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月云 張海燕 邱麗珍
【摘要】 目的 探究護理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血液標本送檢有效率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
9月~2015年2月未實施護理品管圈活動時的血液檢驗患者500例作為對照組,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
實施護理品管圈時的血液檢驗患者500例作為實驗組, 對比兩組血液標本的送檢有效率。結果 實驗組抽血時間、血液樣本送檢時間以及與檢驗科相關人員的交接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血液樣本送檢不合格事件的發(fā)生率(5.0%、2.0%、2.6%、4.2%、0.2%、3.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19.2%、10.4%、12.2%、17.4%、2.0%、16.0%),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人員團隊精神、溝通協調能力、活動信心、責任感、榮譽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品管圈活動的開展, 可以有效縮短血液標本送檢的時間, 提高送檢的有效率, 同時還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策劃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管理意識。
【關鍵詞】 品管圈;送檢有效率;血液標本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7.089
Study on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increasing inspection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specimens ZENG Yue-yun, ZHANG Hai-yan, QIU Li-zhen. Shenzhen City Fuyong Peoples Hospital Heping social Health Center, Shenzhen 5181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increasing inspection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specimens. Methods A total of 500 blood tests patients without impl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from September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500 blood tests patients with impl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from September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Inspection effective rate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horter blood drawing time, blood specimen inspection time and the delivery time of laboratory related personnel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unqualified blood specimens events (5.0%, 2.0%, 2.6%, 4.2%, 0.2% and 3.0%)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9.2%, 10.4%, 12.2%, 17.4%, 2.0% and 16.0%),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taff team spirit,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confidenc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honor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blood specimens inspection time, increasing inspection effective rate, along with improve planning ability,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of nursing personnel.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spection effective rate; Blood specimens
血液檢驗可以為血液檢驗的治療提供依據, 若在血液檢驗的整個過程中存在不規(guī)范的情況, 則可能會對血液檢驗的結果造成影響, 從而對血液檢驗患者的治療造成安全隱患, 嚴重時可導致醫(yī)療糾紛的出現, 因此, 提高血液標本的送檢有效率對血液檢驗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有著積極的意義[1-4]。本文主要對護理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血液標本送檢有效率中的應用價值作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未實施護理品管圈活動時的血液檢驗患者500例作為對照組, 選取2015年
9月~2016年2月實施護理品管圈時的血液檢驗患者500例作為實驗組。實驗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62∶238, 年齡12.5~ 71.0歲, 平均年齡(45.93±11.20)歲。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73∶227, 年齡11.0~72.5歲, 平均年齡(45.50±11.71)歲。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護理品管圈活動, 實驗組實施護理品管圈活動, 具體如下。
1. 2. 1 護理品管圈活動小組的組成 品管圈是在自愿的原則下, 自行組織的活動團隊, 其主要是通過科學的方法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本次品管圈活動的主題為“提高血液樣本的送檢合格率”, 由護士長作為本次品管圈活動的圈長, 品管圈成員共計10名。
1. 2. 2 對血液標本送檢不合格的原因進行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血液標本送檢不合格的相關原因, 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資料不明確、采血人員不明確、送檢血液標本人員不明確、送檢時間不明確、送檢血液標本時出現潑灑情況、與檢驗人員的交接不明確等。
1. 2. 3 原因分析 護理品管圈活動成員對血液樣本送檢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 導致血液樣本送檢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為溝通不足、銜接不當、安全意識淺薄、護理人員注意力不集中、人力資源不足、責任不明確、設備不佳等。
1. 2. 4 目標制定 對血液標本送檢不合格的相關問題進行統(tǒng)計, 品管圈活動成員對當班的護理人員進行督促, 來了解血液標本送檢不合格的因素。根據八二原則來設置護理品管圈活動的目標。
1. 2. 5 提出對策以及實施對策 根據5W1H原則(對策、地點、時間、負責人、原因、主題)[3]將血液樣本送檢中存在的問題列出, 護理品管圈活動人員對血液樣本送檢中存在問題的自主性、效果性以及可行性進行打分, 并明確導致出現血液樣本送檢不合格主要的3個問題, 即血液樣本在運送中存在責任不明確的情況、設備欠佳以及患者的基本資料不明確。針對這3個問題, 制定相應的對策。①制定專門的登記冊, 征求檢驗科與護理科相關負責人的同意, 制定科學有效的登記冊。檢驗科與護理可進行協商合作, 明確規(guī)定血液樣本送檢的流程, 規(guī)定護理人員對血液樣本采集人員、血液樣本送檢人員的名字以及時間進行登記, 與檢驗科工作人員進行交接時, 應登記相關負責人員的名字以及交接的具體時間。②護理科負責人以及護士長與相關的后勤人員進行交流, 促進雙方的合作, 以此制定更加科學的血液標本運送盒。護士長對護理人員以及助理護士實施血液樣本采集、送檢相關知識的培訓。護理科負責人員與檢驗科負責人員進行溝通, 促進雙方的合作, 使得檢驗科可以接受新的血液樣本運送盒的使用。護理品管圈活動的圈長對護理人員血液樣本的采集以及運輸進行監(jiān)督, 從而促進血液樣本采集以及送檢的有效率[4]。③在血液樣本采集、運送、交接的登記表中, 增加接受血液樣本檢測患者的基本資料這一項, 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齡、姓名、聯系方式等。護理品管圈活動成員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 促進患者更高的配合血液采集等工作, 以此為血液檢驗患者實施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護理品管圈活動的圈長應組織圈員對登記表新增項目的學習, 可通過例會的方式來組織相關護理人員有關血液樣本送檢有效率的學習, 對相關護理人員強調血液檢驗患者基本資料的重要性。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抽血時間、血液樣本送檢時間以及與檢驗科相關人員的交接時間的差異性;對兩組存在的血液樣本送檢不合格的因素進行比較分析;同時對比兩組護理人員的團隊精神、溝通協調能力、活動信心、責任感、榮譽感。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抽血時間、血液樣本送檢時間、交接時間比較
實驗組抽血時間、血液樣本送檢時間以及與檢驗科相關人員的交接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血液樣本送檢不合格的因素比較 實驗組血液樣本送檢不合格事件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護理人員團隊精神、溝通協調能力、活動信心、責任感、榮譽感評分比較 實驗組護理人員團隊精神、溝通協調能力、活動信心、責任感、榮譽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在實施護理品管圈活動之前, 血液標本送檢存在不合格的情況, 主要包括不規(guī)范的送檢流程, 檢驗單分散、對血液樣本送檢的管理不嚴格等。血液樣本送檢不合格情況會對患者血液檢驗的結果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造成影響[5-9]。
本次品管圈活動主要對原來的血液樣本送檢流程進行整合, 對各項規(guī)章制定重新進行制定, 對各環(huán)節(jié)存在問題的記錄單進行定制, 以此達到責任到人、分工明確的目的。血液樣本送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相扣, 這樣可以減少血液檢驗標本的潑灑以及丟失的情況, 同時可以減少因工作繁忙而出現送檢不及時的發(fā)生率[6]。
血液檢驗結果是臨床治療以及護理的依據, 通過護理品管圈活動對血液樣本送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并實施相應的對策, 可以有效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 利于患者的治療[7, 10-13]。護理品管圈活動對血液樣本中存在的不合格流程實施改進措施, 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血液樣本的采集時間、血液樣本的送檢時間以及與檢驗科人員的交接時間, 且可以責任到人, 避免出現責任推卸的情況[14-16]。在血液樣本送檢中實施護理品管圈活動, 可以增加圈員對護理工作中問題的解決能力, 提高圈員解決護理問題的有效性, 從而有效提高護理品管圈活動圈員對護理質量管理的意識、策劃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這樣可以取得較好的成果, 提高圈員的團隊協助能力、團結意識, 同時可以提高護理管理水平[8, 9]。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抽血時間、血液樣本送檢時間以及與檢驗科相關人員的交接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血液樣本送檢不合格事件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人員團隊精神、溝通協調能力、活動信心、責任感、榮譽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血液樣本送檢中開展護理品管圈活動, 可以有效減少血液標本送檢的時間, 提高送檢的有效率, 同時還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團隊意識,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芳, 楊紅憶. 應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標本溶血發(fā)生率的效果觀察. 護理與康復, 2014, 13(8):787-790.
[2] 周玉梅, 秦國蘭, 耿在香.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精神科血液標本重送中的應用.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5, 1(2):112-114.
[3] 李云峰, 亓秀梅, 查子慧, 等.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兒血液標本傳輸成功率中的應用. 醫(yī)學檢驗與臨床, 2014, 25(6):63-65.
[4] 梁燕. 品管圈在護士采血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鄭州大學, 2014.
[5] 王敏芳, 危娟, 何冠菲, 等. QCC對降低急診科血標本分析前不合格率的影響. 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5(19):136-139.
[6] 張志芳. QCC活動對降低住院病人檢驗標本分析前不合格率的研究. 內蒙古民族大學, 2015.
[7] 羅燕楓, 李蕾, 陳娟. 創(chuàng)傷骨科不合格血液標本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5):46-47.
[8] 白麗, 王穎, 王妍卉, 等. 正確采集維持性血液透析者血液標本的護理經驗. 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 2013, 11(3):42-43.
[9] 楊玲, 李嘉儀, 周琳莉, 等. 護士長血液標本采集相關知識認知狀況的調查.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5(21):2539-2541.
[10] 許少輝, 周朝紅, 曾艷. 品管圈活動在規(guī)范急診血標本送檢流程中的應用. 海南醫(yī)學, 2013, 24(18):2800-2802.
[11] 朱麗輝, 張君紅, 麥凌娟, 等. 品管圈活動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血樣標本采集合格率. 護理學報, 2014(10):20-22.
[12] 朱孔娉. 淺論在急診科開展提高急診標本送檢率品管圈活動的臨床效果.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6, 14(14):185-186.
[13] 趙月暉, 張宏宇.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住院患者血標本合格率中的應用. 吉林醫(yī)學, 2015(17):3932-3934.
[14] 鄭影, 陳成生, 鄭志. 品管圈在血液標本送檢中的應用. 今日健康, 2014(7):364.
[15] 衣紅. 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內科標本送檢延遲率中的應用效果.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6, 16(47):267-268.
[16] 呂琴. 品管圈活動對提高痰培養(yǎng)標本送檢率的效果評價.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5, 9(9):274-275.
[收稿日期: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