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萍+王順德
【摘要】初中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應根據(jù)需求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由教師選取一些文章,并將其按照特點分成一組,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發(fā)表觀點,從而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本文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在以往的教學中,閱讀教學通常是老師帶領(lǐng)學生對課本上的文章進行閱讀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通常較為單調(diào),長時間之后學生容易對其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因此,如何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群文閱讀通過師生共同針對一個主題選擇一組文本進行閱讀探討,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我將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來簡要描述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群文閱讀。
一、廣泛選取,延伸視角
現(xiàn)在許多學生都存在著讀書少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及時帶領(lǐng)學生沖破課本的束縛,廣泛地選取一些課外文章,將閱讀教學多樣化、有趣化,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豐富視角。
為了讓學生更加準確地學會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語文教材中文本的選擇通常十分嚴謹,許多描寫風景的文章都以方位為順序,記事的文章多以時間為順序,說明文則常用總分或總分總結(jié)構(gòu),這樣的結(jié)構(gòu)形式往往方便了學生在寫作時對結(jié)構(gòu)順序的模仿,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記得在教學《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時,這是一篇以總分總為結(jié)構(gòu)的說明文。在這篇文章中,1—2段總述了石拱橋形式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堅固的特點,3—9段通過舉例子、作比較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對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進行細致的闡述,最后一段則再次總述說明中國石拱橋在新中國建立后的發(fā)展。為了讓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在教學時,我加入了一些課外閱讀的部分,即散文或詩歌體裁的描述中國石拱橋的優(yōu)秀文本,通過讓學生進行閱讀,進而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描述,不僅可以使用說明文的形式,還有多種文本形式進行選擇。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耐卣梗S富文章的多樣性,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樣化的語文課堂。
二、精選文本,融匯對比
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文本的選擇并不是隨意的。教師需要保證其質(zhì)量,選擇的文本應屬于同一主題,相互融匯的同時又要有對比性,真正實現(xiàn)精選文章,提供給學生一個更好的閱讀體驗。
記得有一次,我選取了一組議題為“愛的不同形式”的文本供學生進行閱讀,其中含有胡適的《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背影》、美國作家歐亨利的《最后一片葉子》。我讓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了細致的閱讀,與此同時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便可以很容易知道這三篇文章是分別描寫母愛、父愛和友情的。我便又進一步向?qū)W生提出了一個疑問:這三篇文章又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感情的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們又開始了深入的閱讀,第一篇文章中作者通過描寫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母親叫作者起床、用舌頭舔我的眼病,等等,展現(xiàn)了母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第二篇文章中作者通過父親送自己去車站著重描述了四次父親的背影,深刻地描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第三篇文章則是通過描述生活中貧困的人們相互幫助、真誠關(guān)懷的故事,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的友情。盡管這三篇文章描述的各不相同,但是歸根結(jié)底,它們都描述了一個主題,那就是愛。
學生通過比較聯(lián)系,從多個角度探討了這次的主題——愛的多種形式,使學生對其有了一個更深的理解。
三、拓展方式,增強趣味
閱讀應該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總是進行有感情的朗誦或者背誦全文,這樣的方式會在無形之中帶給學生壓力,從而讓學生厭惡閱讀。那么我們在進行群文閱讀時可以適當拓展閱讀方式,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
在閱讀課上,我會根據(jù)所選文章來讓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閱讀。例如在進行一些較為輕松的小說題材的文章閱讀時,我會讓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再現(xiàn)原文。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一篇名為《皇帝的新裝》的童話故事,在進行閱讀時,我讓學會們自行分組進行表演。學生們都十分喜歡這種形式的閱讀課,紛紛投入小組探討中去。在小組匯報表演的環(huán)節(jié),有的同學貼上了自制的黑胡子,以示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國王,還有的則直接將自己的身份寫在紙上粘貼到自己的衣服上,學生們各司其職,進行了十分精彩的表演。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積極融入學生之中去,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對學生在表演中應該采用什么樣的語氣、神態(tài)等進行指導。這種較為輕松的閱讀形式,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歡樂,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篇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此之外,快速泛讀、略讀、計時閱讀等都是一些較好的閱讀方式,教師要學會適當?shù)赝卣?,豐富學生閱讀體驗。
四、豐富視角,聯(lián)系思考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應僅僅局限于對文章主題、寫作手法的鍛煉,還應讓學生學會對比分析,對文章進行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這一方面的提高,促使學生學會聯(lián)系學會思考。
例如在教學《我的老師》這一課時,通過閱讀文章我們很容易看出作者想表達對老師的思念之情。文章中通過描寫老師假裝發(fā)怒、老師教我們跳舞、老師讓我們觀察蜜蜂、老師教我們讀詩等七件小事,表現(xiàn)了蔡老師溫柔善良、多才多藝、教學有方、公平公正的優(yōu)秀品質(zhì),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校內(nèi)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現(xiàn)了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xiàn)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在分析完文章之后,我讓學生們討論文章為什么要通過小事的描述表達情感,而不是直接描述對老師的思念之情。記得有一個學生回答說:“因為在思念一個人時最先會想到的就是生活中與他相關(guān)的小事,就比如說我在想念我的父母時也會先想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為我做的小事?!蔽乙龑W生在閱讀文章時要學會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增強閱讀能力。
在這個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尚有不足,因此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學會聯(lián)系,學會思考,使其不斷進步不斷發(fā)展。
總之,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xiàn)的。群文閱讀的發(fā)展空間不限于此,無論是哪種方式,都需要教師做到以學生的學習為根本,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