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帆
摘 要:在全球化倡導(dǎo)世界文學的背景下,比較文學的影響研究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流傳學的角度淺談各文學作品、作家、流派等相互影響并大放異彩的現(xiàn)象,探討影響研究的重要性。
關(guān)鍵詞:流傳學;影響研究;比較文學;世界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02
一、背景
隨著全球化的興起與發(fā)展,各民族都著眼于自己的燦爛的民族文學,試圖使自己民族和國家的文學在世界文學中大放異彩,那么這就不得不涉及到文學的比較問題。比較文學并不只是單純對兩種或多種文學進行比較來突出民族文學性,相反,它要求學者用寬闊的世界文學視野來看待世界各民族的文學,并在其背景上探討各民族文學的相似性、同源性或背后的詩學意義,以此總結(jié)出具有普遍詩學價值的結(jié)論,這樣才能實現(xiàn)比較文學在文學中的真正意義。
作為比較文學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研究類型和方法,影響研究以實證影響研究為基本特征,注重橫向比較、研究不同國家文學史體系之間的文學關(guān)系史并且建立起嚴密的學科理論體系。這一研究方式要求刻畫精確的“影響關(guān)系”路線,分別以起點、中介、終點“三點一線”構(gòu)建了影響研究三大理論支柱:流傳學、淵源學和媒介學。但是,影響研究一直以來遭受學者詬病,認為其局限于探討文學的輻射影響,研究范圍局限于西方或歐洲的狹隘圈子,有歐洲中心主義的嫌疑。筆者認為,或許影響研究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文化霸權(quán)和政治野心,但不能否認的是,在文學領(lǐng)域里,比起拋卻文學作品中特定的歷史意義而將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文學作品進行生硬地美學比較,探討文學作品間的外在環(huán)境和相互影響的關(guān)系更能使人對文學作品的意義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且確實在許多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追溯到其影響的源頭。
二、流傳學的重要性
流傳學被戴望舒譯為“譽輿學”,是比較文學影響研究實踐中的基本方法之一。流傳學沿著“放送者”、“傳遞者”到“接受者”三點一線的經(jīng)過路線,用實證主義研究方法著重研究作家、作品、文學思潮和流派等在其他國家產(chǎn)生的影響、流傳和變化,研究的對象是文學關(guān)系,強調(diào)歷史意識,以事實為依據(jù)來探索文學間的相互影響。流傳學以放送者對接受者的影響為主要研究對象,這種影響可以是個體對個體,個體對集體,也可以是集體對集體,集體對個體的影響。無論是哪種具體研究的方法,都需要廣泛收集材料,研究譯者的論述、作品的譯本情況、研究論文、其他研究者的評介文章、相關(guān)外國作家的譯介情況等,接著研究者從一個具體的切入點,如主題、題材、風格、寫作技巧與手法等將研究材料按一定的標準分類,細心分析、歸納和總結(jié),結(jié)合對象的整體面貌和歷史文化語境,分析傳播中的不足與趨勢,預(yù)測未來的傳播與發(fā)展。
實際上,世界文學中每個民族的文學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其他民族文學的影響,在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中又因其民族特點而流傳出去,對其他民族的文學產(chǎn)生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流傳學的意義在于,肯定各民族文學在文學史發(fā)展中的作用和角色。例如,中國文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就是一個極具說服力的例子。日本最早使用的文字即是中國的漢字,具有日本詩經(jīng)之稱的《萬葉集》采用的文字是“日本假名”,也叫“萬葉假名”,實際上就是漢字。我國學者邱雅芬曾說,如果漢字在日本被廢除的話,日本本國的古籍也無人能讀懂了(邱雅芬,2015)。除此之外,中國歷代詩文作品更是為日本文人所欣賞并接受,如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就大量借鑒唐代詩句,將我國許多歷史典故都融于小說故事情節(jié)中。研究中國文學對日本文學流傳影響的類似史實材料多不勝數(shù),對日本文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僅增強自己的文化軟實力,最重要的是在研究的過程中,肯定自我民族的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價值,提高自信心,而不是以西方審美標準來進行自我評判。
除了探討集體文學對另一集體文學的流傳影響外,文人之間的流傳影響也為豐富世界文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往往就是文人間的互相影響而促發(fā)了新的文學理論和思潮。我國著名現(xiàn)代詩人和散文家徐志摩就深受被譽為英語界“契科夫”的英國短篇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影響。他在翻譯曼斯菲爾德的《深夜時》的附記中寫道:“曼斯菲爾德是個心理的寫實家,她不僅寫實,她簡直是寫真?!覀兛绰忪硟旱男≌f分不清哪里是式,哪里是質(zhì),我們所得的只是一個印象,一個真的,美的印象,仿佛是在冷靜的小溪里看橫斜的梅花的影子,清切,神妙,美?!保ㄒ愿邆ィ?010)從曼斯菲爾德的《幸?!泛托熘灸Φ摹稘獾没婚_》的比較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徐志摩通過人物的有限視角來刻畫人物的情緒與心理活動就是受曼斯菲爾德用有限視角展開敘事的技巧所影響。
除此之外,個體對集體或者集體對個體的創(chuàng)作影響也不容忽視。中山大學朱玉教授在點評曾獲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的詩歌《Squarings》時,提到寒山詩歌對20世紀英語詩歌的發(fā)展帶去了巨大影響。不僅如此,他的詩對美國“垮掉派”詩人的影響至今仍未人們所研究。盡管在中國文學史上,寒山文學被邊緣化,但在英美翻譯文學中卻被奉為經(jīng)典。美國翻譯家赤松(RedPine)評價寒山為“西方那一代人的護佑天使”,我國學者周曉琳、胡安江也贊美寒山在“文學史書寫中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絢麗華章, 在翻譯文學經(jīng)典中更是塑造了一個不朽的神話?!保ㄖ軙粤?、胡安江,2008)
當然,一個作家、一件作品、一種思潮或一國文學的發(fā)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受的影響往往是多元的、甚至是曲折的,這要求研究者在對多個民族的文學進行深入評判時,除了對作品內(nèi)在的美學價值進行評判,更重要的是考慮其在文學發(fā)展歷程中的價值。
比較文學通過比較、研究、分析,突出了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不同作者、不同作品的獨特性,透過流傳學的角度來探討各種文學現(xiàn)象相互影響的重要性,使各民族文學都能在世界文學中大放異彩,提高人們對文學的認識和見解,為促進世界文學的發(fā)展具有不可否認的價值。但同時影響研究也讓我們時刻注意應(yīng)跳出狹隘的民族主義,在比較不同文學、文化的同時,能夠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自己具有強硬的文化軟實力,堅強立足于全球化的競爭中。
參考文獻:
[1]曹順慶,比較文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梵·第根,比較文學論,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
[3]高偉,曼斯菲爾德對徐志摩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研究,旅游縱覽,N°12,2010.
[4]雷艷妮,緊閉的琴盒——細讀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幸?!?,小說評論,N1,2012.
[5]邱雅芬,肆他者的視角——從日本傳統(tǒng)文化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城市國學講壇,N7,2015.
[6]塔娜,關(guān)于影響研究——淺談流傳學,商業(yè)文化·學術(shù)探討,2007.
[7]楊乃喬,比較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