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啟香
【摘 要】初中課堂教學是有多個環(huán)節(jié)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而“課堂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重要環(huán)節(jié)。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中,課堂導入的形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進行靈活的安排,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迪,使學生更為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關鍵詞】初中生物 課堂導入 導入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67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一堂好課的開頭是十分重要的,生物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就是,用三到五分鐘的時間,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學生迅速從課堂外的松懈狀態(tài)切換過來,快速地進入到課堂教學狀態(tài)之中,繃緊神經、集中注意力,隨時等待著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因此,教師要精心的對課堂導入進行設計,用精彩的導入一下子將學生的目光吸引過來,這對整堂課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本文就對初中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
一、漫畫導入法
學習興趣是整個學習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把握的首要因素。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讓學生有對生物進行持續(xù)學習的動機,從而在內部給予學生一種潛在的驅動力,驅使學生去對生物進行不斷的探索、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激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的內在樂趣,使學生在生物學習中樂在其中,才是教師需要進行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生物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時期的學生對事物認知能力和水平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其能夠從生物學習中獲得的樂趣也有所不同。
就初一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剛從小學畢業(yè),初初進入到中學進行學習,心理特征尚且停留在少兒時期,對新鮮的事物表現(xiàn)出極強的好奇心,且生性活潑好動,思維方式還沒有從形象思維的模式中走出來。在此階段的學生,對一些較為抽象生物概念不太感冒,只對具體、直接的新鮮事物有較為濃烈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充分的運用學生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感興趣的特點,采用一些巧妙的教學手段,將知識進行合理的轉化,把生物課本中原本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然后再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就容易被學生所理解了,也能輕松的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了。
在對學生進行“種子的萌發(fā)”這一小節(jié)內容的教學時,直接將種子的萌發(fā)過程告訴學生,學生是不太容易理解的,甚至還會感覺到這部分知識是枯燥乏味的。這時,教師不妨換一個方法來將知識予以呈現(xiàn),用漫畫的形式來將一顆小小的種子擬人化,讓種子在漫畫中以自述的形式向學生們接受自己萌發(fā)的整個過程,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過來了,從而提起了對該部分知識進行學習的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再進行進一步的誘導,讓學生在看完漫畫后,來扮演這漫畫中的種子,來對自己的萌發(fā)過程進行介紹,這樣一種新奇的教學方式能夠在瞬間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之中。然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種子的萌發(fā)條件是什么?
二、實驗導入法
生物學科的基礎就是實驗,初中生物課本中涉及了大量的實驗。就當前的生物教學而言,實驗和觀察是兩種最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尚小,因此教學的內容安排均比較淺顯,主要側重與一些關于生命現(xiàn)象的基礎知識,這就使得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使用觀察與實驗就能很好的對新課進行導入。教師在對課堂進行導入時,由于方法選擇為觀察與實驗,因此教學的手段比較直觀,不光讓學生感到十分生動,還讓學生覺得方法極為具體,也這是這種生動且具體的教學方法,能成功的將學生對生物現(xiàn)象的觀察興趣進行遷移,從而讓學生對生物理論學習也產生一定的興趣,這樣就做到了直觀感受向抽象思維能力的遞進。同時,也正是這種直觀到抽象的思維躍遷,使得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yǎng),且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通過大量的初中生物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只要合理的對學生的好奇心進行利用,就能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來對新課進行導入,這樣才能在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促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更為主動積極。
三、詩歌導入法
在初中生物課堂的導入中,語言的運用也是極為重要的,學生只要運用好了課堂導入的導語,就能對順利地將學生導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而在課堂教學開始前,使用大量的優(yōu)美語言,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導入方式。教師通過對語言的駕馭,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引用一段古詩,也是可以很好的導出將要進行教學的內容的,而且多采用一些學生熟悉的古詩,能夠從古詩脫口而出的那一刻起,就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讓學生的思維能夠跟著教師轉。
例如,教師在對“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古詩進行大量的運用,以古詩來對生物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導入。在教師進行這一章的教學前,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的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樣學生能夠一下子就把注意力放到了這句詩上面,這個時候教師再告訴學生,這個詩寫的是野草的生長規(guī)律,是野草一生的故事,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被子植物有一歲一枯榮的,也有數載一枯榮的,學生的好奇心就被勾起來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就能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等待教師進行相關的知識講授。
又如,在進入到該章的第一小節(jié)“種子的萌發(fā)”的教學時,教師吟出了詩句:“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边@樣一下子就將本次課堂教學的主題進行了點明,瞬間就將課堂教學的氣氛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讓學生在這課堂上活躍了起來,也使得學生產生了對該部分知識學習的興趣,并將本堂課堂的教學重點突顯了出來。
初中生物課堂導入可以說是一門藝術,它自始至終的貫穿了整個生物課堂教學,自然的引出了隨后的教學內容。雖然一次成功的課堂導入僅有短短的三五分鐘,卻擁有無比巨大的能力,能夠啟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習的情趣,引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習的情感,誘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因此,生物教師必須把握好課堂導入的具體設計,讓課堂導入具有較強的可行性,且具備一定的知識深度,同時教師要把握好課堂導入的具體實施細節(jié),從而完成課堂導入對學生進行必要引導的使命。
“施教之功,貴在誘導,妙在轉化,要在開竅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一場成功的課堂引導,是一堂課的良好開端,可以激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可以促使學生對即將進行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可以讓學生帶著疑惑去對知識進行探索,可以將學生引入到生物知識的海洋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