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
內容摘要:寫景類記敘文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們容易忽略的一塊研究區(qū)域。到了中高段,學生在認知水平、知識能力、語言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礎,能夠通過文章景物描寫來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結合我校主體教育教學研究實際,兩年的實踐摸索,我確立了寫景類記敘文“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并重的閱讀教學策略研究,努力探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徑。
關鍵詞:表達方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策略
寫景類記敘文是通過描繪景物來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我們在閱讀這類文章的時候,應該通過文中所使用的準確、生動的詞語和所使用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來理解作者如何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來揭示其深刻的意義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成了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內容。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實際,我們確立了寫景類記敘文“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并重的閱讀教學策略研究,努力探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徑,進一步提高我校教研水平,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fā)展。
一.寫景類記敘文常用的表達方法
1.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好的寫景作文,往往不取決于你在文章中羅列了多少個景物,也不在于你選擇的景物是否每個都能引起讀者的興趣。而在于無論你寫到多少處景物,有一處必定是文章的重點,可以用描繪性的語言對它進行具體描寫,也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景物的特點,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寫景作文最容易范的三個錯誤,一是將它寫成"流水賬",就像有的游記,看起來寫了很多景點,卻每個景點都是一筆帶過,沒有很好的選出其中一處,進行具體描寫;二是寫到的景物雖然也有背景介紹或細節(jié)描寫,但顯得有些如同蜻蜓點水,碰了一下又繞開了;三是文章詳略安排不合理,開頭起因部分介紹過細過長,而文章中間部分去沒有很好地展開,六百字的文章寫了三百字還沒寫到重點。
2.突出景物的具體特點或特征
這是說的景物的特點與特征,也是指要寫出該事物與其它與物的不同之處來。只有這樣,才可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在這里還有個前提,那就是要在抓住景物的特點之后,再進行具體的描繪,不可一筆帶過。在描寫過程序中,要充分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準確、恰恰當?shù)厥褂眯揶o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寫得更生動形象、真實感人。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單一的景物描寫,再美的景物也無法感染讀者,給讀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寫景的同時,要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讓讀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還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作者的思想。單一的為寫景而寫景的作文,是無法成為一篇讓讀者產生情感共鳴的好文章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寫文章時,寫到景物時,自然地將自己的情感融進去,借助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達自身的情感。
4.動靜結合,穿插人或動物的活動
如果說寫景作文中景物是"靜"的話,那么一篇優(yōu)秀的寫景作文,也離不開"動",這里的"動"包括與景物相對應的人物的活動、游玩、嬉戲、奔跑,動物的覓食、跳躍等等,當一篇寫景作文將人和動物的活動,與景物的描寫相結合起來的時候,才會給人一種親切感,動靜結合的美感。因此學生在描寫景物時,可以適當?shù)剡x擇人和動物的活動,作為襯托,文章會變得更有可讀性。
二.“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并重的教學策略
那么,如何處理、把握這類課文的教學,使學生不僅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還能從中領略到動人心魄的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獲得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呢?
策略之一:布置預習 促求新知
教學寫景類課文實施有效教學策略首先是布置預習,讓學生帶著知識基礎 走進課堂。在進行寫景類文章教學前,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提前布置預習,讓學 生觀察、搜集有關文本內容的圖片、文字和影像等資料,以促進學生探求新知的 興趣,激發(fā)閱讀期待。
策略之二: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教學寫景類課文,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課文所描寫景物的整體形象,因而就無從把握景物所體現(xiàn)的內容、思想和情感。為此,教師在教學寫景文章時,應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形象、直觀=生動地再現(xiàn)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情感,使學生在賞心悅目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策略之三:讀中想象 情感體驗
對寫景課文實施的第三個有效策略是邊讀邊想象,透過語言文字的表述進行情感體驗。由于小學生的視野比較狹窄,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強,對寫景文章的閱讀與理解存在較大的難度,所以進行這類文章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進行情感體驗。
讀中想象是教學寫景類課文的有效教學策略之一。讀進去,再讀出來第一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描寫景物的篇章,語言優(yōu)美明快,遣詞造句生動形象,特別是瑯瑯上口的豐富詞匯和巧妙而富有趣味的比喻句,給人一種百讀不厭的精神享受,如何把這樣的閱讀感受最大限度地傳遞給學生,我想就是語文老師應該承擔起的使命吧。為了實現(xiàn)這種傳遞,我想應該先引領學生讀進去,再從語言文字中讀出來。讀進去--把心整個地沉浸在文章的美好境界中;讀出來--初步領略到語言文字的表達魅力。
對此,我采取了這樣的做法:
1.提出明確的要求讀課文時,腦海里不能一片空白,要在讀的同時閃現(xiàn)出畫面來,想得越多,讀得就越投入,體會得就越深!對于描寫景物的文章,這種閱讀體驗應該及早地教給學生。所以,進入三年級下學期,我更加明確地要求學生:真正優(yōu)秀的朗讀不僅僅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還要能在眼前浮現(xiàn)出相應的畫面!長時間以來,每遇到這樣的課文,我往往并不提其它方面的要求,只是提一個要求: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
2.給予熱情的肯定邊讀課文邊想畫面。對于這樣的要求學生是否在想,想到了什么,這些都是無法直觀呈現(xiàn)的,那么如何評價學生讀書的用心程度呢?其實,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就可以告訴我學生是否讀進去了,或欣喜,或悠遠,或驚奇,或陶醉……隨著文章內容的變化,他們的心也跟著飛翔起來,孩子天生不會掩飾,他們在讀課文時自然流露出的豐富表情就是我肯定他們的依據,“你的表情讓我看到了你想象出的畫面,你把心放進去了!”“你的眼神讓我和一起分享了想象的美妙,真好!”這樣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樂意接受老師的要求:想著畫面讀課文。
策略之四:詞句積累 豐富語言
寫景文章大多文字優(yōu)美,詞匯豐富,用語精當,在教學這類課文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適當進行詞句的理解和擴展訓練,以豐富學生語言,豐厚學生文化底蘊,這是有效教學策略之一。如《我的小桃樹》中,“它瘦了許多,昨日的美麗完全消失了。”一個“瘦”字,不僅寫出了桃樹在風雨中凋零的樣子,更賦予了桃樹人的情感,讓我們仿佛看見了風雨中小桃樹那楚楚可憐的樣子,讓人頓生憐惜。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字的精妙,可以聯(lián)系這個字的本意,看由這個字能讓你想到什么,或想到哪些詞?再由學生提供的這些詞句來想象小桃樹遭受風雨侵襲的樣子,讓學生在不由自主中把小桃樹與人相聯(lián)系?!八L得很委屈,瘦瘦的,黃黃的,似乎一碰便立即會斷。”“委屈”一詞道盡了作者心中積蓄的傷感和滄桑。
策略之五:理清層次 學習方法
寫景類文章層次清晰,結構嚴謹,構思巧妙,教學這類課文不僅要引導學生進 行情感體驗,積累好詞佳句,還應該進行學法指導,滲透寫景類文章的寫作方法,使學生在進行美文美讀的同時,獲得寫作方法的綜合訓練。
如《三峽游》,這篇課文按游覽的時空順序,描繪了作者在游船上所見的的沿途綺麗的三峽風光,聽到的有關神女峰神奇而又美麗的傳說,以及為三峽自然風光和葛洲壩工程發(fā)出的由衷贊嘆。教學這課,我采用的方法是:從整體入手,再回扣課文內容,最后再回到整體。這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是從文章的最后一句“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入手,學生讀句子,然后發(fā)問“作者這種美的享受是從哪些方面體會的?”給足學生讀書時間,從而得出如下幾個方面:1.山水畫;2.船上所看到的景色;3.巫山十二峰里的神女峰;4.葛洲壩工程。
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賞景必然離不開感受情感,所以體會“情”很重要。同時,賞析應該是最重要的。每個學生的知識和閱讀素養(yǎng)是不同的,對寫景文字的理解也是深淺不一的。所以賞的范圍不要太大,選取最精彩的,并且在其中把一些基本的寫景技巧傳達給學生。例如:寫景的層次,修辭手法的運用,動靜相結合,色彩的搭配等等。教會他們欣賞,才能讓他們在寫作中付諸實踐。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