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兵 張寶弟
摘要:以學定教是教學課改下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耙詫W”就是基于學生,為了學生,“定教”主要是確定教學內容、目標、方法和策略。三習自悟式教學模式恰恰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這一教學原理。
關鍵詞:三習自悟式;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模式
羅杰斯曾說過:“沒有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學生的學習是結合已有生活經驗相互作用產生的自我構建過程。所以注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堅持以學生學會學習為核心的三習自悟式教學模式是值得推廣的。我校高年段的教師正走在三習自悟式教學模式的探究之路上。
所謂三習自悟式教學模式是指“課前預習—課內研習—課后實習”三個步驟。
課前預習:解決什么時間預習,預習什么內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怎樣設計預習學案,通過什么方法、手段使學生掌握學習目標等。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新知有粗淺的認識,拉近了學生和新知的距離,減少了教師新授時間,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
課內研習:要明確哪些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合作探究。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和課堂的點撥者,指導者。
課后實習:要多布置一些發(fā)散思維、發(fā)展提高性的作業(yè),課后實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能使學生進一步增強智能培訓,提高實踐應用的能力。
三習自悟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對此教學的探究。
一、關于課前預習的探究
課前預習應以文本內容為主,以本課知識點和基本能力為主:以新課程標準設計通俗化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使學生掌握概念、理解例題,對新知識有初步感知。預習的要求要有針對性,不能提得太籠統(tǒng);要有目的性,要關注學生的預習能力,由淺入深。
針對北師大版第十二冊教材“面的旋轉”一課,教學時給學生布置如下預習要求:認真閱讀教材,并自制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圓、梯形硬紙片,并把一條邊用硬木棒固定,旋轉木棒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你還有哪些疑問也記錄下來,留到課上解決。使學生對面的旋轉有了初步感知,這樣帶著自己的初步感知以及心中疑問,走進課本,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使課堂有的放矢,從而縮短了教師的新授時間,教師針對學生還不太懂的問題展開討論教學更有目的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關于課中研習的探究
課中研習部分,要針對學生課前預習來展開,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進行整理歸納,哪些是已經明白的,不需要講授了;哪些是需要合作探究進一步探討才能解決的;哪些是與本節(jié)課教學無關的,留作以后解決或課后實習的。上課伊始,教師要組織學生自主談認識、談體會、談發(fā)現(xiàn),教師從中引導點撥,把大家都理解的問題簡要回顧不做深究,然后把學生還有疑問的問題讓大家談看法,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匯報課,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歸攏疏通,針對學生疑問,針對本節(jié)課重難點,展開更有價值的討論,小組合作集中交流,教師盡量提供給學生活動空間和活動素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中研究數學。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大膽質疑,課堂上不斷爆出閃光點,那是智慧的火花,是辛勞的碩果。這樣的課堂才是新課改追求的目標。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我們嘗試先揭示課題,然后檢查預習。師:“同學們預習了圓錐體這一課,預習后你能明白了哪些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了解學生掌握新知情況,從而把握教學尺度。接著教師再一石激起千層浪:“你還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不懂得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對知識歸攏,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從而達到定教的目的,課題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這堂課就一定會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只要做好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就行。這樣的教學學生沒有對課本茫然的場面,而恰恰是興趣盎然的場面,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于課中研習還要求教師需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做到運籌帷幄。而且知識的選擇也要循序漸進,“圓錐體體積”一課是在“圓柱體體積”一課之后安排的,由于學生已有的學生經驗,已經會求圓柱體體積了,所以自學圓錐體體積難度不大,便于教師掌控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三、關于課后實習的探究
課后實習在于習題匯編和實踐應用兩方面。就是充分利用數學課外活動,對知識整理應用,如學生自己匯編習題,擴大知識面,相互練習共同進步?;蛘邤祵W調查、數學競賽、數學小制作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是學習數學的一種潛意識行為,能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實踐活動中體驗到在生活中用數學的樂趣。我們的目標是學優(yōu)生學得更自主更優(yōu)秀,并帶動學困生學會學習,提高成績。
總之,三習自悟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自主參與為手段,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目標,其核心是發(fā)揮教師指導作用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能動、創(chuàng)造性的參與學習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