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英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教師一直努力探究的問題。下面筆者談談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帶領學生預習課文,理解一些知識并發(fā)現(xiàn)一些疑難問題,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因此要加強對學生預習的指導,說明意義,提出要求,教給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基礎和自學能力,逐步提高要求,這樣才能調(diào)動他們預習的積極性。長期采用單一的形式進行預習,學生會產(chǎn)生厭煩心理,預習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指導學生預習。
根據(jù)課文某些段落的內(nèi)容畫平面圖、線路圖等,填寫教師設計的預習圖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可引導學生畫出內(nèi)洞、外洞的平面圖;教學《草蟲的村落》一課時,可引導學生畫線路圖;教學《沙漠里的船》一課時,可引導學生對照課文填寫預習圖表。據(jù)文畫圖的預習形式使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對課文的“全貌”進行了鳥瞰,加強了課文對學生感官的刺激,讓學生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做實驗。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讓學生在水盆中做浮力實驗;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讓學生往水瓶中填石子,弄清烏鴉能喝到水的道理。學生邊讀課文,邊按照課文內(nèi)容做實驗,讀懂了課文,明白了道理,興趣盎然。
對較長的課文,在指導預習前,簡介時代背景和主要內(nèi)容,提示重點,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預習課文的重點段落。通過這樣指導,學生能很快地抓住課文的重點,容易領會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劃清段落,從而增強了閱讀興趣。例如,《小英雄雨來》一文較長,在指導預習時簡介時代背景和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提示了雨來掩護同志,同敵人機智斗爭的重要部分,學生閱讀興致高漲。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語言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
運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畫面或動畫,用生動形象的導語巧設懸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海底世界》的導語是這樣的:“由于海水擋住了人們的視線,人們無法看到海底的景象,所以自古以來,那種神秘的海底世界就像一塊巨大的吸鐵石,強烈地吸引著人們。人們曾經(jīng)幻想,在碧綠的大海深處,有金碧輝煌的水晶宮殿,海龍王在那里呼風喚雨,海底有美麗的珊瑚、名貴的珍珠。靜靜的月夜,美人魚有時候浮到海面上,唱著動聽的歌……海底真像人們幻想的那樣嗎?同學們認真讀一讀《海底世界》這篇課文后,就會知道海底究竟是什么樣子了?!弊x完導語后,全班生學迫不及待地翻開書大聲朗讀起來。
由于年齡、先天素質(zhì)、心理特征的不同,學生的朗讀興趣也是各異的。因此,教師要細心觀察每個學生,挖掘他們潛在的積極因素,激發(fā)他們朗讀的興趣。比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時,教師可一邊用課件播放戰(zhàn)士和大娘揮淚告別情景的視頻,一邊這樣指導學生:“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大娘在朝鮮戰(zhàn)場上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如今他們就要分別了,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厥淄?,情更深,意更濃。千言萬語只好化作送別時的深情,把你們的深情融入到朗讀中,用你們的心去歌頌他們。誰想代表志愿軍戰(zhàn)士和大娘道別?”于是學生深情地朗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jīng)幾夜沒合眼了……”學生讀得很動情,朗讀“大娘”一詞由慢到快的語氣很有味道。
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有的讀得不正確,長句子讀破;有的讀得不連貫;還有的學生膽子小,讀的聲音不洪亮。對這些學生,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他們朗讀的方法,盡可能多給他們讀的機會,對他們每一細小的進步,都給予表揚。當他們讀得吃力時,讓朗讀好的學生予以示范。這樣既能調(diào)動朗讀好的學生的積極性,又使那些對朗讀失去信心和讀得不太流利的學生有更多讀的機會,使他們有膽量、有興趣大聲地有感情朗讀。
小學生愛唱、愛跳、愛表演,進取心強。根據(jù)這一特點,凡是遇到可以分角色朗讀的課文,就讓他們戴上面具或頭飾,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朗讀。有時還可配上動作,讓他們?yōu)槔蠋煛⑼瑢W和家長表演,可以把他們的節(jié)目錄下來,然后放給他們聽。當他們聽到自己的聲音時,會高興得手舞足蹈。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朗讀比賽、朗讀表演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疑是學習與思維的基礎,不僅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而且通過釋疑,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理解課文的興趣,使學生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
學生沒有疑問,不等于理解了課文,常常是讀書不夠認真,沒有動腦思考的表現(xiàn)。所以在學生對課文沒有疑問時,教師可以及時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思考,使他們的思維沿著正確的方向展開,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驚弓之鳥》一課時,通過講讀,學生似乎懂得了弓響鳥落的原因。為使學生真正領會作者的意圖,受到思想教育,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更羸能判斷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為什么他身邊的魏王卻一點也不知道呢?”這樣使學生又產(chǎn)生了疑惑,于是他們帶著疑問認真地閱讀課文。通過讀書、思考、分析、議論,學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把問題板書出來,讓學生自己來觀察、分析、比較哪些是大家普遍感到不好理解的問題,哪些是容易理解無須發(fā)問的問題。學生通過評議篩選,逐漸學會了應該怎樣質(zhì)疑,提的問題越來越有質(zhì)量,越來越有深度。教師在課堂上只要做到耐心啟發(fā),指導方法,熱情鼓勵,學生就能夠做到敢質(zhì)疑、會質(zhì)疑。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就要努力去解決,這樣就調(diào)動了他們認真讀書、專心聽講的積極性。再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通過議論,去解決提出的問題,學生就會獲得心理上的愉悅,從而保持濃厚的讀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材中每篇課文的后面都安排了思考題,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部分學生懶于動腦,不愿意回答課后問題,因此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回答課后習題的興趣。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先把它拆成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幾個中等生回答,然后再請學優(yōu)生綜合完整地回答。提問時注意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不只是提問學優(yōu)生。這樣學生有了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掌握了回答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了理解課文的能力,增強了閱讀課文的興趣。
背誦可以鞏固字詞、深入理解課文、提高讀寫能力。在加強記憶的過程中,文章的風采音調(diào)、邏輯思維、語言表達方式,特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背誦也要注意由易到難逐步提高要求。如看圖學文類課文,先讓學生看圖說大意,再離開圖看板書的文字背誦,最后要求學生獨立背誦。有的課文,如《看月食》,適宜邊演示邊記憶邊背誦,教師就可用多媒體演示,引導學生背誦。為了幫助學生熟讀成誦,讓一部分學生讀課文帶動另一部分學生離開書本背誦,或教師先說出每段的第一句,學生接下去背誦其余部分。在全班集體背誦的基礎上,再讓學習好的學生背,然后找學困生背誦。這樣由扶到放,逐漸放緩坡度,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背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