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偉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情感態(tài)度是語言運用的血脈,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情感教育;英語教學;培養(yǎng)
近年來,隨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和發(fā)展,語言教學中的情感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僅應包括認知的發(fā)展,還應包括情感的發(fā)展,是對整個人的教育,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而要實現(xiàn)該目標,必須把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統(tǒng)一起來。然而,在我們的實際教育中,人們過于強調大腦的理性和認知功能,忽視了非理性方面的發(fā)展,造成情感空白。這種傾向在語言教學中表現(xiàn)為過分強調語言的認知因素,忽視情感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這是造成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作為課程目標之一。所謂情感態(tài)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新課程標準》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為此,我就淺談一下英語教育中如何進行情感教育。
一、以情感化學生,引發(fā)積極情感
動情是引發(fā)情感主體積極的情感反應。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既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條件,又是一種催化。教師必須具有真摯和豐富的情感,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以情感化學生,以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多與學生談心,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需要,及時地向學生伸出溫暖的手,為學生排憂解難。如學生思想情感上出現(xiàn)障礙,輔之以深入細致的心理疏導,使之調整心態(tài)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學法指導、知識彌補,幫助樹立信心;對經(jīng)濟上的困難生,發(fā)動全班一起想辦法獻愛心,感受集體的溫暖;學生總有犯錯時,絕不動輒批評、訓斥,而要曉之以理使之認識、改正錯誤,以寬容的心善待學生。只有在教育教學中,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真情和循循善誘的課堂教學感化學生,降低他們緊張和焦慮的程度,減輕心理壓力,滿足他們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需要,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身心愉快地參與語言學習。
二、傾注熱情,達成師生間的信任
愛是教育的前提。情感教育可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打破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具有偉大意義的情感活動。每一個教師都有愛,但能否對后進生傾注更大的熱情和更多的關愛是檢驗一位教師師德好壞的重要標準。將情感教育融于后進生的轉化之中,要求我們教師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也就是說,對他們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體恤諒解,使他們感到老師不僅是他們的師長,同時又是他們的朋友。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和老師進行思想交流,對老師敞開心扉,傾吐心聲,教師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教育。反之,沒有信任的教育就如同沒有溝通的橋梁,更談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是一種希望,它能增強學生的自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加倍努力。
三、采用積極評價,促進積極情感的培養(yǎng)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皮格馬利翁效應及教學實際亦證明:教師的肯定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信心能起到較好的鼓勵作用。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鼓勵,對不足進行正確歸納,使學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重視使用積極鼓勵語,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產(chǎn)生學習動力。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總是認真傾聽,面帶微笑,眼光流露出熱情。答對了,應及時肯定:Good \Excellent \Interesting \Im glad to hear that etc.教師的表情話語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強化參與的信心。答錯了,要使用建議性的、易接受的、委婉的表達:Would you like to think it over?\Work harder,and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使學生重樹信心。作業(yè)中積極的評語可促進師生情感的溝通,如:Your handwriting is wonderful! \You are creative,but why not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Failure is mother of success.Try again and again,and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都能抬起頭來走路。根據(jù)學生水平的差異,設計不同的目標,采取適當?shù)脑u價,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激發(fā)成就感和自豪感,促進參與欲,促進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四、通過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習意志和高尚的情操
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有畏難情緒,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受到環(huán)境、情緒、家庭、社會、知識、等方面的影響。特別對于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情感更容易波動,不穩(wěn)定情緒更明顯,有時甚至會出現(xiàn)缺乏把學習搞好的信心。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信和堅忍不拔的情感,在教學上可以通過科學家的范例熏陶學生的情操,激勵學生奮發(fā)圖強、知難而進、立志成才,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對時代應負的責任。英語教學活動既是傳授語言知識、形成語言技能、發(fā)展認知策略、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實踐活動,也是在特定情景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師生之間不僅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還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與教學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lián)系。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情感態(tài)度是語言運用的血脈,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用理解和愛喚起學生燦爛的笑容,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要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