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潤平
【摘 要】分級教學是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應用。目前,高校都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對大學英語中的分級教學總結出了一些經(jīng)驗,也對分級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分級教學 大學英語 實踐
一、什么是分級教學
分級教學也稱分層教學、分類教學,是根據(jù)學生每個個體的實際狀況,將教學班分成不同的幾個層次,以教學大綱和課程教學要求為基本目標,再根據(jù)具體情況對不同層次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并逐步提高各層次學生的成績的一種教學方式。 教育部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1]規(guī)定,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學要求提出了“三層次三要求”:大學英語的英語教學要求分三個層次: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新要求的頒布使分級教學的實施有了大綱依據(jù)。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因外語水平參差不齊造成的“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突出問題。
二、分級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Krashen 的i+1理論
美國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提出了語言輸入假說[2],其中的i+1理論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持。Krashen 的i+1理論認為,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輸入應當為i+1,i(input)是指與語言習得者語言水平相當?shù)恼Z言輸入,即這種輸入為語言習得者已有的語言知識。i+1是指高出語言習得者語言水平一個級別的語言輸入,這是最易接受的語言輸入。如果語言輸入遠遠高出語言習得者的語言水平,即i+2或i+3,或者是接近甚至低于語言習得者現(xiàn)有水平,即i+0或i-1,學生會感覺太難或者太易,這都不符合語言習得的最佳條件,只有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xiàn)有語言水平的輸入才是“可理解性輸入”。i+1被視作教師所應提供給語言學習者的最佳語言輸入。
三、分級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現(xiàn)在以警官學院為例,展開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實際運用的分析
(一)組織領導
警官學院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工作由教務部門、教學系和學員旅共同完成。教務處負責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的組織指導與協(xié)調;教學系負責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包括理論研究、課程建設、教學實施等;學員旅負責分級教學實施的具體協(xié)調與配合工作,包括思想動員、參與分級及協(xié)助任課教員抓好日常教學管理,維護正常教學秩序。
(二)分級教學具體實施
依據(j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我們最初將教學班依據(jù)學員入學英語成績和入學后統(tǒng)一組織的分級考試成績分為三個層次,即C級班(一般要求)、B級班(較高要求)、A級班(更高要求)。人數(shù)比例分別為25%、50%、25%,形成抓兩頭、促中間,提高教學針對性,達成分級教學目標。施行兩年后由于排課難度較大,又將學員由三個層級分成了兩個層級。在每學期末考試結束后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升降級。在本層次進步明顯名列前茅者可以升入上個層次,在本層級退步明顯的降到下個層級。
分級分班時,按照摸底測試、成績排名、班級編排、征求個人意愿等步驟,完成自然班重排工作,制定班級花名冊。其中,教務處負責分級協(xié)調、考務組織、成績排名等工作;教學系負責試卷擬制、問卷設計、班級重編等工作;學員旅負責思想動員、征求學員意見等工作。
教學實施時,教學系按照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三級教學內容實施教學,對ABC三類班級或AB兩類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為每名學員建立學習檔案,持續(xù)跟蹤學習情況。
四、分級教學的優(yōu)點
(一)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分級教學是根據(jù)學生個體水平差異而采用不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一種教學形式,打破了一刀切的常規(guī),更好地體現(xiàn)了個性化教學,教學體現(xiàn)出因人制宜的特點。
(二)有利于拔尖人才的培養(yǎng)
由于我國各地文化、教育水平差別較大,生源的英語水平也相去甚遠,如果實行大混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就可能抑制一部分尖子生的發(fā)展,挫傷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采取分級教學方式,能讓基礎好,對英語學習又感興趣的學生相對加重學習任務,加深課程難度,滿足其在該學科拔尖的愿望。
(三)有利于優(yōu)化師資配置
采取分級教學學校在師資配置上有更大的自主權,學??筛鶕?jù)不同的教學目標,合理而優(yōu)化配備師資,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優(yōu)質的且適宜自己的教學資源。
(四)升降機制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升降級制度是分級教學的鮮明特點,這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tài)的,成績有明顯進步者可以升級,成績退步者則要降級。這樣就使競爭存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3]。
五、分級教學存在的弊端
(一)學生情感問題
分級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成績進行等級分配,姑且不說根據(jù)一兩次考試成績進行分班是否科學合理,即使做到分班的相對科學公正,也會使部分學生情感受到影響。會使一些分到高級班的學生滋生驕傲自滿情緒,也使那些想學好但是被分到低級班的同學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甚至“破罐子破摔”,使這部分學生產(chǎn)生焦慮感,影響其學習效果,難以讓學生在最佳的情感條件下學習英語。
(二)給教學管理帶來較大的難度
以警官學院為例,分成A,B,C三級教學時,要么需多個營連同時安排英語授課,要么以按英語成績分成的教學班作為所有學科的教學班,這樣使教師在課后通知學生相關事宜時特別困難和麻煩,遭到許多其他學科教師的反對。在分級教學模式下,對不同等級學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難度或強度也不同。但各個等級在學分上沒有差別,英語成績的評定也難以兼顧公平。升降級的存在,使學生的班級呈動態(tài)變化,容易造成混亂,部分學生成績容易被弄缺失。
六、結論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從理論的提出到全國許多高校的實踐證明,分級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英語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的原則,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平臺,教學效果明顯。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也存在分級不科學,忽略學生情感因素和教學管理難等問題。這就使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在后續(xù)教學中要加強相關問題研究,趨利避害,充分發(fā)揮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1981.
[3]汪世蓉. 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的思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6(S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