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明
摘 要:音樂是少兒教學素質拓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開展高效的音樂課堂,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是音樂教學研究的重點。葫蘆絲作為一種簡單易學且旋律悠揚的樂器,對于幼兒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來說具有重要的價值。本文在這里就對幼兒葫蘆絲教學進行探索,對其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提供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幼兒;葫蘆絲教學;音樂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081-01
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fā)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其在帶給人們美感的同時,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幼兒時期正是身體快速發(fā)育時期,幼兒的手指、關節(jié)都正在發(fā)育之中,指頭靈活,學樂器時較容易,葫蘆絲作為一種老少皆宜的樂器,既可以發(fā)展幼兒的音樂感受力、音樂想象力,又可以鍛煉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手指頭的靈活性。本文在這里通過對幼兒葫蘆絲教學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為研究內容,提高幼兒音樂素養(yǎng),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一、幼兒葫蘆絲教學的價值
(一)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
現代社會家長普遍希望孩子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全面的發(fā)展,因此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是學前教育階段各教育領域的主要目標。而在幼兒教育培養(yǎng)的課程目標中也規(guī)定要綜合發(fā)展,就愛占素質教育。而音樂教育是完善幼兒全面發(fā)展的良好的教育方式,是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樂器學習方式作為音樂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其不僅可以幫助孩子促進其音樂鑒賞能力的增長,更能夠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氣質、完善個性、開發(fā)智力、形成良好價值觀念等方面有所增長,以促進幼兒的全面成長。
(二)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
音樂作為反映人類情感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伴隨人類活動而誕生。隨著時代發(fā)展和文明進步,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音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其囊括的知識呈現出多樣化,因此對音樂的學習需要經過系統(tǒng)的學習。葫蘆絲易學易懂,其音悠揚婉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開發(fā)器樂訓練,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讓孩子們學習葫蘆絲,不但能鍛煉他們的意志,而起有助于開拓智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與能力,讓孩子們產生美感享受,陶冶他們的情操。
二、幼兒葫蘆絲教學的策略探討
(一)開啟好奇,激發(fā)興趣
對于小學生們而言,其由于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以及社會閱歷,其對音樂的情感認知程度不高,再加上幼兒生性較為活潑好動,所以在學習葫蘆絲的時候提高學生們的興趣,激發(fā)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尤為重要。葫蘆絲教學課要讓學生活躍起來,不僅要能說會唱,還要有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生有自主學習的任務,能有持續(xù)的動力和積極性去保持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強烈的興趣支配下,幼兒們自然會保持長久的注意力,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投入學習。以第一節(jié)課為例,音樂老師為了激發(fā)同學們學習的熱情,首先拿了幾支造型各異的葫蘆絲給同學們展示,并且通過演奏葫蘆絲兒歌《兩只老虎》、《粉刷匠》等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并講述葫蘆絲這種樂器產生的傳奇故事,通過葫蘆絲的文化內涵講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音樂教學教師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情感,則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入幻燈片展示、視頻音頻播放等多媒體、以及游戲活動、情景教育等等來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情緒,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得大多數音樂教學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情況下完成的。在這期間,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得到不斷的提高,以及思維速度和學習質量都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階段練習,循序漸進
教學教師通過發(fā)揮自身綜合素質水平進行開展葫蘆絲教學活動,通過分階段的學習和聯系,循序漸進掌握葫蘆絲,幫助學生提升音樂欣賞能力與情感水平。
1.初期指法和氣息的訓練
初期首先是明確葫蘆絲的樂器構造,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是利用吹入的氣流使得產生簧片超頻震動而發(fā)音,其中一根主管,其余均為副管。并且對葫蘆絲上的孔洞等進行講解,使得學生大致了解葫蘆絲的構造之后,就進行指法和氣息的訓練。其次簡單介紹1~7的音階,簡單吹響葫蘆絲的音6,在吹響基礎中學習第一步5?氣息控制,學習指法567(底八度)介紹音域范圍學習氣息的基本控制,吹奏567(底八度)。在教學的過程中由教師先選擇一首樂曲例如《兩只老虎》演奏一遍,讓同學們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其后逐步教授學習葫蘆絲的演奏姿勢,演奏狀態(tài),正確的手型控制及氣息運用。
2.中期音階訓練
音階練習是一種最佳的音樂練習形式,因為它將手指的靈活和雙手的協調練習與速度、力度和耐力的培養(yǎng)結合在了一起。首先教師做好指導和示范作用,演示吹音階、音階訓練,如《賣報歌》中123,567等小樂句的訓練,在彈奏每個音階練習時同時演唱它,有助于提高耳朵與手的協調性。再是氣息的支撐和科學的換氣方法,從簡單的長音開始培養(yǎng)。同時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作業(yè),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其次,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寫作互助作用,通過組建4人小組進行合作小組互相學習,對班級同學進行平均分配,并且在小組中選擇掌握能力強的學生當小老師,教能力差的學生。利用孩子自己的語言和交流方式,以優(yōu)秀帶動落后,通過相互幫助,實現共同進步。
3.后期練習維護
復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不僅使所學知識強化和系統(tǒng)化,而且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與提高,也可彌補知識的缺陷,使基本技能進一步熟練。因此教師可以在進行葫蘆絲教學之后向同學們布置合奏《小星星》、獨奏自選樂曲等作業(yè),通過小組展示或者個人展示進行評分和指導。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方法,小組合作方法,嘗試吹響葫蘆絲,展示學習成果。教師可以提供展示的平臺,包括搭建“小小演奏會”、“班級葫蘆絲比賽”等音樂課堂小活動等展示成果,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演奏方法。
同時在后期維護保養(yǎng)方面也向幼兒教授葫蘆絲必須保持適當的干燥程度。樂器使用完之后,最好將其懸掛,基本干燥后放入盒內。輕拿輕放,禁壓禁撞,忌暴曬?,而且忌暴吹、暴吸,防止葫蘆絲的損壞。
(三)賞奏結合,挖掘潛能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其可以為聽眾們提供富有高價值的且具有美感的視覺效果,如果人們對音樂缺乏一定的欣賞能力,則難以認識到音樂的真正魅力,對其而言音樂就是噪音。幼兒雖然具有認知程度低、社會閱歷淺的特點,但是其具有良好的塑造性,通過對孩子們進行開展葫蘆絲教學活動,能夠使其從小接觸到音樂,更有利于培養(yǎng)其音樂情感,挖掘其音樂潛能和美學教育。如果教學教師沒有對幼兒培養(yǎng)音樂欣賞能力,則難以激發(fā)其對音樂的興趣,而且情感教育方面更不得不到有效培養(yǎng),音樂教學整體過程就是以“情”感染人的,因此在進行葫蘆絲教學的時候,賞奏結合更能幫助幼兒領悟音樂的優(yōu)美與情感。
教師可以精選幾首著名的葫蘆絲歌曲,特別是一些兒歌的選擇,包括《彩云之南》、《荷塘月色》、《媽媽的吻》等特別適合葫蘆絲音色特點的歌曲,讓同學們欣賞那明亮純凈的音符、水晶寧靜的旋律、天真的兒語、輕快幽默的節(jié)奏,感受這種典雅的少數民族樂器帶來的獨特音律和真摯情感,在鑒賞之后可以讓幼兒談談感受,例如聽完《媽媽的吻》,想對媽媽說什么,或者在樂曲中感受到什么等,并對其中的技巧進行通俗的講解,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通過這樣賞奏結合的方法,提高幼兒的音樂鑒賞能力,挖掘其音樂潛能,從而促進素質全面提升。
三、結語
葫蘆絲作為樂器在幼兒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過程中具有突出的積極意義。為更好的培養(yǎng)少兒吹奏葫蘆絲的興趣,教師需要活躍課堂氣氛,帶領學生們培養(yǎng)正確的呼吸方法、指法、吹奏方法,賞奏優(yōu)秀的葫蘆絲演奏作品,有效保障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情感水平得以提升,由此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潘銀紅.加強農村初中葫蘆絲教學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J].科學咨詢,2016(28).
[2]劉新玲.論器樂教學在中小學音樂素質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以葫蘆絲教學為例[J].商,2015(08).
[3]陳明義,傅力夫.葫蘆絲進校園,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學校藝術教育探索[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7).
[4]武艷麗.試論初中葫蘆絲教學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J].新課程·中旬,2016(11).
[5]崔田輝.開發(fā)小學音樂葫蘆絲校本教材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