急時刻船長的做法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我們不僅要讀出情況的緊急,還要讀出船長的沉著冷靜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尤其是文章的結尾處:人們透過陰森森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討論這句話該怎么讀?你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在學生充分讀和說的基礎上,再讓他們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將讀和寫有機地結合到一起。
綜上所述,讀寫的緊密結合將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