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園園
【摘 要】 目的 探討體檢人群中設置“紅色預警”標準管理及隨訪效果。方法 我院體檢中心于2016年2月開始實施“紅色預警”標準管理,分別于實施前、實施后3月內對體檢發(fā)現異?;颊哌M行隨訪,比較患者就診率、住院率、隨訪率及患者隨訪滿意度。結果 實施后患者就診率、住院率及隨訪率均顯著高于實施前[77.86% vs.64.83%,34.32% vs. 20.19%,89.30% vs.76.66 %,P<0.05]。實施后患者隨訪滿意度顯著高于實施前患者[95.39% vs.84.54 %,P<0.05]。結論體檢人群中設置“紅色預警”標準管理可提高體檢結果異?;颊呔驮\、治療及隨訪率,從而提高體檢、隨訪質量,提高患者體檢隨訪滿意度。
【關鍵詞】 體檢人群 紅色預警 標準管理 隨訪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們對健康重視,近年來體檢人群越來越多,體檢質量及體檢后患者隨訪效果與患者健康密切先關[1]。部分疾病患者不表現出典型臨床癥狀,在體檢時可發(fā)現異常,對于體檢結果異常者通常建議患者進一步就診或住院治療。但常規(guī)體檢后未對體檢異?;颊哌M行同一管理和隨訪,進而降低患者隨訪率、體檢質量[2]。我院體檢中心于2016年2月開始實施“紅色預警”標準管理,對體檢中發(fā)現異常人群,需要進一步就診或住院治療患者納入“紅色預警”進行標準管理,指導患者盡快就診,保障患者健康,獲得顯著成效,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體檢中心于2016年2月開始實施“紅色預警”標準管理,分別于實施前、實施后3月內對體檢發(fā)現異常結果患者納入研究。實施前納入634例,其中男356例,女278例;年齡22~78歲,平均(47.3±6.3)歲;血壓升高216例,血糖升高137例,心律失常75例,生化結果異常119例,超聲、影像學發(fā)現可疑病變53例,婦科結果異常34例。實施后納入673例,其中男366例,女307例;年齡21~79歲,平均(47.5±6.1)歲;血壓升高224例,血糖升高141例,心律失常81例,生化結果異常118例,超聲、影像學發(fā)現可疑病變67例,婦科結果異常4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較無顯著差,分組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我院體檢中登記體檢人群按需進行實施體檢項目,體檢結束后有專門醫(yī)師讀取體檢報告,于2016年2月開始對發(fā)現異常結果需要進一步門診或住院診治患者納入“紅色預警”進行標準化管理,分別于實施前3月、實施后3月內符合納入標準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實施前體檢發(fā)現異?;颊撸陬I取體檢報告時由體檢醫(yī)師和護士告知患者,并指導患者需進一步行診斷、治療方法。實施后3月內發(fā)現異?;颊呒皶r納入“紅色預警”標準管理系統(tǒng),對患者一般信息、疾病類型、需進一步診斷和治療意見進行登入系統(tǒng)中,電話通知患者領取報告方式,患者領取報告時,由專門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異常結果,根據醫(yī)囑建議患者可進一步實施詳細診斷、治療方案,根據患者不同疾病類型介紹本院能就診科室,即刻引導患者進行檢查,向相關科室醫(yī)務人員進行交接,如患者不同意在本院就診,則告知患者需就診具體科室?;颊哳I取報告后3d、7d、1月、3月分別致電進行隨訪,了解患者是否就診、就診情況、住院情況,如患者還未能就診,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可能引起相關癥狀、并發(fā)癥,提高患者依從性,勸導患者及時就診。兩組患者均隨訪3月。
1.3 觀察指標
(1)統(tǒng)計并比較實施前后兩組患者就診率、住院率、隨訪率。(2)隨訪滿意度:隨訪結束后,采用自制隨訪滿意度調查問卷,通過電話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隨訪態(tài)度、隨訪質量、隨訪頻率等8項內容,每項1~10分,總分8~80分,64~80分為非常滿意,48~63分為滿意,8~47分為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用SPSS22.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率表示就診、住院、隨訪情況及隨訪滿意度,χ2檢驗,設定檢驗標準α=0.05,如P< α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施前后兩組患者就診率、住院率、隨訪率比較
實施后患者就診率、住院率及隨訪率均顯著高于實施前[77.86% vs.64.83%,34.32% vs. 20.19%,89.30% vs.76.66 %,P<0.05]。
2.2 實施前后兩組患者隨訪滿意度比較
實施后患者隨訪滿意度顯著高于實施前患者[95.39% vs.84.54 %,P<0.05]。
3 討論
體檢后對異常結果患者進行隨訪可了解患者進一步診治情況,督促患者盡早診治,從而提高體檢質量,保障患者健康。本次研究得出,實施后患者就診率、住院率及隨訪率均高于實施前,同時實施后患者隨訪滿意度顯著高于隨訪前(P<0.05)。臨床研究指出,臨床中多數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甲亢等,在發(fā)病早期并無典型臨床癥狀,不易被發(fā)現和診斷,對高危人群提高體檢頻率為早發(fā)現、早診斷關鍵[4]。但據臨床統(tǒng)計指出,體檢發(fā)現部分結果異?;颊撸捎趯颊吒嬷潭?、隨訪力度不夠,加之患者缺乏健康知識,難以正規(guī)進行進一步診治[5]。因此,在體檢人群中設置“紅色預警”標準管理,對體檢結果異常者進行全程隨訪,引起患者及時就診,對患者健康有重要保障。
綜上所述,體檢人群中設置“紅色預警”標準管理可提高體檢結果異?;颊呔驮\、治療及隨訪率,從而提高體檢、隨訪質量,提高患者體檢隨訪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於海霞,王淑英,沈亞華等.手機短信隨訪系統(tǒng)用于公務員體檢后追蹤干預[J].護理學雜志,2015,30(3):66-68.
[2] 劉紅巾,徐先榮,付兆君等.高性能戰(zhàn)斗機改裝體檢暫時飛行不合格者的隨訪觀察[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5,36(1):30-32.
[3] 韓祿祿,葉愛琴,官林英等.手機微信隨訪方式對公務事業(yè)人員體檢后高血糖跟進干預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3):102-104.
[4] 雷永富,李敏.29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糖尿病發(fā)病情況5年隨訪[J].天津醫(yī)藥,2013,41(2):166-168.
[5] 吳琴琴,鄒天富,曾莉等.體檢中心高血壓電話隨訪管理的效果探討[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3,40(22):4168-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