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蕾+王婷
摘 要: 橋梁建設市場對應用型人才需求不斷增加,作為人才培養(yǎng)重要基地的高校應抓住契機,致力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前橋梁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課《橋梁工程施工》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進行改革。具體改革方案是: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調整教學計劃,增加實踐內容,培養(yǎng)出具有橋梁施工專業(yè)素養(yǎng)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橋梁專業(yè)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橋梁施工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254-01
隨著橋梁建設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各種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對建設人才的培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設市場的繁榮需要大量應用型的人才,作為社會人才主要培養(yǎng)基地的高校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這一重要任務,《橋梁工程施工》課程作為橋梁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課,主要研究橋梁工程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課程具有內容多,知識結構復雜瑣碎,專業(yè)性和實踐性強等特點。目前,多數院校該課程的教學都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和陳舊,不利于學生各種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大目標是相悖的。所以必須開展教學改革,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具有橋梁施工專業(yè)素養(yǎng)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的橋梁專業(yè)應用型人才。
《橋梁工程施工》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方式陳舊、教學手段落后
目前橋梁工程施工教學多采用板書或PPT授課,授課方式單一,較為枯燥,加之施工過程多為動態(tài)過程,施工課程具有“內容抽象、知識瑣碎、實踐性強”等特點,現實生活并不常見,即使配合圖片、視頻和動畫教學,也無法在學生腦海中形成較為具體的印象,致使學生對課程理解程度不夠,學習興趣不高。此外,《橋梁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仍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主導課堂,整個教學活動都按照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而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與學生之間也缺乏溝通,各種疑問和想法無法及時表達,這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是極為不利的,基于上述原因,必須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和方法。
二、考核方式單一
《橋梁工程施工》課程教學多采用筆試的考核方式,考試內容側重理論基礎知識,這種考核方式具有“時間固定化、題型模式化、答案和評分標準化”等特點,筆試雖然能在較大程度上保證考核的公平性,卻嚴重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考高分的同學,對知識的綜合運用上顯得束手無策,特別是畢業(yè)設計答辯中暴露出的問題更為嚴重,許多考試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在答辯過程中不能將所學知識與答辯問題聯(lián)系起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另外,筆試試卷皆由教師命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一紙試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會令學生不注重平時的積累而將過多的精力耗費在考前突擊上,學習過于目的化、功利化。所以,對于《橋梁工程施工》這種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課程,必須開發(fā)更合理、更有效的考核方式。
三、《橋梁工程施工》教學改革方案
1.開展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
學生是知識的受眾,教學的主體,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必須開展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1.1增強學生動力,激活教學主體
課前教師將課程內容精簡提煉,列出教學思路和大綱,學生在課前就已明確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橋梁施工常備式結構這部分內容時,應明確指出,學習目標即認識腳手架、起重設備、混凝土設備等各種施工設備,無需記憶大量文字,只需理解各種設備的構造、用途和特點,明確目標使學生不再迷茫,有的放矢,并產生完成目標的內在驅動力。
1.2開展任務式教學
《橋梁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應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式”切換為以學生為主的“任務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前教師應為學生布置明確的任務,例如,各種梁式橋的施工過程等教學內容相對簡單,可將這部分內容分配給各學習小組,要求學生課前查閱資料完成自學,并制作課件進行課堂講授,給每一位同學提供站上講臺的機會,其他同學對講解過程進行評價打分,各學習小組就尚未解決的問題展開討論,這就可以保證每一位同學在課上課下都有明確的任務分工,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種任務式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程度,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查閱資料能力和表達能力,鍛煉心理素質。
2.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橋梁工程施工》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為培養(yǎng)應用型的橋梁專業(yè)人才,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2.1拓展認識實習內容
以往認識實習都會組織學生參觀已建成橋梁,認識橋梁結構體系、熟悉橋跨結構和橋梁墩臺的構造,亦會開展專業(yè)知識講座、播放教學視頻等活動,一般不會涉及到橋梁施工過程。為加強認識實習對專業(yè)課教學的服務功能,學校應該積極拓展認識實習內容,例如組織學生進入工法展覽館參觀,工法展覽館中有按比例制作的各種施工設備、實體工程模型,還可展示施工過程和工程做法,可以為后續(xù)的橋梁施工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2積極開辟生產實習基地,加強實習管理
生產實習是橋梁專業(yè)學生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然而目前由于安全管理、教學計劃等的限制造成橋梁專業(yè)學生的實習基地緊張、實習時間較短和實習內容不全面等問題。對此,學校每年應多聯(lián)系幾個實習單位,調整教學計劃,安排學生分批分階段地赴不同工地輪換實習,以確保學生能夠盡可能深入地參與到多種橋型的施工和同種橋型的各個施工階段中。
3.開發(fā)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為避免出現“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效果,建議取消筆試,開發(fā)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3.1側重學習過程考核
整個教學過程中實時對學生進行考評,特別是開展任務式教學過程中,將學生課下查閱資料情況、課上講解情況、課堂討論情況以及學生的評價打分均列入考評范圍,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以激勵學生注重平時積累,而非考前突擊。
3.2開展模型制作競賽
模型制作競賽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主選題,動手制作展示橋梁施工過程的動態(tài)模型,并進行演示和講解,競賽結果列入最終成績。模型制作競賽活動可以彌補圖片、視頻教學的不足,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立體的形象思維;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3.3組織答辯
課程結束后教師可組織課程內容答辯。答辯過程中,答辯委員應就教學內容進行現場提問,并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拓展,限時回答,并做好相關答辯記錄,答辯結果列入最終成績。答辯可以全方位地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既考察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亦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答辯這種考核方式彌補了筆試的不足,可以展示學生個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考核的公平。
四、結論
本文從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大目標出發(fā),分析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橋梁工程施工》課程教學的不足和弊端,提出了開展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開發(fā)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扎實牢固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查閱資料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均有所提高,真正培養(yǎng)出一批綜合素質較高的橋梁專業(yè)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許克賓.橋梁施工[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2]王紅兵,胡愛珍.基于就業(yè)導向的土木建筑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科技信息,2010(22)
[3]李曉彤.張常明淺談高職院校道橋施工課程工學結合課改思路[J].教育與培訓,2010(27)
[4]熊婧.應用型人才及其培養(yǎng)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