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寫作知識進行分析研究。首先理清該教材的寫作知識編排情況,確定出明確的研究對象。根據(jù)學術(shù)界公認的寫作知識分類方式,將寫作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及程序性知識,以此作為理論基礎,把粵教材的寫作知識根據(jù)知識分類進行梳理研究,得出相關結(jié)論及教學建議。
【關鍵詞】寫作知識;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
一、寫作知識的編排情況
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寫作知識主要集中在“點擊鏈接”欄目,以單獨編排的形式,編在各單元“參考閱讀”或“表達交流活動”之后?!包c擊鏈接” 這欄目主要以介紹“‘閱讀鑒賞、‘表達交流、‘語言應用三方面的方法、技巧、常識的短文為主,以備學生在需要時查閱參考”1,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活動的時候,得到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2,可見這部分的內(nèi)容并非完全關于寫作知識,部分知識關于閱讀知識或其他,編例上屬知識混編型。
粵教材寫作知識的編排情況大體是:每個單元2篇,每冊8篇,5冊共40篇。其中關于閱讀的10篇,寫作的15篇,口語的3篇,現(xiàn)代漢語的5篇,古代漢語(包括古代詩文)的7篇。
可見, “點擊鏈接”中跟寫作有關的知識共15篇。但在實際寫作當中,學生需要的寫作知識不僅只跟這15篇文章相關,還需要運用到其他方面的知識,如學生的寫作一般是現(xiàn)代文寫作而非文言文寫作,在創(chuàng)作肯定要熟悉并準確的運用現(xiàn)代漢語知識,才能寫出流暢的文章,所以關于現(xiàn)代漢語的5篇知識介紹也可納入寫作知識當中。在表達交流活動中,有多個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創(chuàng)作古典詩歌或現(xiàn)代詩歌,還有要求對文言文知識歸納整理,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詩歌格律及古詩文語法的相關知識,所以關于古代漢語(包括古詩文)的7篇也可納入寫作知識當中。有部分寫作任務跟口語有關,如演講稿寫作等,需要運用口語方面的知識,因而關于口語的3篇知識也可納入寫作知識當中。
由此,筆者認為“點擊鏈接”40篇知識介紹文章,從閱讀與寫作兩大知識類別進行劃分即可,即有關閱讀的10篇,有關寫作的30篇。
二、寫作知識的分類界定
關于知識的分類,研究界觀點不一。1993年,安德森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把此知識分類概括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類3。比較適用于教材中寫作知識的呈現(xiàn)狀態(tài)。本文對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寫作系統(tǒng)的寫作知識分類,將采用安德森的分類法,即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結(jié)合學術(shù)界普遍認可的研究成果,關于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概念可大致界定如下:陳述性知識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是對于事實、定義、規(guī)則和原理等的描述”4,在寫作知識中,描述寫作的概念、含義或原理等知識,均屬陳述性知識。如“寫作要認真觀察寫作對象”“選取新穎的角度寫作”。程序性知識是“是個體通過其作業(yè)間接表現(xiàn)出來的知識”5在寫作知識中,有關審題立意、謀篇布局、選擇素材、運用材料、運用表達技巧等方式、技巧、步驟、策略等寫作實踐程序,屬于程序性知識。
三、寫作知識的梳理與分析
根據(jù)上文關于寫作知識界說的分類,以及“點擊鏈接”中寫作知識范圍的界定,筆者對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30個寫作知識按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進行了梳理。經(jīng)統(tǒng)計,程序性知識13個,占43.3%;陳述性知識17個,占56.7%。比例情況如下圖所示:
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可看出,“程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比例較平均,陳述性知識所占比例稍高一些。針對以上數(shù)據(jù)結(jié)果,筆者有以下2點分析:
第一, 陳述性知識較具體。
“點擊鏈接”中,某些同一陳述性知識點分成兩篇文章進行介紹,這是陳述性知識能在30篇知識小文章中數(shù)量占優(yōu)勢的原因之一。兩篇文章共同介紹同一知識點,該知識點自然就具體詳實了。如《萬水千山總是情》、《淡妝濃抹總相宜》兩篇文章均是介紹寫景狀物的游記寫作方法?!度f水千山總是情》一文中,提到“大自然中的每一處都可以因為我們的細心體會而成為勝景”,“寫游記時要注意選擇重點事物,細心觀察并抓住其大小、形狀、色彩、動態(tài)和靜態(tài)等方面的特點”。這篇游記寫作知識介紹是粗線條的,只談了寫好一篇游記需要哪些意識或?qū)懽魉仞B(yǎng),但如何進行“細致描寫”并未給出具體介紹。而這方面的知識在另一篇文章《淡妝濃抹總相宜》中,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既介紹了描寫的內(nèi)涵:“將各種人、景、物的狀貌,用語言形象地描繪出來,便是描寫”;也介紹了描寫的類型:“有的描寫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對對象進行描寫、刻畫”,“有的文章不直接描寫對象,而是用間接描寫”,還介紹不同描寫方法的特點:“白描是線條勾勒,筆墨簡潔,描寫進程快,不用或少用形容和比喻,也極少運用烘托和渲染”,“細描則相反,它精雕細琢,深刻細膩,描寫進程慢,多方烘托和渲染”。不僅對描寫進行較為全面的介紹,為了更好的說明描寫的定義、類型和方式,每個知識點的后面均舉出相關例子說明,有教材里的課文范例,如《鞏乃斯的馬》、《荷塘月色》;有專著文章,如劉熙載的《藝概》、魯迅的《作文秘訣》。豐富而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對描寫概念的理解十分清晰、到位,使其能更好的掌握描寫這一寫作技巧。
總的來說,粵教版教材陳述性寫作知識的介紹比較具體,有效。
第二, 程序性知識介紹比較到位,但數(shù)量需要增加。
程序性知識是關于“怎么做”的知識,在教材中占43.3%,在數(shù)量上沒有優(yōu)勢。當然,強調(diào)程序性知識并非是忽略陳述性知識,陳述性知識在寫作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類知識,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一般是先了解陳述性知識,以此為基礎,再學習并運用程序性知識。兩種知識各有作用,缺一不可。強調(diào)程序性知識,并非要否定陳述性知識的作用,也并非認為程序性知識越多,教材的寫作知識結(jié)構(gòu)越好。而是強調(diào)教材編寫寫作知識的目標除了告訴學生“是什么”,更重要的告訴學生“怎么做”、“如何用”。因而,筆者認為程序性知識在數(shù)量上可適當增加,以更全面具體地給予學生如何把陳述性知識運用到寫作過程中的技術(shù)指導。
值得肯定的是,粵教版必修教材寫作知識資源非常豐富,程序性知識的呈現(xiàn)質(zhì)量較高。如“評事論理表見解”中介紹如何用議論文來發(fā)表對事理的見解,給出了議論文寫作的幾個步驟:1.弄清楚要議什么。2.想透論點是什么。3.圍繞論點找論據(jù)。4.條分縷析寫文章。像這種清晰、具體的程序性知識在粵教版必修教材的寫作知識中比較常見,它對于指導學生順利完成寫作任務有重大作用,如果這類知識在數(shù)量上的比重再增大一些,相信對指導學生各類文體的寫作會更有幫助,寫作知識的指引也會更細致、清晰、有效,更利于達成教學目標。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課題——《農(nóng)村高中語文“自主互進”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12014619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簡玉梅,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多年,在教學中較多關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所撰寫的多篇論文曾在廣州市獲獎并發(fā)表。
注 釋:
1.王土榮.一套頗具特色的語文新教材——廣東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介紹[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04(10).
2.王土榮.一套頗具特色的語文新教材——廣東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介紹[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04(10).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51.
4.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51.
5.王映學,章曉璇著.知識分類與教學設計[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