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
摘要:在實踐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功能語言學得到迅速的發(fā)展,這也使得高校的英語教學模式、方法等受到一定的影響?;诠δ苷Z言學的研究下,大學英語必須能夠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并不斷進行改善,拓展英語教學的意義和方式,使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主要對功能語言學研究下,大學英語拓展教學的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功能語言學 大學英語 拓展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062-02
根據(jù)英語教學大綱的相關規(guī)定,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要能夠有效提升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都能夠更好地利用英語進行口頭或書面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加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機會。雖然大綱中對高校英語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功能語言學的視角下加強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
一、功能性語言學概述
功能性語言學是韓禮德在人文主義思想觀念基礎上創(chuàng)建的,是當代非常有影響力的語言學理論之一。功能性語言學認為語言是社會發(fā)展中的符號,所以在語言的研究中需要從社會文化的視角來進行。理論中強調語言的功能性和系統(tǒng)性,并認為語言的這些性質與其具體的應用有關。韓禮德基于語言應用,將語言的功能進行詳細劃分,分別為人際功能、語篇功能以及概念功能。語言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結構,其中包括詞匯語法、詞義等多個層次,各個層次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互為體現(xiàn)和被體現(xiàn)的關系,在語言的系統(tǒng)中作出相應的選擇也就是語言在社會文化交際中的具體應用。[1]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雖然對英語教學作出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存在諸多的問題有待解決。
(一)教學思想守舊
當前很多高校對英語教學的重視度不足,認為能夠進外企或出國留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而大部分學生更需要學習專業(yè)知識,所以對大學英語的課時設計相對比較少。同時一些高校為了節(jié)約經(jīng)費,開始在英語實踐教學中進行壓縮,這也使得英語教師不得不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刪減,從而影響到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的質量。而且當前高校的英語教學一般都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學生人數(shù)達到60人以上,難以實現(xiàn)與學生們的充分互動,影響語言的教學效果。[2]
(二)教學手段落后
一些學校對英語教學的硬件投入少,從而使得英語網(wǎng)絡教學或者語音室的資源不足,甚至有的學校無法保證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因此使英語教學的手段和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在缺乏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的形勢下,如果教師再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那么英語教學只能照本宣科,難以滿足教學改革中以學生為主體原則的落實。同時,不僅教學的手段比較落后,考評的方式也比較單一,仍是采用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難以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
(三)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有待提高
當前很多教師在剛入職后,懷著滿腔熱忱投入到教學中,立志要為教育事業(yè)而獻身。但是隨著時光的消磨,一些教師忘記了剛進入工作崗位時的豪言壯語,而產(chǎn)生了對工作的懈怠情緒,在工作中不求創(chuàng)新只求得過且過,在教學中不求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好地學習環(huán)境,只求學生的成績不至于在排名中墊底。這種消極的工作態(tài)度使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受到限制,更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三、功能語言下大學英語教學拓展途徑
(一)加強大學英語的系統(tǒng)性建設
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學方法、手段和內容,所以要想有效的改善大學英語教學,首先需要從轉變教學理念入手。在功能語言學的視角下語言本身具有社會功能屬性,與語言運用的社會環(huán)境具有很強的聯(lián)系性。所以在高校的英語教學中需要能夠使學生根據(jù)具體的語境選擇語言。高校的職能部門需要根據(jù)教學大綱以及地區(qū)情況的要求,對教學進行調整,使英語教學具有系統(tǒng)性。高校的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計劃、調整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資源,外語課程需要對人數(shù)進行控制,采取小班授課的方式,使教師能夠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二)注重英語教學的層次性
從功能語言角度分析,英語具有多層次性,這也要求在英語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從某個層面去教授,而是要從詞匯語法層面、語義層面等多個層面來為學生傳授英語知識,從而使學生得到均衡的發(fā)展,防止學生在英語的聽、說、讀、寫、譯中出現(xiàn)失衡的現(xiàn)象。[3]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和更好地實現(xiàn)層次性教學,教師需要打破英語教材的框架和固定的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的能力以及具體的情形對教材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或補充,從而使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接軌,使學生認識到英語與生活的連貫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層次性要求。
(三)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功能語言中語境是其主要的支撐理論之一,也就是說,在語言的表達中需要根據(jù)情景的改變而變化。在韓禮德的功能語言學理論中,語境中各要素的改變都能夠使語域的類型發(fā)生變化。而且不同語境中,在語言的表達方式中也會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為了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語境理論,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情境,然后使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來表達相同的語言,進而感受到不同語境對語言表達的差異,從而使學生更加了解語言表達中語境的重要性,并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四)強調英語教學中語言的功能
英語教學中我們一直都將語言的形式作為重點強調的內容,而忽視了語言的功能,所以很多學生的詞匯量和語法的積累都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在具體應用中卻存在很大的困難。而隨著教育的改革,雖然英語教學的觀念有所轉變,很多學生學會了張口表達,“啞巴英語”的模式被打破,但是這些學生在口語或書寫表達中仍會錯誤連篇。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功能語言學的觀點,在語言教學中必須將語言的形式和功能相統(tǒng)一,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準確地掌握英語和運用英語。
(五)健全評價和考核機制
健全教師和學生的評價、考核機制,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責任心。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需要從全面進行評價,不僅要有卷面的考核,同時還要有聽力、口語、創(chuàng)作等多方面的考核,并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和進步程度,使學生的考核更加全面化和科學化,這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激勵。同時在對教師的評價中,要從學生的責任心、敬業(yè)精神以及教學成果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使教師在工作上的努力都能夠被肯定,而不是單純以成績說話,對于在教學上勇于創(chuàng)新、工作上敬業(yè),具有較強責任心以及教學成果優(yōu)異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激勵教師更好地投入到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洪雪嬌.功能性言語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2):219-221.
[2]李英波.從功能語言學視角談21世紀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2(7):149-151.
[3]趙桂芝.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功能性特征研究[J].呂梁學院學報,2013,3(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