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梅 林遠東 莫偉健
摘要:本著進一步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目的,廣東工業(yè)大學輕工化工學院2014級制藥工程3班就當代大學生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現狀對我校學生調研。本文剖析了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現狀及其原因,對培養(yǎng)大學生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艱苦奮斗;現狀
一、調研背景
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是我國勞動人民拼搏奮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強有力支撐,在不同的時期體現出不同的時代內涵,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思維來詮釋。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然而當下在部分大學生身上卻出現了艱苦奮斗精神意識淡薄的現象。為此,本次調查以廣東工業(yè)大學學生為例,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問卷法,調查當代大學生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情況。
二、大學生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現狀
1.對艱苦奮斗精神內涵的理解總體狀況良好。
多數大學生了解艱苦奮斗精神的內涵,對艱苦奮斗有一定的概念認識。在問及“您理解的艱苦奮斗精神內涵是?”中,認為奮發(fā)圖強是精神內涵的最多,占總人數的78.81%,其次是迎難而上,占62.91%,而不達目誓不罷休的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所占總人數的百分相差不大,都是大約30%,另外,還有57.62%的同學認為是努力學習,37.09%的同學認為是省吃儉用??梢钥闯龃髮W生對艱苦奮斗具有一定的概念認識,同時也有著不同的理解。但在具備以及缺乏艱苦奮斗精神表現的理解有一定差異。
2.大學生在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現狀。
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普遍淡薄,大部分學生未能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認為自己艱苦奮斗程度一般,極少人認為自己沒有做到艱苦奮斗或者自己做得很好,這說明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普遍淡薄,大部分學生未能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也就是沒能很好地去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
三、大學生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淡薄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指導方向不當。
在針對調查中,60%以上的學生選擇了家庭教育指導方向不當,這說明在整體上普遍會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幼年到青少年期間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精神上的影響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處在上學讀書期間尚未有獨立、固定的收入來源,家庭的資助有助于解除后顧之憂,讓他們集中精力學習,但過度的溺愛和經濟保障,誤導學生認為金錢來得容易,導致大學生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作風的意識淡薄。
2.大學生缺乏實踐鍛煉。
大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大學度過,而大學是向社會過渡的一個重要時期,所以它還不算是社會。因此,大部分學生把時間荒廢在宅宿舍,玩游戲,看電視劇等娛樂性生活中。而支撐他們度過這種生活的經濟來源家庭的生活費,因此大部分大學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社會實踐方面的經歷十分缺乏,因此無法體會艱苦奮斗的實踐,造成艱苦奮斗精神的缺乏。
3.社會不正之風影響深刻。
如今,社會的貪污腐敗、不良消費、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正之風盛行。社會上有部分人靠權錢交易、靠不正當競爭等手段暴富的,這深刻地影響了大學生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出現了對金錢的崇拜和心理上的虛榮。大學生出現嚴重的攀比心理,這一點在大學生“雙十一”瘋狂的購物現象中尤為突出。社會上的貪污腐敗現象使大學生對保持和發(fā)揚艱苦奮斗優(yōu)良傳統(tǒng)失去了應有的信心。最近幾年來,中央堅持把反腐敗斗爭始終放在黨風建設的突出位置,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別是十八屆六中全會上強調的黨內監(jiān)督,收到了一定的實效。
四、對培養(yǎng)大學生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可行性建議
(一)個人方面。
1.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加強自我約束的能力。
大學生要學會在生活上都應高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生活上杜絕浪費奢侈、不與別人攀比。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倡導勤儉節(jié)約、勤儉辦一切事業(yè),反對奢侈浪費。我們大學生也理當如此,勤儉節(jié)約是對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是對環(huán)境資源的合理利用。
2.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努力學習知識,在學習中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學們肩負時代責任,高揚理想風帆,靜下心來刻苦學習,努力練好人生和事業(yè)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做有擔當、有作為的大學生,做有品質、有修養(yǎng)的大學生。大學是人的一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培養(yǎng)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為適應今后的工作和進一步深造做好準備。
3.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用實際行動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無論是我們的周圍,還是社會上,總是有很多消極的、不良的言論、風氣,作為大學生我們該理智地面對,不要輕易地被影響。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自覺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用實際行動來艱苦奮斗,詮釋自己理想與信念,做21世紀的合格大學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我的一份力量。
(二)家庭教育。
1.父母為孩子之榜樣,當以身作則。
在工作、生活、學習各方面要艱苦奮斗,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將艱苦奮斗教育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注入孩子的心靈,在其心靈深處埋下艱苦奮斗的種子。
2.要加強對孩子進行艱苦奮斗教育。
要約束孩子過分的物質要求,教育孩子生活節(jié)儉,不和別人攀比,不講排場,不擺闊氣,不亂花錢,節(jié)約水、電、糧食等;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注意培養(yǎng)孩子勞動的習慣,幫助孩子學會吃苦耐勞的本領。教育專家指出: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家長走出愛的誤區(qū)。過分呵護剝奪的是孩子獨立承擔困難與挫折的機會,而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質與行為準則的必由之路。
(三)學校方面。
1.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滲透艱苦奮斗精神教育。
通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原理與毛澤東思想課,灌注、滲透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內容,包括我們黨艱苦奮斗的歷史,領袖人物對艱苦奮斗重要性的論述,模范人物艱苦奮斗事跡,國情教育,世情教育,大學生使命教育等等,引導學生們對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視。
2.組織社會實踐實踐鍛煉學生。
要注重社會實踐的提高學生積極性,自覺進行升華作用。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如到貧困地區(qū)的三下鄉(xiāng)活動,培養(yǎng)艱苦奮斗的意識并升華為學生的行為,以取得課堂教學的泛泛說教難以達到的效果。
3.制定獎懲制度措施。
對在艱苦奮斗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給出一定的獎勵,鼓勵其繼續(xù)艱苦奮斗,同時也遏制不艱苦奮斗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張靜;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問題及其教育途徑;2006。
[2]羅賢甲;楊樹明;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欠缺的深層原因及教育路徑探析;2010。
[3]馮雪芹;房培平新形勢下加強對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2009。
[4]雷偉,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三維路徑;2015。
[5]吳瑞麗,王輝,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教育[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第l期。
[6]姚晶,劉明博新時期艱苦奮斗精神的新認識2011年8期。
[7]張啟中,論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