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桃
摘 要:到了三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對于教材的把握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在小學語文中段教學中,說明文的教學日益凸顯出來。說明文與一般散文、小說等文體不同,抒情性弱,但邏輯性強、結構嚴謹,對于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存在著一定的理解難度,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以建立學生對說明文的理解體系。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段教學;說明文教學
一、小學語文中段說明文教學的特征分析
在小學語文教學進入三四年級的時候,學生的知識積累達到了一定程度,主要表現(xiàn)在知識水平、思維能力以及社會生活經(jīng)驗等。在知識積累方面,三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文章閱讀以及簡單的分析能力,這為學生閱讀掃清了基本的障礙。在思維能力方面,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在小學階段,學生本身就處于感性思維能力多于理性思維能力的時期,也正是學生逐漸建立邏輯思維能力的階段,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逐漸提高了。除此之外,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也得到了增強,對事物的理解也深刻了。
說明文旨在說明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原理等表面的特征,以及說明事物發(fā)展的內(nèi)在因果關系等,行文特點在于邏輯性強、結構嚴整、語言嚴謹,是說明性與描述性相統(tǒng)一的文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閱讀出文章所表達的內(nèi)容,更要教學生認識說明文的文體特征、熟悉說明文的行文手法,分清說明文與其他文體的區(qū)別。
二、小學語文中段說明文教學策略分析
(一)巧妙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較多的是抒情性文體,尤其是散文、小說等,盡管教材中說明文的內(nèi)容占據(jù)著一定地位,但學生接觸的仍然相對較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比較法,在講解說明文的時候,與其他內(nèi)容相似的文章做比較,使學生在對比閱讀中自主體味說明文的特征。例如,在講解《太陽》一文時,與巴金的《海上日出》做對比。盡管在開始的時候?qū)W生還不能言明說明文有哪些特征,不能用專業(yè)術語來描述這種文體,但他們能在閱讀中通過一系列數(shù)據(jù)的羅列、打比方與比喻的對比中,形成對說明文的第一印象,并且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不同文體的特征。隨后在教師的講解中,對學生進行點撥,使學生從專業(yè)的角度去了解說明文的特征及具體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文體概念模糊已經(jīng)成為一個困擾教學發(fā)展的問題,比較法的運用能夠在講解說明文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文體概念。
(二)發(fā)現(xiàn)文本特點
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最終還要落實到文本特點的教學,以教材為依托,講解說明文的特點。在講解說明文的過程中,教師要逐漸啟發(fā)學生按照文章的行文邏輯進行思考,這是從說明文本身邏輯性強、結構嚴謹?shù)奶攸c出發(f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講,還要讓學生悟。例如,在講解說明文的過程中,我會讓學生將其中運用的一些說明方法進行標記,最終由教師進行總結,例如打比方、列數(shù)字、對比等方法,都是說明文常見的手法,同時也是能夠標識說明文的方法,這個過程也是學生熟悉說明文的過程,學生對說明文的特征的把握,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也就需要練習。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用打比方、列數(shù)字、對比等說明方法來進行說話練習,例如,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像文中一樣運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來介紹我們麗水紫金大橋的“長”,從而對說明文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三)從內(nèi)容入手進行分析
在說明文講解中,教師還要從內(nèi)容入手引導學生的學習,說明文都是說明某一事物的形態(tài)、原理等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教材內(nèi)容入手,對學生進行講解。說明文中對事物的描述中陳述多于描寫,以客觀的語調(diào)進行描寫。也就是說,通過說明文的閱讀能夠讓學生了解一個事物是什么,而不是別人眼中的這個事物是什么。因此,教師可以以此入手,在學習一篇文章后,讓學生合上課本再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這個事物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熟悉說明文,并且產(chǎn)生初步地運用說明文的理念。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說明文以嚴謹、樸實為文章特點,應用性遠高于文學性,但其中對文字運用、篇章結構仍然有所要求,仍然需要在學習中注意。
(四)學練結合
進入小學中段,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寫作能力,開始接觸簡單的寫作,包括看圖說話、記敘文等。在學習說明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描述練習,不一定完全成文,可以僅僅是一個段落等,讓學生嘗試描述。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帶來一些常見的事物,讓學生進行描述,再對比學生的描述情況,尋找出彩之處。盡管對于小學階段學生這個步驟有些難度,但教師可以逐漸嘗試。
說明文教學是小學語文中段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學生學習到一定階段后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在教學中以教材為本,緊扣說明文特點,采取豐富的形式讓學生了解、熟悉、適應說明文,這樣才能切實完成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許璐琳.淺議小學語文說明文教學[J].文學教育,2016,17(11):84-8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