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芬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跉v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并不斷流傳。
道德是對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道德是以善惡和榮辱觀念來評價人們的社會行為,是人們之間以及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一種社會規(guī)范。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自古就把“德”作為評價一個人的首要標準?!耙缘仑撎臁?、“春秋決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觀念和事實,都表明了道德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尊老愛幼、兄弟和睦、孝敬父母等傳統(tǒng)道德觀念,至今仍然是人們信奉的美德。
因此,我校開展了《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的農村小學道德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的教研活動,而我以《三字經》為教學內容,開展了如何在《三字經》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的研究。
一、在大聲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我國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有關朗讀、背誦的佳話,要扎實提 高語文素養(yǎng),非要養(yǎng)成朗讀背誦的習慣不可。
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賢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我給學生安排定時、定量的誦讀內容,使學生日有所讀,日有所獲,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習慣。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雖然孩子們年齡尚淺,但三字經中有些字面往往在孩子們一遍遍的朗讀中,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潛移默化的深入到孩子們的稚嫩心里??v觀《三字經》涉及的品德培養(yǎng)和生活倫理等方面的內容也很多,如“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說的就是著名的孔融讓梨的故事;“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首孝第,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都是強調尊老愛幼、為人處事的道理的,和我們現在提倡的“先做人、后做事”是一個道理。
古典文學有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課堂教學中,本人指導學生讀好《三字經》中的詩文,我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講演,讓學生誦讀,并做賞析評價,并將《三字經》的內容抄寫下來歸類整理。有時我把名家的配樂朗讀展示給學生欣賞,有時我會把視頻畫面情景和音樂誦讀播放給學生,讓他們接受經典美文的藝術熏陶。小組之間也可組織配樂詩朗誦比賽、三字經背誦比誦。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提升了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思想素養(yǎng),這些反復訓練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就會成為推動我們教學的強大的動力。
二、在理解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豐富學生的道德思想
傳統(tǒng)文化《三字經》中“曰仁義、禮智信”“親師友、習禮儀”、培養(yǎng)孩子的禮儀仁義之心等,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其學習、成長,為人處世的準則,也是對榮辱觀進行教育的起點。傳統(tǒng)文化中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的核心要求,與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的最基本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通性。除了仁愛教育,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禮儀教育、中華歷史教育等。
(二)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社會主義榮辱觀批判地吸收了人類社會榮辱觀念的積極因素,又與以往一切剝削階級的榮辱觀念有著本質的區(qū),它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集中體現,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的界限決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在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三字經》的土壤,只要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傳統(tǒng)文化,就應該加以繼承和發(fā)揚。如。
三、在拓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
《三字經》中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如《黃香溫席》《孔融讓梨》《李沁賦棋》《孔子相師》等,這些故事,不僅內容有趣,而且有著豐富的道德內涵,在聽、說、講、評的各種相關活動中,學生能夠愛到相應的道德教育,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給孩子講三字經故事可以讓孩子了解大千世界的神奇,人類歷史的偉大,宇宙的博大,人類的真善美與假丑惡,感受人言語聆聽人類文明等,可以激發(fā)思維,豐富詞匯,提高語言能力,感受親情的溫馨,體驗幸福……孩子從聽到講,從講到看,從看到閱讀習慣的形成。孩子受到人文精神的熏淘,神秘世界的吸引,前人勇敢、忠信義、睿智等良好品質的感染。不想讓孩子喜歡三字經都難。還可以在教學中觀看《三字經》的相關動畫等視頻,豐富學生的課堂內容,也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和道德行為的強化。動畫片是專門為低幼孩子量身制作的,充滿友好、團結的氣氛,世界一片明媚,正是小朋友們想要的。許多的三字經動畫片都有教育孩子的作用,作為教師可以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對孩子作適當的引導,從而讓孩子向真善美的方向的發(fā)展。幾分鐘的動畫看下來,孩子們對動畫中的人物,故事梗概有了大致的了解,讓他們講一講,他們會非常樂意的去講。
四、在活動中深化學生的道德行為
“人之成德乃在于力行?!崩碚撌强斩吹?,只有付之于實踐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道德行為就是指人在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驅使下采取的實際行動。它是人的品德的一個重要的外部表現,是衡量人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衡量一個人的品德如何,不僅僅要聽其言,而且還要觀其行。只有在履行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活動中,才能深化道德認識和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提高道德評價能力,從而使行為主體的品德得到發(fā)展。
在學習完相關內容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深化了學生的道德行為。如在學完“孝于親、所當執(zhí)”后,可以開展“我為父母做點事”活動,對學生時行孝敬父母的教育,如學完關于歷史的部分內容后,開展“歷史故事會”活動,對學生開展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教育,還可以開展以《三字經》為內容的手抄報呢,硬筆書法比賽等,多彩的活動給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帶來了無限的活力,使之充滿了生命力。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啟蒙教育傳統(tǒng)的結晶,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tǒng)倫理文化。明朝趙南星稱其“句短而易讀,殊便于開蒙”。章太炎稱贊《三字經》“其啟人知識,過之《急就章》與《凡將篇》之比矣。今之教科書,固勿如《三字經》遠甚也”。錢文忠先生甚至提出《三字經》適合全中國人來讀。他認為《三字經》里面講愛、對長輩的尊敬、兄弟之間的友愛、勤奮學習等有普世的價值,永恒的價值?!度纸洝返慕虒W,在小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中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