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緒鋮
摘 要:梁衡的散文既具有傳統(tǒng)散文的審美性質,又在此基礎上“突破”,具有審智的特征。這體現(xiàn)在《我看舞蹈的美》一文中,就是從感性轉向智性,從不自覺轉向自覺的過程。
關鍵詞:散文;審美;審智;我看舞蹈的美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01
引言:
《我看舞蹈的美》就是梁衡的一次實驗。作品在堅持散文審美特性的基礎上,成功“突破”,上升到“審智”的層面。這種突破,從手段上說,是隱形、從容的,從自身來談,是從表層的感性轉向深層的智性,從美學的角度講,反映了作者從不自覺創(chuàng)作轉向自覺創(chuàng)作的過程,這對于讀者和散文本身,都是難得可貴的。
一、突破之一:從感性到智性
在談梁衡散文的“審智”突破之前,可以先看“審智”的定義?!皩徶窃V諸智性,又十分注重感覺,因而不同于純粹的智性抽象。它從智性、原生的命名,衍生出多層次內涵,邏輯上從無理像有理轉化,激活讀者為習慣所鈍化的感受和思緒;在幾近遺忘的感覺的深層,揭示人類文化歷史和精神流程的檔案?!盵1]
從定義入手,不難發(fā)現(xiàn):審智與審美有一定的重合,體現(xiàn)為兩方面:一是都強調感覺的重要性,二是都要凸顯出散文的“智性”?!段铱次璧傅拿馈愤@篇散文做到了審美與審智的結合,然而它的“審智”,又有一定的突破,它達到“從無理像有理轉化,激活讀者為習慣所鈍化的感受和思緒;在幾近遺忘的感覺的深層,揭示人類文化歷史和精神流程的檔案。”的功效。
這里的“有理”,應該理解為讀者能接受的“智性”?!盀榱吮硎撅w動,西方藝術中有一種小天使,胖墩墩的孩子,兩脅下卻生出一對肉翅,顯得十分生硬。這何如我們敦煌石窟里的飛天,窈窕女子,肩垂飄帶,升起在天空。人著衣披帶本是很自然的事,但這自然的衣著,頓使沉重的人體化為輕捷的一葉,瀟灑、舒展、輕盈、自如,滿臺生風。人外形的美,內蘊的美,都因那輕淡飾物的勾勒與揭示而成一種美的理想、美的憧憬而揮發(fā)開來?!盵2]
這一段從審美的層面閱讀,是美的享受,可淺層的審美之下又有深層的“審智”。“形本無物,意由境生”,作者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的境界,也逐層深入探討了“形”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通過西方小天使和中國飛天的外形對比,顯示出外在裝飾的重要性。第二個層次寫小天使的“重”和“飛天”的輕,凸顯自然之“形”。第三層次是借此外“形”寫內“形”,也就是借外在之美寫內在之美了。
從手段上講,梁衡“審智”的手法,也是隱蔽、從容的。他是在淺層的感覺中,融入自己的觀點,這不簡單是從淺層的感性話語過渡到深層的理性思考,而是有了一個跨度,它跨越了常人“以內在為美”的審美觀點,建立新型的智性思考。從這一角度講,他“審智”的過程,就是淺層感覺和舊有智性解構,深層智性建構的過程。這個“突破”,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二、突破之二:從不自覺到自覺
將《我看舞蹈的美》這篇散文梳理一遍,會發(fā)現(xiàn),對美的認識是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作者從“自然之美”到“情感之美”到“生命之美”再到“平凡之美”(發(fā)現(xiàn)之美),最后到達“自我塑造之美”。當然按照西方文藝理論的說法,“審美自覺”從浪漫主義中興起,它的兩維是感性與情感。[3]那么除開最后一個,其余都是自覺地體現(xiàn)。但這是不準確的?!白匀弧薄ⅰ吧?、“平凡”,用這些詞來形容美并不能揭示美真正的內涵。美真正價值的凸顯,在于有人去發(fā)現(xiàn)它,認識它。浪漫主義思潮中,人之所以會對“美”重新認識,產生“精神的愉悅”和“最高意義的快感”,正是因為人開始關注自身,從人本身出發(fā)對美進行解讀,而不求諸自然。梁衡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在發(fā)掘人情感的基礎上,選擇用智性的語言表達。發(fā)現(xiàn)潛在的自我,這就是一種審美意識的覺醒,也是人的意識的覺醒。在此之前的散文,也有智性的表達,但都是不自覺的,因為它們都停留在“恰巧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但發(fā)現(xiàn)“自身的美”才是美的終極價值。從中也可以看出,從“不自覺”到“自覺”這一過程,也是人認識一切事物的過程,也是人類精神史的發(fā)展過程,作者的“智”在這里由關注個人的小“智”轉為關注人類的“大智”,這對于人類今后的價值取向,具有普世的意義。
三、結語
總的來說,《我看舞蹈的美》的“審智”突破,體現(xiàn)在手段上,是隱性、從容的,體現(xiàn)在結果上,完成了從感性向智性的轉化,體現(xiàn)在美學意義上,從不自覺轉向自覺。對讀者而言,它為讀者和作者架起一座橋梁,讓讀者和作者能夠有效地“對話”;對作者而言,從文章的表層審美轉向深層審智,是對自我的超越;對于研究者而言,這是研究梁衡其他散文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對今后如何處理審美與審智的“斷橋”[4]問題,也是有啟示的。
注釋:
[1]孫紹振:《文學性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80頁。
[2]梁衡:《我看舞蹈的美》,載《新湘評論》2012年第22期。
[3]參考舒也:《現(xiàn)代性與審美自覺》,載《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4]參考孫紹振:《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載《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