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波
摘要:在新課改下,我們要很好把握教材,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究竟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基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階梯,構建師生的“和諧情感”是催化劑,提高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是保障,改革語文教學的“教學手段”是助動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新課改;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根據(jù)目前教育教學的實際,教學的有效性逐漸成為了教師教學關注的焦點,究竟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認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基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階梯,構建師生的“和諧情感”是催化劑,提高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是保障,改革語文教學的“教學手段”是助動力。
一、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過程,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及歷史遺留問題,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yǎng)”活動,它表現(xiàn)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zhuǎn)。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消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傊瑐鹘y(tǒng)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很顯然這已違背了教學的本質(zhì)――教學是為了更好地促進人的發(fā)展。因而,我們應倡導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是: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二、課堂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自學能力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什么?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語文教學應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和基本學習方法。從現(xiàn)代科學意義理解,方法是指人們在有關的活動領域,把握事物規(guī)律,完成某種任務而采用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結(jié)。古人也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足見指導學法在語文教學中是何等重要。課前預習的方法適用于每門課程,而對于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更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課前預習,學生掌握了其中的重點、難點,也有了疑難點,這樣在老師講課時,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聽,帶著問題聽,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強了記憶,比無目的、無重點、無計劃的被動聽有諸多好處。課前預習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同時,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課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語文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師應注重采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初中生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強,對新知識的學習主要靠興趣,而初中生的學習興趣主要依靠老師的引導。因此,教師應注重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有鑒于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教師應提高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意識。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由人腦指令人體去實施一定的行為。通過這個樸素的哲理我們可以分析出,意識對于人的行為來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的。第二,應采用多種方式課堂教學。教師往往只是將課堂教學內(nèi)容復制到多媒體中,而很少利用多媒體的互動功能,多媒體有聽說互動的功能,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施,在多媒體設施中安裝對話軟件,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初中生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第三,請名校和外國的學生參與學校課堂教學。教師在教授語文課程的時候,如果能夠請到名校和優(yōu)秀學生參與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活動,會使課堂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從而有助于增加初中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四、初中教師應該與初中生加強交流
交流和溝通不僅能夠提高教師和初中生之間的感情,而且還能夠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參考依據(jù)。因為教師在和學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會了解到學生對于語文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指導和教育初中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等,教師積極和初中生交流語文學習心得,并認真總結(jié)和初中生的交流內(nèi)容,會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會提高自身的教學質(zhì)量,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教師應注重初中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語文教學有其特殊性,它需要學生平時的觀察、積累和思考,這就必須要求學生注重平時的習慣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重要。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他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的學,教學生的習慣。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主要是培養(yǎng)興趣,養(yǎng)成規(guī)律。第一是教學生的行為習慣,其中有讀書的習慣,看課外書的習慣,寫日記的習慣,早睡早起的習慣,練字的習慣等等。第二是學習生活有規(guī)律的習慣,每節(jié)課前背背書,每天一頁作業(yè),每周一復習課,每周一作文課,每月一考試課等等。這樣,學生也就習慣于完成各項任務了,并且還能提前做準備。第三是特殊形式的要求要養(yǎng)成習慣。比如,我規(guī)定交作業(yè)用一張作業(yè)紙,并且一天一頁,教作文也是用兩張作文紙,雙周一次,等等。這樣,學生在規(guī)律中學習,在習慣中學習,學生自然就不會感覺學習是辛苦的事,而是理所當然的事和快樂的事了。
總之,在深入推進新課改的進程中,我們要很好把握教材和學生,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秦叔萍.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發(fā)微[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2).
[2] 郭壽良,秦小艷.語文寫作教學策略集思[J].江西教育,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