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宏偉
摘 要:音樂教育的任務是提供學生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去,并在音樂實踐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歡愉,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奠定其終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fā)展音樂能力的堅實基礎。在音樂教學中,應注意發(fā)掘教材的創(chuàng)新實踐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使他們真正成為會學習、會創(chuàng)新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小學音樂 創(chuàng)新實踐 激發(fā)興趣
與傳統(tǒng)音樂教育相比,“新課標”無論是從音樂教育的理念,還是教材的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結合本校的教學成效及經(jīng)驗,對此,本人想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同行們商榷。
1、領會新課標的理念,轉變音樂教學觀
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制約著人們的教育行為,影響著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任何教育行為的實施,都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基礎上。人類需要音樂,人類的生活離不開音樂。按理,大多數(shù)學生應該是喜愛音樂的,事實也確如此。然而,多年來我們的音樂教育卻屢屢遭到學生的排斥,“學生們喜歡音樂但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的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甚至到了讓學生覺得“音樂課的教室,簡直就是我的刑場”的地步。有學生這樣說:“一提到上音樂課,我就頭痛。因為一上音樂課,就有無數(shù)個我根本不認識的音符迎面撲來,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師竟然讓我全都記下來。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樂天才,這么多的‘哆來咪,看到都害怕,讓我背下來,簡直是謀殺……音樂課的教室,簡直就是我的刑場!”——類似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不得不令我們深思!的確,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課內容單一、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教法死板、與音樂藝術的本質背道而馳。我們更多地注重音樂技能、技法的傳授與訓練而忽視了音樂藝術的審美特性;更多地關注教師本人的情感體驗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及音樂情感……在某種意義上等于抹殺了學生作為一個有著相對獨立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及情感體驗、審美觀念的個體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欲望。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的教育。它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聽覺藝術,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愛好,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初步的鑒賞、創(chuàng)造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上創(chuàng)造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的發(fā)展,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2、音樂教學中的美育
當前教育事業(yè)正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深入廣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懂得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欣賞美的重要意義,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實踐,創(chuàng)造美,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音樂學科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學生可以通過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發(fā)展。當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設計相應合理的課堂計劃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善于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有效的課堂提問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因此,教師要設計能夠引發(fā)學生獨立思維及學生獨立思考的教學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不斷的音樂訓練中提高能力。如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在每一個合作小組中,教師務必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進行組合,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合作小組中相互交流。如在四年級“秋天的聯(lián)想”教學中要讓學生學習基本的音樂知識:美好的音色――人聲的分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小組合作學習,讓全體學生畫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色彩”,先用基本的顏色描述自己喜歡的秋天,通過小組成員互相推薦小組代表到黑板上畫出小組成員們心目中的秋天。這樣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樂器的色彩,即從視覺感受牽引到聽覺感受。
小學生熱情好動愛表現(xiàn),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別人強,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認可。這與人們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開的,許多情況下,正是由于學生的爭強好勝才不斷地取得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師要注意把競爭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在競爭中獲得成功,有一種成就感,成功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兒童學習積極性。音樂課堂中可以運用小孩子感興趣的游戲來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上運用游戲來對音樂有再認識,再創(chuàng)造。無論設計的出發(fā)點是什么,他終究要涉及到音樂知識和技能,在游戲中注重音樂性,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表現(xiàn)音樂的快樂,音樂游戲不是單純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戲的方法挖掘發(fā)展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豐富的精神享受。
3、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養(yǎng)學生專注不斷地傾聽,必須重視參與音樂的欣賞形式。因此,在低年級音樂欣賞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教學:
3.1 注重“聽”的藝術,激發(fā)學習興趣。美國著名現(xiàn)代音樂家艾倫·科普蘭在《怎樣欣賞音樂》一書中說:“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敝挥胁粩鄡A聽,才會感知音樂、認識音樂、理解音樂,進而產(chǎn)生共鳴。學生的每一次聆聽都要帶著不同的問題,可以是辨別樂器,聽出主題出現(xiàn)了幾次,還可以感受樂曲的情緒,還可以“聽”為主線,結合其他輔助教學手段。
3.2 通過“唱”主題旋律,品味音樂內容。音樂主題旋律是一首樂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調,音樂的發(fā)展、變化都與主題息息相關。學生在演唱主題旋律時,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這樣既了解了音樂風格與特點,又激發(fā)了他們對欣賞課的興趣。因此,在欣賞過程中,我們應該牢牢地把握主題旋律,帶領學生“熟悉——學唱——感受”。
在欣賞《蝸牛與黃鸝鳥》時,我為主題旋律創(chuàng)編了歌詞,當學生唱熟了主題音樂后,我要求他們聽到樂曲中出現(xiàn)主題音樂時,要邊唱邊加上蝸牛和黃鸝的動作。通過這樣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器樂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是根據(jù)維吾爾族的一首兒童歌曲的旋律改編而成的,學生對這首兒歌非常熟悉,在欣賞前可讓學生先唱唱這首歌曲,然后在聆聽器樂曲時可讓學生跟著輕聲哼唱,這樣學生會很容易理解樂曲在情緒、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上的變化。
3.3 通過“動”的參與,體驗音樂樂趣。在低年級的音樂欣賞課中,當學生聽到歡快、富有動感的音樂時,他們往往會很開心,并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熱情舞動;當學生聽到低沉、舒緩、抒情的音樂時,他們的動作就會變得輕柔、舒展起來。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還能讓學生更好地領悟音樂的真諦,獲得精神的愉悅。在教學中我們要以“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關注“人”的發(fā)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各方面逐步轉變教師角色,盡快適應“新課標”,成為“新課標”的有效執(zhí)行者和積極建設者。惟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飛速發(fā)展的社會需求,我們的音樂教育也才能夠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肩負起培養(yǎng)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俞虹.淺談如何有效學習小學音樂這一學科[J].學周刊,2016(04).
[2]付玉虹.淺談小學音樂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中國培訓,2015(18).
[3]梁瑋紅.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讓音樂走進孩子的心靈[J].新課程(小學),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