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澤 鄒為偉
摘要:目的 分析急救護理對策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100例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采取急救護理程序,比較兩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在各方面都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救護理對策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有助于提高急救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急救護理對策;上消化道出血;應用價值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見急癥,一旦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很可能對患者造成嚴重的生命威脅,因此要積極尋找有效的治療措施,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1]。相關文獻指出,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提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2]。因此,文章主要針對急救護理程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100例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0~70歲,平均為(35.5±5.3)歲;其中出血量<500 ml有22例、出血量500~1000 ml 26例、出血量>1000 ml 2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為22~70歲,平均為(38.3±5.1)歲;其中出血量<500 ml有20例、出血量500~1000 ml 25例、出血量>1000 ml 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出血量以及出血原因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采取急救護理程序,具體措施如下為:
1.2.1制定急救護理程序 由科室護士長收集臨床相關文獻,并集合臨床實際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尋找解決的途徑和方法,然后制定科學的積極護理程序,做好人員分配。
1.2.2科學評估患者的病情 正確評估患者的病情,通過觀察患者嘔吐物和糞便顏色判斷患者的出血量,一般來說,出血量在5~10 ml,大便潛血試驗為陽性;出血量>60 ml可造成柏油樣排出;出血量在25~300 ml可引起嘔血;出血量>500 ml時患者會有頭暈、口唇發(fā)白的跡象;出血量>800 ml時會出現(xiàn)口渴、心煩、血壓下降等表現(xiàn);出血量為1000~1500 ml時患者會出現(xiàn)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癥狀,例如面色蒼白、冒冷汗、心跳加速(每分鐘>120次)、尿少等癥狀??茖W評估出血量對于臨床急救有重要作用。
1.2.3一般護理 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對應的急救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體征。對于心跳驟?;颊呓o予持續(xù)性心肺復蘇措施;對于休克患者給予抗休克治療,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颊弑3制脚P位,將頭偏向一側,指導患者將口中分泌物突出,幫助意識不清者清潔口腔,預防呼吸困難,避免口腔分泌物誤吸入氣道,能夠降低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對于呼吸道有異物存在的患者,需要立即清除。要保障患者的呼吸通暢,需要進行持續(xù)的鼻導管吸氧或面罩吸氧。若患者使用呼吸機吸氧,則途中要注意導管的連接,避免由于脫落造成的缺氧;建立靜脈通道,穿刺成功后進行血液檢測,然后進行配血。
1.2.4積極補充血容量 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要及時補充血容量,并且應當輸注新鮮血液,有助于止血,輸血量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出血程度確定[3]。在輸血時,護理人員需要做好無菌措施,避免院內感染。
1.2.5止血措施 需要積極給予止血治療,例如口服冷鹽水加去甲腎上腺素、靜脈滴注止血藥物[4]。此外,還可采用三腔二囊管進行止血:將三腔管經(jīng)鼻腔緩慢插入胃中,在確定管段進入胃內后注入150~200 ml氣體,并向外牽拉,若有阻力說明為氣囊已壓向胃底賁門部,然后再注入80~150 ml空氣,然后用夾子鉗夾,使用重物牽引。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急救效果判斷標準:顯效: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基本得到控制;無效:患者的傷勢加重或死亡[5]。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值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急救效果 觀察組急救有效率為93.30%,對照組急救有效率為80.00%;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觀察組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達到了90.00%,優(yōu)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在早期無明顯癥狀,發(fā)展至后期主要以肝功能降低以及門脈高壓為主要癥狀,常伴隨消化道出血、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腹腔積液或繼發(fā)肝癌等表現(xiàn)[6]。消化道出血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7]。但是如何提高急救成功率仍是臨床醫(yī)學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相關研究指出,有效的搶救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急救護理程序能夠有效提高急救護理的成功率,優(yōu)化急救護理的流程,明確護理人員的分工,準醫(yī)囑開展急救護理工作,將急救工作進行統(tǒng)一安排,保障急救措施的制度化和標準化,這樣能夠有效縮短急救時間,提高急救成功率,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8]。急救護理程序能夠讓護理人員更加明確自身的職責,做好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減少急救用時。良好的急救護理能夠為后續(xù)急救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有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并發(fā)癥和后遺癥的發(fā)生率,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孫邦艷.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護理效果[J].安徽醫(yī)學,2013,34(10):1558-1559.
[2]董麗麗,傅志泉.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季節(jié)、節(jié)氣特征分析與護理對策[J].重慶醫(yī)學,2014,(23):3055-3056.
[3]吳云,王淑芬.舒適護理干預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4):2909-2910.
[4]黃麗君,曾秋蓮.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抑郁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1):2371-2372,2379.
[5]劉清芳.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0):2167-2169.
[6]常秀萍.臨床分級護理對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干預效果[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2):350-351.
[7]劉東艷,潘湦,任麗娟,等.個體化護理應用于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3):406-408.
[8]徐紅菊,滕敬華,范彩仙,等.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應用循證護理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3):490-492.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