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由于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小學生中出現(xiàn)了許多不良行為,嚴重影響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矯正。
關(guān)鍵詞:心理問題;小學生;對策
一、學生不良行為的表現(xiàn)
學生的不良行為是指學生經(jīng)常違反道德標準或犯有比較嚴重的道德過錯。有的甚至處在犯罪的邊緣或已有輕微的犯罪行為(或稱準犯罪水平),分為過錯行為和不良品德行為兩種。
(1)學生的不良品德行為是指學生個體或群體由錯誤道德意識支配的、嚴重違反道德規(guī)范的、損害他人或集體利益的行為。如欺騙、偷竊、賭博等。
(2)學生的過錯行為是指學生個體或群體所發(fā)生的違反學校中校紀校規(guī)的行為。如說臟話、惡作劇、亂圖亂畫、遲到、早退等。
二、學生不良行為的成因分析
學生不良行為的原因涉及到家庭、學校、社會、及學生自身諸多方面,所以它的形成原因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種消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下面將對各種成因進行分別討論
1.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1)不良家庭結(jié)構(gòu)的影響。父母一方或雙方亡故,或是父母離異后子女歸一方撫養(yǎng)時所處的無父或無母狀態(tài)。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由于愛的殘缺,造成孩子個性扭曲,久而久之,變得多疑、抑郁、倔強和古怪。再加之他們很少得到有效的管教,行為處于無約束狀態(tài),自我調(diào)節(jié)及適應能力沒有得到良好發(fā)展,最終形成不良行為習慣。
1.2雙親對孩子缺少監(jiān)督或管教不當。
許多父母外出打工,或經(jīng)商賺錢,把孩子寄養(yǎng)在爺爺、奶奶,認為孩子有飯吃,有衣穿,每天到學校,沒病沒痛,身體健康就好,完全忽視對孩子品行的培養(yǎng)。也有部分學生家長教育方法欠妥,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簡單粗暴對待,孩子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形成惡性循環(huán)。甚至部分學生家長認為教育學生是學校的事,對孩子不問不管,使家庭教育留有缺口。
2.學校教育的某些缺陷的不良影響
在學校,由于學校教育觀念或教師行為不當?shù)热毕?,也或造成學生產(chǎn)生不良行為。這些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某些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思想,“自我中心傾向”嚴重,對學生不能一視同仁。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jié),互不溝通,互不配合。
(3)有少數(shù)教師本身缺乏師德,或者品德不良。
(4)有些學校破墻開店,教師經(jīng)商。
(5)學校的各種壓力,如升學、考試、名目繁多的競賽和評比的壓力等。
(6)有些教師對學生或家長的要求過高、過嚴、過急,忽視他們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
3.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社會上各種錯誤的思想、不良風氣、社會文化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影響;社會上具有各種惡習的人的影響,尤其是壞人的教唆;學生群體亞文化與小伙伴的不良影響等。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對當今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較大的負面影響。在社會,由于兒童模仿能力強,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因而社會上的一些丑惡現(xiàn)象和不良風氣容易感染他們,把他們引入歧途,出現(xiàn)較多的行為問題。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外因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的消極因素是通過個體的主觀因素而起的作用。小學生不良行為產(chǎn)生的內(nèi)部因素主要有:
(1)缺乏道德知識。小學生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產(chǎn)生金錢萬能、哥們義氣等不正確的道德認識。
(2)不良的道德情感。一些小學生在錯誤的道德認識支配下,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誼,極易感情用事,甚至是非、善惡顛倒,誤入歧途。
(3)自我控制力較弱。小學生還沒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遇到外部誘因時,就會經(jīng)不住考驗,而做出違背道德規(guī)則的事。
三、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
1.培養(yǎng)深厚的師生感情,消除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
首先,教師對有違規(guī)行為的學生不能歧視和打擊。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其次,給予問題學生以特殊的關(guān)愛,只有師生間的關(guān)系好轉(zhuǎn),互相信任,才能有效矯正不良行為。
2.注重小學生道德認知的改變
小學生的不良行為,絕大多數(shù)是從缺乏正確的道德認識開始的。由于“是非”、“善惡”缺乏正確判斷,當他們在做出某種不到的行為時,不僅意識不到對他人和社會帶來的危害,反而認為自己是對的,甚至引以為豪。因此,矯正小學生的不良行為必須矯正他們的是非觀念,增強是非感。
3.采用行為矯正技術(shù)
對剛出現(xiàn)的偏差行為,采用最簡單方式,對行為采取忽視。對兒童不良行為的處理,若是屬于初犯或是簡單的,我們可以應用削弱策略來改善它;用削弱方法矯正不奏效的情況下,可用懲罰。處罰的確可以收到立竿見影之效,因此懲罰終日存在我們周圍,而成為控制個體行為的重要策略。
4.發(fā)揮家庭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既然學生不良行為是由于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所以通過學校、家庭的合力來教育學生就顯的很有必要。轉(zhuǎn)變父母教育觀念,并介紹一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使家長充分認識教育的“合力”作用;幫助家長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掌握運用科學的家教方式方法,提高其家教能力;營造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平等民主、蓬勃向上的家庭氛圍,事實證明,和諧家庭氛圍中生活的孩子,性格開朗、外向,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即身心都能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學靜.淺議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治[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2,(10)
[2]馮維.小學生心理學[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年版
[3]楊婭.淺談學生不良行為矯正方法.[J].儷人;教師, 2015,(7)
作者簡介:
何靜(1983.5~),女,四川南充人,南充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學、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