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恒濤
【中圖分類號】G625.5
讀好書、寫好字一定不會在考試中落后,這是已被我和其他海量閱讀的踐行者證明的真理。但海量閱讀和優(yōu)異的考試成績還隔著一道坎。
海量閱讀的目的是為孩子打開一扇窗、推開一扇門,使他們知道世界上有一個如此廣袤美妙的書的沃野,愿意一生遨游不息。書海遨游的結(jié)果是切切實實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日有所誦使最慢的學生也能寫出通順的文章,這些無疑有助于提高考試成績,但問題是覆蓋于中國大地上的小學語文試卷考查的是對一本語文課本的熟練程度而不是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課本、教參、試卷強制全國的兒童說同樣的話,寫同樣的答案,如此“大一統(tǒng)”是不是“大師遠去,再無大師”的罪魁禍首之一?道理人人明白,然后考試成績絕對不能差了,全國的名校哪一家不是打著高考成績高的旗號?在小學進行教學改革也要看考試成績,領導、同事、家長的眼睛都盯在一紙試卷上。我兩周教學教材,按常規(guī)進度平行班兩周教完第一單元,這時如果進行單元測試,海量閱讀實驗班的成績與平行班不分上下,但一個月、兩個月后的單元測試成績會明顯低于平行班,不是學生能力不行,而是課本上要求背誦、默寫的內(nèi)容都已忘記了。如果能得到領導支持,每學期只進行一次期末考試,在期末考試前集中背誦默寫課本上的內(nèi)容,不會影響考試成績,作文、課外閱讀題還能提高班級成績。如果試題能減少課本上的內(nèi)容,增加真正考查學生能力的題目更好。如果是“一個人的課改”,就只能在課外書閱讀和考試內(nèi)容的“夾縫”中生存,這也是每一個改革者的必經(jīng)之路,而且“夾縫”中求生的路可能很長很長。在“夾縫”中生存有兩個技巧:
1.五分鐘測試
前文《兩周教完教材的策略》已提及假期中備課時要準備“看拼音寫漢字”,開學初先把要求背誦的課文也背過,海量閱讀倡導日有所誦,學生背誦的速度快,我學生100%能用兩周或兩周多一點兒背過所有要求背誦的課文?!翱雌匆魧憹h字”在“兩周教完教材”后每天做一部分。為了促使學生把字寫正確,可以進行五分鐘測試?!?分鐘微型測試卷”就是從學生當天寫的“看拼音寫詞”等書面練習或當天要求背誦的課文中截取的一部分。改“頁面設置”,“縱向”換成“橫向”,分四欄,印出來之后,一張A4紙剪成四小條,就是前后左右四個學生的卷子。這樣一分割,一小條的內(nèi)容不到原來一頁紙的4/1,孩子不到5分鐘就能做完,老師20分鐘就能批完全班的小卷子。錯得多的學生當然要“吃不了自己兜著走”,老師也送他一份“大禮”——一份空白練習。全對的學生得到表揚獎勵:沒有任何作業(yè)。
2.“海量”單項練習
考試題基本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課本上死記硬背的內(nèi)容,對付的策略是前文所述的平日的書寫和考試前“臨陣磨槍”的背誦默寫。第二部分是課外閱讀題和作文,這是不用復習就一定不會比平行班差的內(nèi)容。第三部分是卷子上常見的句子練習,如改“把”字句、“被”字句,寫比喻句、擬人句,擴句、縮句、改病句等。這些常規(guī)句子練習在三年級上學期考試前一個月就要有計劃地歸類復習。
改“把”字句、“被”字句一講學生就明白,不求甚解的海量閱讀是提高學生理解力的基石;寫比喻句、擬人句也不難,先講清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擬人,舉“海量”的句例讓學生分辨,最后寫兩個比喻、擬人句即可。
但“擴句、縮句、改病句”的針線很多,因為“主、謂、賓、定、狀、補”等知識小孩子理解不了,得換一個辦法講:
以縮句為例:縮句,就是去掉“枝葉”,保留主語,謂語,賓語等“主干”。比喻總是蹩腳的,園林工人正在修剪校園里的樹枝,真正的“樹干”只有一根,并不是縮句練習中的“主、謂、賓”三根,或者“主、謂”兩根。于是再舉“減肥”的例子:“給句子減肥,減得只剩二根骨頭,最多剩三根?!?/p>
這么講之后,孩子似是而非,得需要大量的例子來說明,于是我從網(wǎng)上搜了上百個句子,在word文檔(方便演示涂改過程)中把句子設成大字,一個一個句子出現(xiàn)在屏幕上,當堂把句子的“主干”設成紅色,學生齊讀紅色的字,也就是縮寫之后的句子。上百個句子“縮”下來,各種句型都見識多次之后,學生就學會縮句了。這樣的“海量”練習不需要很多時間,“成本”很低,教師備課也很快。換成小字印出來可以讓學生書面強化鞏固。
如果還有學生做縮句練習的正確率不高,可以再找“海量”的句子,分類出現(xiàn)在屏幕上,讓學生認識不同情況的“主、謂、賓”,如人稱代詞當“主干”,表示地點的詞當“主干”……句子成分方面的知識,靠講解小孩子是理解不了的,只能從“海量”練習中產(chǎn)生感性的認識。
我遇到過不少進行的“海量閱讀”的老師,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從此失去了“從教材中突圍”的勇氣,我好心疼。期盼著改變這種遺害子孫的把課本讀爛的“中國特色”,期盼著從教研部門開始,從改變出題內(nèi)容開始,受益的老師和學生會更多。在澳大利亞,三、五、七年級全國通考語文、數(shù)學,但人家考能力,不考課本。所教學生的讀、寫能力達到一定標準就都是好老師。所以人家全國通考比中國的次數(shù)還多,但老師不用增加學生負擔,不用為備考而焦慮,因為只要平日扎扎實實閱讀,保證閱讀的量與質(zhì),就絕對能達標。
我從教材中突圍之后,在海量閱讀之路上已行走多年。這一路披荊斬棘,一路汗水一路歌。辛苦委屈的時候支撐自己繼續(xù)前行的力量就是學生的發(fā)展,目睹一個班學生的成長,就像看一片樹林的成長,那種快樂無與倫比。我期盼著更多的樹林成長起來,更多的學校、老師加入到海量閱讀的隊伍中來。期盼著語文教學的春天綠意盎然、鮮花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