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英
摘 要:教育督導在教育管理體制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并推動學校改進和發(fā)展,保障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等方面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學校的德育工作管理也越來越精細化,強調班級育人環(huán)境、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通過一定的文化教育氛圍和精神環(huán)境,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學生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與既定文化發(fā)生認同,從而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更有效地促進班級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特色;班級文化;促進;班級和諧;發(fā)展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教育督導在教育管理體制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并推動著學校的改進和發(fā)展,保障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督導工作越來越顯得重要和必要,它為學校的自主發(fā)展、自我完善拓展了空間。學校的德育工作管理也越來越細致化,強調班級育人環(huán)境的重要性,特別是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也有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提高發(fā)展,更有效地促進班級和諧發(fā)展。
打造特色班級文化,讓學生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落腳點,找到自己特長的發(fā)展空間,從而流連于這一特色境界中。古語曰:“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卑嗉壩幕臐庥舴枷阏T人與否,直接關系一個良好的班風的塑造,以及奠定了學生成長成才的可塑性。在班風逐漸形成的基礎上,根據(jù)班級學生個性特征,結合學校開展的辦學特色氛圍,我創(chuàng)設了一套屬于自己班級發(fā)展的特色文化建設方案。
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讓班級文化靈動精致
西方學者杜威曾說:要想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其環(huán)境,環(huán)境改變了,人也就被改變了。我國古人亦流傳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說法,可見境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所扮演之角色是十分重要的,而直接影響境教的實施便是教室里的布置陳設了!
班級是學生所處時間最長的地方,溫馨、優(yōu)雅的環(huán)境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能對學生的快樂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教室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注重營造氛圍,整體上偏重于簡潔明快,講求整體和諧與美觀大方。首先是教室的墻壁,教室的前方盡量簡潔大方,切忌繁雜花哨,如黑板的上方我張貼精短班訓“尊師守紀,勤學苦練”,黑板靠近教室門口的墻壁可以設計一個公告欄,主要張貼課程表、重要通知、班委電話、值日表等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信息。教室的兩側墻壁,以對稱為美。如我在教室左側墻壁張貼了兩幅已裝裱好的學生寫的字畫。一個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另一個是《弟子規(guī)》中“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黑板的左方我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設計了“光榮榜——星光閃耀”;在教室的右側墻壁角落,我讓學生手工制作了兩個塑料做的花瓶,分別種上富貴竹,插上幾枝塑料制的梅花、蘭花,形成一個具有高尚氣節(jié)的情感角落,營造一種和諧、上進的班級氛圍。
最后是教室后面的大墻壁,我讓大墻壁“說話”。因為教室后面空間比較大,而且很多學生課下常在后面談論、活動。所以,我力求將后面墻壁變成一個班級活動的平臺。根據(jù)面積,我平等地分了三塊。第一塊是“我的學習我做主——星光學習小組”,第二塊是“快樂讀書——親子同讀一本好書”“學習園地——夢想痕跡”,第三塊是“美術、書法天地”等欄目。旁邊設計了“紅領巾圖書角”,圖書角,是與他人進行互相閱讀,從而達到資源共享的一方書香彌漫的小天地,每日課間閱讀時間,學生帶一本書回到自己的座位,或獨自品味,或邀友同讀,賞心悅目,樂在其中。
文化是有吸引力的,經過裝飾的有文化氣息的教室,學生會很自覺地到教室學習,讓每個學生找到“家”的感覺,在這個“家”安心地學習,快樂地成長。
二、學生個性特長發(fā)展讓班級文化生動平實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進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蹦敲次覀冊鯓硬拍芴焯爝M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呢?我根據(jù)班級學生個性特長,發(fā)揮其優(yōu)點,發(fā)揮其長處亮點,以學校特色為宗旨,成立各類興趣小組。
班級興趣小組發(fā)展平臺就成了學生自我意識的搖籃,自主發(fā)展的舞臺,自我教育的陣地。班級成立各類興趣小組,是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活動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校培養(yǎng)學生成長的重要載體。有特色的班級,有特色的班主任就要充分認識到利用各類興趣小組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個性特長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興趣小組活動,如舞蹈隊、葫蘆絲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繪畫組、建模組、跆拳道組、粵劇組、書法組、美術組等等。
成立各種興趣小組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文化育人”“環(huán)境育人”等對教育產生了很大的教育效果。其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的樹立,高尚道德人格的養(yǎng)成,健康審美趣味的提升,無不受到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因此加強班級文化建設,不可忽視活動環(huán)境氛圍的營造,不可忽視活動育人。
三、教育活動開展讓班級文化啟智冶情
活動也是實施教育學生的最有效途徑,因此在活動中育人就有了充實的內涵和不可小視的意義。我們班級就十分重視活動育人的功能。如:結合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升旗、掃墓、古詩詞經典誦讀等活動,利用“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教師節(jié)”等開展一列感恩教育活動。舉辦體藝節(jié),經典美文誦讀、廣播操、隊列、籃球、講故事、道德講堂、勞動實踐能力大比拼、班級板報、手抄報評比,走出校園,走上街頭,走進社區(qū)宣傳“防火安全”、“垃圾分類”、慰問孤寡老人等活動,結合安全逃生演練,舉辦讀書漂流活動、開展禁毒宣講教育活動、小手拉大手等,讓學生在有意義的主題活動中成長,奠定美好人生。
正因為活動的多花樣、多層次、多內容,營造了濃濃的育人氛圍,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改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各種社會意識,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增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社會責任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四、班級網(wǎng)絡資源利用讓班級文化引領潮流
網(wǎng)絡,已經成為學生不可缺少的生活伙伴,成為學生最重要的信息來源。他們在網(wǎng)絡上玩游戲、傳mail,交友聊天。他們在網(wǎng)絡上學習社交、學習“生活”。網(wǎng)絡世界對孩子們的影響,早已比真實世界更真實。對小學生而言,網(wǎng)絡無疑是一把“雙刃劍”。
那么,如何讓網(wǎng)絡成為積極向上的主流教育資源,是我們小學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教育和引導,而不是一味地勒令禁止。因此,我們班主任通過上網(wǎng)指導和訓練,為學生撩起網(wǎng)絡這層“神秘的面紗”,讓孩子了解更加廣闊的領域和空間,滿足他們對網(wǎng)絡的好奇和對知識的渴求,讓學生懂得上網(wǎng)不僅僅是“傳Mail聊天、游戲”和“交友”,還可以閱讀、欣賞、創(chuàng)作和學習。教師大力推進網(wǎng)絡思想品德教育的開展,適應新形勢,掌握網(wǎng)絡知識,在班級網(wǎng)站上,建立班級博客或QQ、微信聊天平臺等。營造一個自由溝通、積極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放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壓力,敞開心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參與網(wǎng)站管理,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通過加強上網(wǎng)指導和訓練,使網(wǎng)絡這塊德育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一是學生的道德判斷力不斷增強,學會了如何正確辨別是非、真假、美丑;二是學生的欣賞品位進一步提高,積極主動地吸納那些對自己身心發(fā)展有利的信。
加強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它將通過一定的文化教育氛圍和精神環(huán)境,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學生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與既定文化發(fā)生認同,從而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素質提高了,定能為和諧班級發(fā)展乃至和諧校園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芳.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遼寧教育,2006(11).
[2]王文忠.小學班級文化的建設[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1(5).
[3]伍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
[4]戴聯(lián)榮,薛曉陽編著.小學班級文化建設[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