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華
[摘 要] 介紹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的文化保護政策,包括在制度層面與經濟層面支持本國圖書出版商,維持其生存并參與全球競爭。具體而言,制度層面的扶持政策包括修訂《版權法案》、簽署《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xiàn)形式多樣性公約》以及對于教育產業(yè)的制度扶持;經濟層面的扶持政策包括聯(lián)邦政府層面加拿大遺產部的加拿大圖書基金、遺產部資助的加拿大圖書出口協(xié)會的出口營銷援助計劃和國外版權營銷計劃,以及加拿大藝術理事會的虧損補助基金和新出版商基金等項目。同時,這些文化保護政策也衍生出一些問題與困境,有待進一步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 全球化 文化產業(yè) 圖書出版業(yè) 文化保護
[中圖分類號] G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7) 02-0103-05
Cultural Protection Policies in the Canadian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Yao Jianhua
(School of Journalism,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policies in the Canadian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al support——both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and at the economic level——to domestic book publishers for their better performance in surviving and 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 To specify, the institutional support includes the amendment of The Copyright Act, the signing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Expressions, and the institutional support to the education industry. Meanwhile, the economic support includes the Canada Book Fun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 the Export Marketing Assistance Program and the Foreign Rights Marketing Assistance Program initiated by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Export of Canadian Books (funded by the 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 and the Block Grants and the Emerging Publisher Grants organized by the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 This article also focuses on several problems as a result of the aforementioned cultural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such problems need to be further examined.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Cultural industry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Cultural protection
1960年代以來,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繁榮,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大眾傳播領域開啟了新一輪兼并浪潮,媒介產業(yè)因此從樸素的家族企業(yè)不斷轉向工業(yè)秩序中的大型聯(lián)合企業(yè),進而演化為高度壟斷的全球公司[1]。這一時期,美國在完成報業(yè)兼并的基礎上,通過并購、合資等各種方式努力尋求電影、電視、廣播以及圖書出版領域產業(yè)鏈的“集中化”、“跨界化”和“全球化”,進而維護其全球文化產業(yè)巨頭的地位——這些變化對于鄰國加拿大的影響不言而喻。本文旨在以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文化保護政策的內容、效果和問題為切入點,分析加拿大政府對上述變化的應對措施,并試圖探究加拿大圖書出版市場在過去40多年間,是如何應對全球傳播產業(yè)的新自由主義整合,并保持自身的相對獨立性,為本土文化的延續(xù)提供了某種可能。
1 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文化保護政策的內容
圖書出版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圖書出版業(yè)“市場性”的本質規(guī)定要求其不斷滿足市場的要求,通過產業(yè)化的生產方式,實現(xiàn)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圖書出版是政府生產文化認同的重要工具,追求社會效益也是體現(xiàn)自身“社會性”屬性的具體要求[2]。因此加拿大政府通過積極的文化政策保護圖書出版業(yè),消解市場化對本國圖書出版業(yè)帶來的沖擊,確保自身文化的獨立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對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的文化保護政策主要分為制度和經濟兩個層面的支持。
1.1 制度層面的支持
《版權法》(The Copyright Act)的修訂。版權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保護了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對其創(chuàng)作和投資給予保障。但是加拿大《版權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將對作者和出版商利益的保障延伸至發(fā)行的環(huán)節(jié)[3]。具體來說,在遵循《伯爾尼公約》(The Berne Convention)條款的前提下,加拿大《版權法》第27條明確規(guī)定加拿大圖書進口商和發(fā)行商獨家代理權的地位,允許他們在沒有競爭的環(huán)境下,為批發(fā)商或零售商提供圖書。與此同時,《版權法》明確指出,該法不僅適用于本國作者和圖書出版商,保障其合法的權益,而且保護在加拿大進行圖書出版和發(fā)行活動的外國作者合法的權益,以鼓勵外國作者直接在加拿大進行圖書出版和發(fā)行活動。《版權法》還規(guī)定,將外國圖書以加拿大版本形式在本國重新出版和發(fā)行的外國圖書出版商,享有該圖書在加拿大市場的獨家代理權,鼓勵外國出版商不再將外國圖書以直接引進的形式輸入加拿大市場。
《版權法》的修訂,努力在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的現(xiàn)狀和法律之間取得平衡,因為圖書發(fā)行權對于加拿大本土的圖書產業(yè)至關重要。通過賦予本國圖書出版商獨家發(fā)行代理權和鼓勵外國作者或出版商在加拿大境內進行圖書出版和發(fā)行,加拿大不斷加強和完善聯(lián)邦政府全國性圖書發(fā)行系統(tǒng)基本設施的建設。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加拿大圖書出版商只能先將圖書郵寄或銷售給在美國不同地區(qū)的倉庫,然后再由這些倉庫出發(fā),運回加拿大本土——也就是說,對加拿大圖書出版商發(fā)行代理權的保護從一定意義上而言,降低了加拿大圖書出版商對美國洲際或國家間運輸能力的依賴,進而確保了自身的相對獨立性[4]。
《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xiàn)形式多樣性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Expressions)。加拿大政府是《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xiàn)形式多樣性公約》(簡稱《公約》)的簽署國,并自覺遵守《公約》的條款,通過在本國生產和外國進口之間取得平衡,從而保護文化市場,并承認文化多樣性給社會和經濟帶來的正面效益。加拿大政府始終堅持多元文化政策,同時為保持本國文化的獨特性免遭全球化的消解,不遺余力地防止其文化產業(yè)被跨國公司及其壟斷資本占據(jù)[5]。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在1971年10月8日宣布實施“多元文化政策”,1988年聯(lián)邦議會通過的《加拿大多元文化法》(The Convention on the Cultural Diversity)更是以立法的形式強調保護本國多元文化的重要意義。
政府對于教育產業(yè)的制度扶持。雖然政府對教育產業(yè)扶持的直接受益者是受教育的個體,但不可否認,這些扶持政策亦有利于圖書出版商。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不僅包含道路、交通、法律、稅收制度等,而且還包括對教育和文化產業(yè)的尊重,進而鼓勵知識的生產,重視圖書出版是全人類對于知識的基本尊重和對文明進步的渴望。加拿大政府繼承了埃杰頓·瑞爾森(Egerton Ryerson)、洛恩·皮爾斯(Lorne Pierce)、文森特·梅西(Vincent Massey)等諸多先賢的思想,致力于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社區(qū)的建設,并使之成為社會文明的基礎。加拿大政府對于知識的重視和教育產業(yè)的制度扶持保障了教育類圖書出版的長盛不衰。2012年,加拿大教育類自有圖書銷售額占總額的60.6%,教育類代理圖書銷售額占總額的58.8%,教育類圖書在加拿大境內銷售額占總額的59.9%[6]。毫不夸張地說,教育類圖書的出版已經名副其實地占據(jù)了加拿大圖書出版的“半壁江山”。
1.2 經濟層面的支持
除了制度層面的支持,加拿大各級政府機構,尤其是聯(lián)邦政府層面的加拿大遺產部(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和加拿大藝術理事會(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對圖書出版給予經濟上的大力支持。
加拿大圖書基金(Canada Book Fund, CBF)?!凹幽么髨D書基金”是加拿大遺產部最為出名的扶持本國圖書出版業(yè)的資助項目,其目的在于通過資助本國圖書出版商、出版組織和協(xié)會,進而確保加拿大國民能夠創(chuàng)作和接觸到本土文化作品[7]。在資助本國圖書出版商方面,加拿大圖書基金已為超過220家出版商提供資金上的直接支持,尤其是對小型出版商以及數(shù)字化圖書和版權出版商給予支持[8]。合格的選題是提供資助的唯一依據(jù),加拿大圖書基金提供的資金主要用于支付與圖書生產相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直接費用。在資助本國出版組織和協(xié)會方面,加拿大圖書基金致力于推廣“支持組織和協(xié)會項目”(Support for Organizations and Associations Program),用以資助與圖書出版相關的市場推廣、職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計劃和科技項目活動[9]。
具體來說,在市場推廣方面,加拿大圖書基金強調“由本國所有(Canadian-owned)和控制(Canadian-controlled)的圖書出版商出版本國作者(Canadian-authored)的圖書”,這給本國圖書出版商帶來了更多商機。在職業(yè)發(fā)展方面,加拿大圖書基金扶持幫助本國圖書出版職業(yè)人員獲取與圖書出版相關的技能和知識的項目(尤其是與市場相關的技能和知識,如:產業(yè)統(tǒng)計資料、市場構成分析能力、圖書營銷能力等),這些項目既包括正式培訓,又包括研討會,還包括個人輔導以及其他新穎的信息分享的機會。戰(zhàn)略計劃資助主要面向組織和行業(yè)協(xié)會,以幫助它們通過戰(zhàn)略途徑更好地面對核心挑戰(zhàn)。此外,加拿大圖書基金支持整體性的科技項目,立足于使本國的圖書出版業(yè)變得更為高效、更具有生命力,且可以適應持續(xù)的變化和趨勢。具體的措施包括:圖書交流和發(fā)行基礎設施的建立和發(fā)展;信息收集、使用和傳播過程的整體性改善;投資本國圖書供銷系統(tǒng)技術開發(fā),幫助出版商建立和優(yōu)化供應鏈,包括生產、訂貨、清點、倉儲、運輸以及客戶服務;為人力資源和科技資源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培訓以適應產業(yè)的變化等。由此可見,加拿大圖書基金對于本國圖書出版業(yè)未來的發(fā)展、促進圖書市場的銷售,以及支持本國出版商開拓國際市場方面有著深遠的作用和意義。
加拿大圖書出口協(xié)會(Association for the Export of Canadian Books, AECB)。由加拿大遺產部資助的加拿大圖書出口協(xié)會(后更名為Livres Canada Books)成立于1972年,是加拿大出版業(yè)的行業(yè)協(xié)會組織,其宗旨是大力扶持加拿大出版商開發(fā)國際市場。它以資金投放、提供國際圖書市場知識與經驗、宣傳推廣以及后勤運輸服務等作為手段,協(xié)助加拿大出版商開發(fā)國際市場,向海外銷售圖書與版權[10]。
加拿大圖書出口協(xié)會主要有出口營銷援助計劃(Export Marketing Assistance Program, EMAP)和國外版權營銷計劃(Foreign Rights Marketing Assistance Program, FRMAP)兩項資助。出口營銷援助計劃通過出口補貼的形式,為本國圖書出版商提供開拓國際市場的直接資金。國外版權營銷計劃為已經或打算參加各種國際圖書博覽會的本國圖書出版商,或為圖書出口相關的差旅提供資金保障。同時,加拿大圖書出口協(xié)會還持續(xù)制作加拿大出口圖書的明細和介紹,并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宣傳和推廣。
根據(jù)加拿大遺產部圖書政策和項目分部(Book Policy and Programs Division)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2004—2006年間,加拿大遺產部資助本國圖書出版商的資金達到5320萬加元,對于本國組織和協(xié)會的資助額為760萬加元。同時,加拿大遺產部通過加拿大圖書出口協(xié)會對出口營銷援助計劃和國外版權營銷計劃的資助額達到960萬加元。加拿大遺產部在2004—2005年間,每年對本國圖書出版業(yè)的各種資助超過3800萬加元,考慮到加拿大圖書出版商的數(shù)量,實際上每個出版商每年大致可以獲得17.5萬加元的資助[11]。
加拿大藝術理事會。加拿大藝術理事會的虧損補助基金(Block Grants,支持常設出版社)和新出版商基金(Emerging Publisher Grants,支持出版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兩個項目對于進行版權貿易的加拿大本國圖書出版商進行補助[12]。這些圖書往往涵蓋小說、詩歌、戲劇、畫冊、兒童讀物、非科幻類文學作品(包括藝術、建筑、自傳、歷史、文學批判、哲學、自然、政治、體育和旅游)等諸多領域,并在推廣加拿大文化方面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2005—2006年間,分別有156家和23家圖書出版商受到虧損補助基金和新出版商基金項目的資助,資助總金額達到1029.3萬加元[13]。此外,在資助學術類圖書出版方面,2008年,虧損補助基金項目對每本學術圖書的補助款額度大約在4125加元。學術類圖書出版商也可以向加拿大社會科學及人文研究委員會(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SSHRC)的學術出版補助項目(Aid to Scholarly Publishing Program)提出資助的申請。一般來說,每本學術類圖書可以獲得1萬加元的資助用于支付包括推廣、排版、裝訂在內的諸多生產性開支。2005—2006年間,加拿大本國學術類圖書出版商接受學術出版補助項目的總資助額達到37.2萬加元。
2 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文化保護政策的效果
2.1 圖書出版業(yè)總體趨于穩(wěn)定
在加拿大各級政府一系列制度和經濟層面的扶持下,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總體趨于穩(wěn)定——每年出版圖書種類約為10000種;營業(yè)收入、運營成本和銷售凈利率也長期保持穩(wěn)定,基本維持在20億加元、18億加元和10%左右的水平。其中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作為兩個圖書出版大省,在2012年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2.3億加元和5331.9萬加元,占全國圖書出版總營業(yè)收入的94.2%。
2.2 圖書出版物呈現(xiàn)多樣性
在多元文化政策的影響下,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不僅出版英語圖書,還有法語、西班牙語、漢語和阿拉伯語圖書的出版。根據(jù)加拿大出版商協(xié)會(Association of Canadian Publishers)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截至2014年,加拿大共有494家出版社,其中有28家大型英語出版社(主要集中在多倫多)、26家大型法語出版社(主要集中在蒙特利爾),8家大型西班牙語出版社和5家大型漢語出版社;由此可見,加拿大圖書出版物呈現(xiàn)出多樣性的特征[14]。其中,英語圖書出版仍然是加拿大圖書出版的主要組成部分,2012年英語圖書出版的總營業(yè)收入為137.7萬加元,占所有圖書總營業(yè)收入的73.5%。
2.3 外資控股圖書出版商比重銳減
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按照所有權進行劃分,分為國內所有和外資控股(主要是美國)的出版商。直到20世紀80年代,活躍在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的基本上全部都是外資控股的出版商。1985年,聯(lián)邦政府規(guī)定:在加拿大的外資出版商必須在兩年的時間內將至少50%的股權出讓給加方出版商;同時禁止外資控股出版商對加拿大本國出版商進行兼并,外資控股出版商的規(guī)模和發(fā)展才受到一定的限制[15]。近些年來,隨著本國出版商因各種政府資助而變得更有競爭力,外資控股出版商在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的比重進一步銳減。
3 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文化保護政策的問題
加拿大地廣人稀,文化消費能力有限,所以其文化產業(yè)不可能離開政府資助而僅依靠市場邏輯自主發(fā)展。同時,文化產業(yè)作為社會資本的重要體現(xiàn),對國家的凝聚力和獨立性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16]。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拿大政府對作為文化產業(yè)重要組成部分的圖書出版業(yè)所推行的各種保護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這些政策也存在局限性。
3.1 “輸血式”的保護政策
“輸血式”而非“造血式”的保護政策并不能從本質上提高加拿大圖書出版商的市場競爭力。通過由政府主導的扶持項目為本國圖書出版商提供資金支持,更多屬于“輸血式”的方法,對提高本國圖書出版商自身市場競爭力作用甚微。而加拿大政府需要更多地為本國圖書出版商進行“造血式”的改造,以提升他們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這些方法具體包括:為出版商提供持續(xù)的機會,使其更多地參與國際圖書的生產過程之中,進而提高本國圖書出版商的全球市場參與度;提供更多與文化產業(yè)運作、發(fā)行、市場、知識產權相關的信息,進而培育本國圖書出版商的綜合能力;提供更為完善的市場基礎設施;鼓勵更多的本國圖書出版商進行娛樂性、具有地方性文化特色的、與在線社交網絡相關產品的出版和發(fā)行。
3.2 “依附模式”的產生
一方面,加拿大圖書出版商習慣于從政府的各種扶持項目中獲得資金而產生依賴性,進而失去市場競爭的活力,這主要表現(xiàn)為缺乏創(chuàng)新和改革的動力。因為政府的支持,加拿大圖書出版商很少會采用新的技術或是通過組織革新來提高生產率,而一味因循固有的生產模式。另一方面,為了較為容易地通過政府資助的申請,許多加拿大本國圖書出版商會“主動迎合”政府的政治立場和政策動向,造成圖書選題雷同、缺乏創(chuàng)新,反而從另一個角度威脅文化多樣性。如何讓加拿大人和世界聽到加拿大“不同”的聲音而不是“相同”的聲音是政府在支持圖書出版業(yè)時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17]。
3.3 編輯人員令人堪憂的工作境遇
加拿大政府的圖書出版保護政策主要針對圖書出版商的圖書出版和發(fā)行,因此并不能使圖書出版業(yè)中廣大編輯從業(yè)者從中受益,編輯往往陷入低薪資報酬和高強度工作的雙重困境。初入職場編輯的薪資和初級文員相當,即使這些編輯本身具有雙碩士學位;很多時候初級編輯的工作內容就是簡單地處理大量行政事務,這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而言,也是一種不小的浪費。與此同時,與醫(yī)療、工程、建筑和教育行業(yè)不盡相同,加拿大的圖書出版業(yè),很少有圖書出版商重視對編輯進行勞動力再生產投資,如培訓、職業(yè)晉升通道建設和個人發(fā)展,這并不利于編輯的長期職業(yè)發(fā)展,同時也限制了編輯流動的可能性,從而進一步惡化了編輯令人堪憂的工作境遇[18]。
綜上所述,加拿大致力于保護本國的文化獨特性與多樣性,尤其是維系國家、民族大眾文化及其傳承的圖書出版業(yè),以應對全球化的沖擊與同化,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有局限性,值得轉型中國借鑒。我們在倡導“全球化”“國際接軌”“盈利模式”的同時,也應思考并采取適度保護本民族文化產業(yè)的良方,以延續(xù)傳統(tǒng)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多樣性。
注 釋
[1]曹晉.文化認同與市場邏輯:加拿大圖書產業(yè)分析[J].中國出版,2007(7):51-55
[2]許華芳. 對加拿大出版業(yè)的思考[J].編輯學刊,2012(5):72-74
[3][4]Lorimer, Rowland. Ultra Libris: Policy, Technology, and the Creative Economy of Book Publishing in Canada[M]. ECW Press,2012
[5]崔斌箴.加拿大政府如何讓世界聽到加拿大聲音[J].出版參考,2011(6):46
[6]Statistics Canada. Book Publishers[Z].Catalogue No. 87F0004X, 2012
[7]池倩.“夾縫中求生存”: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一瞥[J].對外傳播,2013(3):56-57
[8]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 Canada Book Fund[Z].2010
[9]“加拿大圖書基金”的前身是1979年起運行的“圖書出版產業(yè)發(fā)展項目”(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gram, BPIDP),2009年更名為“加拿大圖書基金”。
[10]楊狀振,袁琳. 加拿大圖書出版業(yè)的文化保護政策[J].對外傳播,2011(3):54-55
[11]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 Intersections: Reading the Cultural Landscape[Z].2008
[12]李祥洲. 20世紀90年代以來加拿大出版業(yè)的問題以及政府扶持[J].中國出版,2004(8):43-44
[13]DeGros Marsh Consulting. Essential Support for Literary Publishing in Canada: A Review of the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 Programs in Support of Book Publishing[R].2006
[14]PublishersGlobal. Directory of Publishing Companies in Canada[Z].2015
[15]楊貴山,種曉明.海外出版業(yè)概述[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
[16]尹淇. 加拿大政府對期刊業(yè)的扶持措施[J]. 出版廣角, 2005(9):70-71
[17]韓有業(yè). 加拿大文化與媒介政策[J].記者搖籃, 2012(3):73-74
[18]Yao,Jianhua. Knowledge Work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form and Resistance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M]. Lexington Books,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