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情芳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05-01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時“材”不僅僅局限于“個體”。例如,成績較高的同學不代表基礎就非常扎實,所以針對這部分同學相對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所出的練習同時也可以滿足成績較低同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集體”了,就“因材”了;“因材”了,就“和諧”了。因材施教以求集體和諧。找出“集體”共同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大班”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因此,結合自己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踐,就高中英語教學中因材施教原則,提高學生整體素質,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第一,因材施教原則的要求。影響英語教學的主要因素有教材、教師和學生。教師是影響英語教學的最主要因素,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等關鍵在于教師。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研究其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通過查閱學生檔案、與學生深入的交流等途徑去了解每一個學生,掌握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愛好、家庭狀況等各個方面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有的悟性好,學習效率較高;有的迷茫,不知所措;有的沒好好學過英語;有的一直很勤奮,但成績總上不去。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把握每個學生的特點,按照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辦事,才能對不同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其次,要精心備課。一是要深入鉆研初、高中教學大綱和教材,根據(jù)初、高中教學的不同要求,研究初、高中教材銜接的問題。初、高中英語銜接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大難題。二是要正確把握教學起點和課堂容量,教學起點應是大部分學生能夠達到的,不能盲目拔高:課堂容量也應適度,容量太大勢必影響操練,太少則不能完成教學任務。三是要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后,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不斷轉換多重角色。其一是“語言師”?!罢Z言師”就是要教會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其二是“分析師”。“分析師”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平時作業(yè)、課堂問答、單元測驗、期中期末考試作分析,幫助每個學生找準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聽說讀寫方面的問題,或是詞匯量的問題,或是學習方法的問題等。其三是“協(xié)助師”?!皡f(xié)助師”就是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制定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分階段的計劃措施,并做好督促檢查、輔導指點工作。
第二,因材施教原則的關鍵。因材施教原則的關鍵是講求實際、講求實效。堅持因材施教原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取得一個好的效果。否則就沒有任何意義。講求實效要求做到:
首先,正確處理好“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關系
“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要人和積極參與者的意識,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活動為中心”圍繞一定的主題和有關的基礎知識,設計學生樂于主動參與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在較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去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在“用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成就感、自信心和積極主動學習的動機。教師的主導作用,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
其次,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形式上,教師要做到豐富多樣。采取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可使教學過程充滿吸引力,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上課前幾分鐘給學生講一些英語小故事、小幽默,猜謎語或唱英語歌曲;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利用各種電教手段以及自制的圖畫幻燈片等作為輔助手段;開展問題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看法;寓教于樂,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表演;播放一些原版英語電影,在課余時間組織大家觀賞等等。這樣學生就覺得有一種新鮮感,課堂氣氛就活躍了起來。
最后,要指導學生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
光靠教師在課堂上的努力還不夠,還需要學生的努力,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必須要指導學生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一定的詞匯量是學好英語的基礎。針對大多數(shù)學生覺得英語單詞難記,教師就應教會學生調動眼、耳、口、手、腦等器官參加學習活動,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學習。比如:做英語卡片;將學過的單詞分類;結合句子或課文記憶單詞:如記住“ China is our country.”就容易記住country這個單詞;背誦課文中的一些好句子和好段落;多聽多讀說。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實施《英語課程標準》過程中,高中教師必須堅持因材施教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進行教與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