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仁 馬蘭花
摘要 對甘肅省某民族自治縣義務教育普及現(xiàn)狀進行調研。當?shù)亓x務教育發(fā)展面臨的困境主要有:學生隱形輟學問題突出,民眾輕視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學生接受漢語教學速度慢,且學習時間難以保障等。建議通過媒體投放漢語版動畫片,調整課程與教材內容,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及社會資金援助等多種手段,合力提升該地區(qū)義務教育普及質量。
關鍵詞 義務教育質量;民族地區(qū);隱形輟學;田野調查
地處甘肅省中部的DX族自治縣是國家重點扶貧縣,也是我國唯一以DX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29.34萬人,其中DX族占87.05%??h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民眾分散居住在1750條梁峁和3083條溝壑之中。筆者通過2016年進行的田野調查,對該縣義務教育普及面臨的困境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對改善現(xiàn)狀有所助益。
一、研究設計:選取代表性鄉(xiāng)鎮(zhèn),走訪多類調研對象
2016年初,我們到位于甘肅省中部的DX族自治縣進行田野調查。此次調查以該縣的趙家鄉(xiāng)為主,同時涉及五家鄉(xiāng)和那勒寺鄉(xiāng)。這樣設計主要基于幾方面考慮:一是趙家鄉(xiāng)是一個典型的DX族集聚鄉(xiāng),全鄉(xiāng)總人口8471人,所有男性村民都是DX族,只有極少數(shù)已婚婦女來自回族、撒拉族等民族:二是該鄉(xiāng)既有小學,又有教學點,學生全部來自DX族家庭:三是該鄉(xiāng)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開餐館、外出打工或從事農業(yè)種植。因此,無論是該鄉(xiāng)的民族構成、村民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學生來源、班級構成等,都與該縣其他鄉(xiāng)村的情況基本相同,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此次調查主要通過深入學校、與教師當面交流、隨機走訪農家等方式,以點帶面梳理目前DX族自治縣在義務教育普及方面面臨的困境。
二、調研分析:多種原因致DX族義務教育發(fā)展面臨巨大挑戰(zhàn)
通過走訪調研和文獻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DX族自治縣在普及義務教育方面主要面臨以下困境。
1.生產方式落后致學生隱形輟學嚴重
公開資料顯示,當?shù)貎H在2015年秋,就從甘肅玉門、青海諾木洪等勞務基地勸返420名隱形輟學的學生。這意味著該縣的一些學齡兒童雖然在學校登記造冊,但并沒有到校上學。譬如:注冊生和在校生人數(shù)都最多的某希望小學,其注冊學生數(shù)為385人,但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該校實際在校生人數(shù)僅有200人左右,且從三年級開始學生人數(shù)明顯減少。再如:某村共有86名7-13歲的學齡兒童,他們都應在校上學,但我們入校調研時該校實際在校生卻僅有53人,且四年級僅有四人,五年級僅有三人,這意味著有33名學齡兒童已經(jīng)輟學或處于隱形輟學狀態(tài)。這兩所學校的現(xiàn)狀,從側面反映了早在十年前該地區(qū)就已經(jīng)存在的學齡兒童隱形輟學的嚴重狀況并沒有大的改觀。
為什么當?shù)貙W校一二年級的學生這么多,到三年級之后卻越來越少?通過走訪我們了解到,這是因為一二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只為找個免費的“保姆”,方便自己從事農業(yè)勞作或外出做生意等。到三年級之后,這些孩子基本超過十歲,男孩就要接受“割禮”,承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并在挖蟲草、摘棉花等農忙季節(jié),隨同父母或親戚等到青海、新疆等地掙錢,在氣候嚴寒、無法從事野外勞動時再返校學習。女孩則要在農忙季節(jié)承擔洗衣做飯、收種莊稼等勞動,等到農閑季節(jié)再返校學習。這些學生由于曠課太多跟不上教學進度,成績非常不理想。如果沒有學?;蚪逃鞴懿块T的強力介入,那么一兩年之內,他們就會轉變?yōu)檎嬲饬x上的輟學兒童。
2.某些民族文化傳統(tǒng)致當?shù)孛癖娸p視文化知識
DX族自稱“撒爾塔”,該詞就詞源來說出自梵語,最原始的意思是“商人”。濃厚的經(jīng)商傳統(tǒng)致使DX族民眾比較重視眼前的經(jīng)濟利益而輕視文化知識,認為男孩長大只要會經(jīng)商或種地就可以,而“種地壓根兒就不用學習”。此外,DX族文化傳統(tǒng)使他們對女性接受文化教育存在偏見,認為女孩只要會做家務、能嫁個經(jīng)濟比較富足的男人,安穩(wěn)生活一輩子就行。在上述觀念的作用下,DX族民眾的文盲半文盲比例非常高。
3.精、語言差異致學生接受漢語言文化知識困難
DX族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DX語。DX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而且在語音、語義、語法、詞匯等方面與漢語存在本質差異。同時,其文化傳統(tǒng)不提倡甚至反對與非穆斯林通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DX族學齡兒童學習漢語。當這些孩子步入校門接受以漢語課本為載體的文化知識時,語言障礙成為他們接受課本知識的攔路虎。
4.上學路途遙遠致學校教學時間難以保障
群山起伏、溝壑縱橫的地質特征,致使DX族自治縣民眾居住極其分散,學生從家到校的距離一般要超過兩千米,甚至達到四五千米。如果學生在家吃住,那么每天都要翻山、爬溝,僅花在路上的時間都要在二至四小時。出于安全考慮,每逢雨雪天氣,一些家長就不讓孩子去上學。為了照顧路遠的學生,學校也不得不采取晚上課、早放學的無奈之舉,這對本來接受書本知識就慢的DX族兒童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5.課程內容實用性弱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差
DX族自治縣內學校所使用的教材是用漢語言文字編寫的、以傳授人文知識為基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教材。這種教材的知識質量是毋庸置疑的,但對于不會說漢語而又崇尚商業(yè)、追求實用的DX族民眾來說,卻缺乏實用性。在這次調查中,幾乎所有已經(jīng)輟學或隱形輟學的學生家長都反映:即便是初中畢業(yè)的學生都不會寫欠條、簽合同,甚至是算賬,孩子上學沒有用處。這意味著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認為現(xiàn)有的課本知識缺乏實際效用。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家長支持學生上學的力度也嚴重不足,從而加劇了學生輟學率的攀升。
三、對策建議:多措并舉提升民族地區(qū)義務教育質量
我們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DX族自治縣政府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一直通過多種措施積極推進九年制義務教育,如制定《甘肅省DX族自治縣教育條例》、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成立“控輟保學工作組”等,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現(xiàn)實因素的復雜性,要提高當?shù)氐牧x務教育普及水平依舊任重道遠?;诖耍P者建議將以下方案進行組合,或將有助于當?shù)亓x務教育走出困境。
1.通過媒體投放漢語版動畫片,營造漢語學習氛圍
目前,DX族自治縣已經(jīng)實現(xiàn)“電視戶戶通”,智能手機也已經(jīng)普及。因此,當?shù)乜梢栽诓贿`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情況下,依托電視或網(wǎng)絡媒體大量投放漢語版動畫片,使當?shù)睾⒆油ㄟ^觀看動畫片接觸、學習漢語,消除其學習文化課時的語言障礙。
2.適當調整現(xiàn)有教材,增強學習內容的實用性
從目前來看,尚未有針對DX族學齡兒童編寫的專用教材,因此可以根據(jù)DX族的文化傳統(tǒng),如重視經(jīng)商尤其是發(fā)展餐飲業(yè)等情況,對現(xiàn)有教材及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開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譬如:可以適當增加如何認字、寫信函、簽合同等實用性知識,將數(shù)學教材中那些抽象的計算題改為與商業(yè)活動相關又能為學生和家長接受的數(shù)學應用題等。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他們將來經(jīng)商也有指導意義。
3.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建設寄宿制學校
針對DX族自治縣群山起伏、民眾居住分散的實際情況,各級政府應認真落實《全國民族教育科研規(guī)劃(2014-2020年)》提出的“中央和地方財政要根據(jù)民族教育發(fā)展需求,加大傾斜力度,支持民族地區(qū)學?!?,以及《國家宗教事務局定點扶貧工作規(guī)劃(2016-2020年)》提出的“幫助特別困難的中小學校修建校舍、購置教學設備和圖書”等文件精神,劃撥專項基金建設寄宿制學校,讓學生在校吃住。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學校晚上課、早放學的問題,也能解除家長對孩子安全的擔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輟學問題。
4.爭取社會各界支持,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
當?shù)乜梢誀幦」娼M織或官方教育機構的資金贊助,通過與發(fā)達地區(qū)的學?!敖Y對子”的方式,利用寒暑假時間,帶孩子走出深山,到發(fā)達地區(qū)感受現(xiàn)代教學理念與都市文明,借此拓展他們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產生通過知識擺脫貧窮落后面貌的意識,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編輯 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