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昱
【摘 要】作為微課教學被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后,使得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被徹底打破,語文教學界出現(xiàn)了無限生機。微課把授課時間縮短,把授課內(nèi)容變成精華,課堂上師生交流得到落實,學生的疑惑得到解答,極大地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課堂
“微課”指的是時間在十分鐘以內(nèi),教學內(nèi)容范圍小,清晰明了,集中講解一個問題的微型課程。微課作為新興的一種授課手段和形式,它符合現(xiàn)代化教學高效率的要求,使授課的時間和地點不再受到不可變因素的限制,給學生提供更多自我發(fā)展的機會和平臺。
一、小學語文采用微課帶給語文教學的新變化
1.師生地位發(fā)生變化
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自古以來都是教師處于領導的地位,學生只能服從教師的安排,微課教學的提出打破了這種地位的固定形式,學生作為微課的主體,能夠自由選擇自己觀看視頻的時間、空間,能夠選擇最喜歡的場所、最喜歡的時候去聽課,以達到自己的最佳狀態(tài),促進對視頻內(nèi)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2.課堂效率發(fā)生變化
微課教學的實施為課堂效率的提升帶來了很大的促進,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灌輸自己想教授的知識,學生只有一味地接收,沒有選擇性可言,而微課為學生提供了教學視頻,學生能夠在家中自主觀看視頻,記錄下自己有疑問之處或是意見不同之處,第二天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根據(jù)自身的學習需求與教師進行深刻的交流,使教學變得有針對性,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3.教學形式發(fā)生變化
教師對學生,這是以往的一元化教學形式,微課的引入使得教學形式成為了多元化的存在。微課視頻可以由學生和其家長共同觀看,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家長也可以參與到對學生的輔導過程中來,了解孩子學習的知識,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和綜合能力。
二、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1.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愿望,表現(xiàn)出迫切的求知欲,主動地去學習。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還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有著非常強烈的愿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微課手段將課本的抽象知識變得形象,利于小學生去注意去理解。鮮明的色彩,直觀的形象,立體的動畫,將小學生的興趣引起,小學生在繪聲繪色的微課展示中,通過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身臨其境。課本知識變得鮮活,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享受學習樂趣的過程,從而變得愛學習語文了。比如在學習《花鐘》一課的開始,教師就鏈接了一段微課視頻:伴隨著輕靈悅耳的音樂,熹微的晨光中大片大片的牽?;ù蔚陂_放,花瓣上的露珠晶瑩剔透,顫微微地,形成一片淺紫色的輝煌在這淺紫的暉光中,學生立即安靜下來,滿臉都是被這小小花感染的震撼,那弱小的生命展現(xiàn)的博大的生命奇跡,讓學生迅速收斂心神,深深沉浸在課堂中,想了解牽?;ǖ挠查g點燃。短短的五分鐘的微課,給了學生期待,為后來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過程,尤其在微課的輔助下,這個活動過程更要發(fā)揮出最好的效果。教師要發(fā)揮教的作用,設疑質(zhì)問,進行引導和點撥;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通過自己的分析理解去獲取知識。課堂學習過程的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眼、口、手、腦協(xié)調(diào)聯(lián)動,啟發(fā)學生主動觀察,主動提問,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處在探索知識、積極尋求答案的學習狀態(tài)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氛圍愉悅,那么課堂的質(zhì)量和學習效率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掌聲》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展示出來,然后通過閱讀分析去解決這些問題,當這些問題通過學生動口、動腦解決出來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學生在思索的過程中發(fā)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真正當起學習的主人??梢赃@樣說,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了微課的加入,學生的多種感官被調(diào)動,他們?nèi)轿粎⑴c到學習中去,學習的積極性被激發(fā)出來,課堂教學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3.放飛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語文博大精深,許多內(nèi)容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可感悟而難于表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構建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要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深刻體會,同意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在微課的輔助下,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大膽想象,積極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jù)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和積累的知識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異議的問題交流討論。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課本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展示,學生通過微課對知識進行理解感悟,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有了微課的輔助,課堂氣氛活躍開放,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變得更大更廣,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西沙群島是“我國的海防前哨”,“是鑲嵌在祖國大陸南邊的一顆明珠”。接著利用微課將西沙群島的美景直接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直觀感受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的特點。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想象去西沙群島去游玩,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交流討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陶冶學生熱愛祖國的優(yōu)美情操。
4.制作微課視頻,破解疑難問題
小學語文課文內(nèi)容豐富,涉及各個方面的知識,靈動的才智無不棲于根深葉茂的語文之樹,教師應該讓自己的語文課堂始終帶給學生愜意、溫馨和靈動,讓學生在語文的世界穿行,在真實與浪漫中感悟。但由于教材設計有時候與學生的閱歷相去甚遠,給學生理解課文造成很大障礙,微課,卻使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如在學習《葡萄溝》時,學生沒有去過新疆,對新疆的異域風情興致盎然,特別是對葡萄干的制作過程不理解但又非常感興趣。課本沒有插圖,滿足不了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就制作了一段“葡萄干制作過程”的微課:“廠房修在山坡上,樣子很像碉堡,四周留著許多小孔,里面釘著許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掛在架子上,利用流動的熱空氣,把水分蒸發(fā)掉,就成了葡萄干?!敝谱髁鞒糖逦偌又浇庹f,學生一邊聽一邊看,終于明白了葡萄干的制作工藝。有的學生發(fā)散思維特別強,還提出問題:我們這里為什么不能做好吃的葡萄干?投石問路,激起千層漣漪,學生暢所欲言,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爆發(fā)出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微課,簡單高效,彌補了語文教材資源的不足,打造了自己品牌的高效課堂。再比如《夾竹桃》一文寫的是夾竹桃,但是課文第三自然段竟無一個字提及夾竹桃,有的學生認為這一自然段可以刪除。有的學生認為這一自然段不能刪除,到底這一自然段能不能刪除,有何作用?我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利用微課,把課文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制成課件,通過學生讀后小組交流,讓學生明白:第三自然段中寫了季羨林家中的14種花,一年之中,花開花落,萬紫千紅,開得很熱鬧的景象。而第四自然段寫了夾竹桃花與前面講的14種花相比,它的花期更長,韌性更加可貴。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終于弄清了作者為什么要寫院子里的14種花的原因,是為了更加襯托夾竹桃韌性的可貴,因此,這一自然段不可刪除。
微課的引入,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式教學,教師能夠分享給學生更加新穎的學習手段。這對重點知識的講解和課后鞏固有著重要作用。合理地利用微課,能夠牢牢把握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能深化教學影響,加深學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