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意義,提出從第二課堂組織管理、內容設計、活動效果三個維度構建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為各校設計第二課堂評價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英語 第二課堂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C-0126-02
要保證第二課堂活動的經?;?、制度化,使之成為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就需要把第二課堂納入評估中作為一項內容。目前對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活動內容設計上,第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作為第二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缺乏衡量第二課堂質量的標尺使得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索第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對于第二課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意義
(一)幫助認定第二課堂效果。評價體系是評價第二課堂教學質量的標尺。建立第二課堂評價體系有助于我們獲取第二課堂實施情況反饋信息。通過對比第二課堂評價體系指標和第二課堂開展過程與結果,我們可以判斷第二課堂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二)促進第二課堂的良性發(fā)展。科學的評價體系具有導向功能。對于高職英語第二課堂而言,學生可以從評價指標中獲得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從而對學習方法、時間投入等各方面作出調整。教師也可以通過對評價指標的分析,發(fā)現第二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其產生的原因,提出改進措施。構建第二課堂活動評價體系,可以促進第二課堂朝著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良性發(fā)展。
二、評價體系指標設計原則
評價體系是學校衡量第二課堂質量的準繩,也是教師、學生反思第二課堂學習活動的指南。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指標體系的設計。指標的設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第一,目標性原則。要突出以目的為中心,教師評價以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水平為中心;學生評價要以更好地改進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為中心。體系中的每一指標的評測結果可以促使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按照指標內容和自身情況向更高層次改進,實現指導教師和學生都能在第二課堂評價過程中不斷內省。
第二,可測量性原則。主觀化的評價指標會給評價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帶來困難,因此指標應該盡可能數量化或者行為化,以提高評價指標體系的客觀性。
第三,全面性原則。指標設置要考慮全面性原則,既要考慮教師因素,也要考慮學生因素;既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要盡可能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全面性原則有利于找出第二課堂中的短板和不足,使得第二課堂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評價內容
(一)第二課堂組織管理??茖W、有效的組織管理制度是穩(wěn)定第二課堂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梢詮闹笇Ы處熽犖椤⒁?guī)章制度建設與執(zhí)行、課堂信息反饋與調控這幾個方面進行評價。這些指標更多的是從管理者的角度對第二課堂進行評價,從制度上保證活動目標的實現和活動順利進行。
(二)第二課堂活動內容。第二課堂的內容是實現第二課堂目標的載體。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內容應該圍繞第二課堂活動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并能符合社會需求,緊跟社會需求的變化??梢詮幕顒幽繕说尼槍π?、活動內容的層級性和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指標來衡量。
(三)第二課堂活動效果。第二課堂活動的效果評價是第二課堂評價的核心內容。第二課堂是否達到了最終的目的,是否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水平,從活動效果就可以充分說明和體現??梢詮慕處熀蛯W生兩個角度進行評價。
四、指標的權重賦值
依據各個維度在第二課堂有序開展的重要性,賦予每個維度不同的權重,重要性越大,賦予的權重也越大,使得三個評價維度總和為100。每個維度下的二級指標也按照其在該維度中的重要性進行賦值,使得各個指標與上一級維度的權重相等。再將二級指標繼續(xù)分解為若干個觀測點,并根據重要性進行賦值,其賦值之和與二級指標的權重相等。然后根據學院的相關文件和規(guī)定,設立優(yōu)秀、合格和不合格三個等級,對各個維度進行評級。
(一)第二課堂組織管理的賦值。教師隊伍是課程建設的關鍵。第二課堂的良性發(fā)展,需要指導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支穩(wěn)定且配置合理的指導教師隊伍對第二課堂的良性發(fā)展起著積極作用。教師隊伍指標可以在師資學歷、職稱上進行觀測。師資隊伍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60%及以上的為優(yōu)秀,40%及以上為合格,小于40%為不合格。
高職英語第二課堂體系不及第一課堂發(fā)展完備,缺乏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培養(yǎng)規(guī)范化運行機制,缺乏對第二課堂活動的系統(tǒng)管理機制和輔導機制。這些問題的存在,常常會導致活動進展不暢,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規(guī)章制度主要從管理制度和輔導制度建立和執(zhí)行兩個方面進行評價。有完善的第二課堂管理和輔導制度,并能嚴格執(zhí)行的評為優(yōu)秀;有第二課堂管理輔導制度,并能實施評為合格;管理和輔導制度缺失并執(zhí)行不到位的定為不合格。
課堂信息反饋在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指導教師若能及時捕捉反饋信息并用來調控第二課堂教學,就可以提高第二課堂教學效率,避免無效勞動。有完善的課堂信息反饋制度并能夠適時調整第二課堂活動模式、內容評為優(yōu)秀;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并能執(zhí)行的評為合格;未建立課堂信息反饋制度,或者建立但調控措施滯后的評為不合格。
(二)第二課堂活動內容的賦值。高職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第二課堂活動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大量接觸和實踐所學的語言。活動目標的針對性,主要考查活動設計的內容是否符合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能力,符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求,具有專業(yè)特色評為優(yōu)秀;活動符合課程教學目標,但缺乏專業(yè)特色評為合格;活動設計隨意,沒有針對性評為不合格。
層級性是指設計難易程度有梯度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可分為適合全院學生參與的活動,如早讀、英語書法、英語歌曲電影欣賞等,有適合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參與的英語演講、英語角等。內容的梯度性可以為不同英語基礎、不同愛好的學生提供多種選擇。內容設計有梯度,切合學生專業(yè)知識水平為優(yōu)秀,部分內容有梯度評為合格,內容設計沒有梯度設為不合格。
活動內容形式新穎,緊跟社會需求變化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能根據需求及時調整活動內容和形式且每個學期能新開出3個以上的活動評為優(yōu)秀;每個學期能新開出1個活動為合格;不能及時調整活動內容評為不合格。
(三)第二課堂活動效果的賦值。教師作為第二課堂活動的指導者,可以就學生在整個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參與程度和活動效果作出客觀評價。某項目學生參與率大于在校生人數的40%可以評為優(yōu)秀;等于或大于20%的評為合格;20%以下的為不合格。在獲得成績上,每個學期獲得省級比賽二等獎市級以上一等獎以上1人次及以上的為優(yōu)秀;省級比賽三等獎市級比賽三等獎2人次以上為合格;沒有獲得省級或者市級獎勵為不合格。
學生作為第二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可以從英語第二課堂組織活動效果對自己的影響這個觀測點評價第二課堂的效果。從提高英語成績、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提高英語興趣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這四個方面進行考查。達到3點以上效果的為優(yōu)秀;達到1點以上的為合格;均未達到的為不合格。
結合上述的各個維度的觀測點,設計出來的英語第二課堂評價表如表1所示。
各項維度的主要觀測點得分值的總和就是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綜合得分。綜合得分等于大于80分評為優(yōu)秀,大于等于60分評為合格,小于60分為不合格。
總之,評價機制的構建是推進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有效開展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校進行第二課堂教學改革及教學編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本文介紹的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的評價體系對于各個學校根據自身情況建立英語第二課堂評價體系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秀梅.大學英語第二課堂評估機制調查及建議[J].科教導刊,2014(12)
[2]吳婷.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J].讀與寫雜志,2012(6)
[3]劉林利.外語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理念與評估體系探究[J].現代傳播,2012(7)
[4]黎永祥.形成性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實踐 [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8)
【作者簡介】黃成柱(1978— ),女,廣東郁南人,柳州城市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與研究。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