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清
摘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的逐漸加深,多元文化逐漸涌入,使環(huán)境變的更加的復雜和多變。大學生是促進國家發(fā)展的主力,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高校應當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個充分的重視,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并以此來推動大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下面,本文就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進行簡單分析,以供日后參考。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實現(xiàn)途徑
高校是培養(yǎng)和輸送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重要場所,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日益復雜、多變的時代,高校對大學生人才的培養(yǎng)不僅要重視專業(yè)知識的傳授,還要更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重視生活化的轉變,并以生活為主要的內容,來將相關的生活方法貫穿到整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促使師生都能夠得到共同的發(fā)展與進步。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內涵
20 世紀初胡塞爾提出教育要從“科學世界”回歸到“生活世界”,這給我國教育生活化思想的發(fā)展帶來了重大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回歸到大學生活,回歸大學生本身。教育回歸生活歸根結底是人的發(fā)展問題,馬克思對此有更準確的論述。馬克思關于人的發(fā)展理論包含了人本身的德、智、體的發(fā)展和社會關系發(fā)展,而人的能力只有在社會關系發(fā)展中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來,而這主要就來自人的生活,因此馬克思關于人的發(fā)展理論也與生活密切相關。教育生活化就是在馬克思主義人的發(fā)展理論基礎產生而來的。從這個方面來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深入大學校園生活,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激發(fā)大學生的主體性,達到培養(yǎng)大學生能力,促進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二、實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體現(xiàn)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必須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為基礎支撐。而就針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來說,則應當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為基礎,我們只有確保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并且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才能確保其在進入社會以后,能夠更加堅強的去面對挫折與挑戰(zhàn),并在面對誘惑的時候,來作出準確的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夠成為社會需要的全面人才,因此,就針對于高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來說,高校的思想教育生活化是其中一項重要的體現(xiàn)。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社會文明的不竭動力
從本質上來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代表了整個社會文明的深入。因此,文明的社會必須要有思想堅定、價值觀正確的青年人加入,才能真正促使社會向著文明的方向發(fā)展變化。也就是說,作為青年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階段,要求我們必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來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要想促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實現(xiàn)生活化?,F(xiàn)階段,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發(fā)展階段,并且未來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因此,學生們必須要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為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與進步貢獻一份力量。因此,就針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來說,其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一項重要的內在要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實現(xiàn)途徑
(一)講究語言藝術
事實上,要想實現(xiàn)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還是依靠于語言媒介實現(xiàn)的。因此,當我們在進行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當中,要求教師應注重語言藝術,并且做到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中心,來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實踐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瞬間沉默的方法,來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以此來突出教學的難點與重點;此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聲調變換的形式,來對愛國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等內容進行強調。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可以向學生傳授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還能夠確保學生可以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有一個切實的感受。
(二)從做中學
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源自于生活。在進行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要求教師充分結合學生所處的時代,來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確保其能夠充分的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去。一方面,教師可以運用調查、談話等的形式,來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jīng)驗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以此來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進行游戲情景的設置,來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活動中有效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強化學生的實踐互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作為學校的靈魂所在,校園文化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基礎。為了能夠更好的營造起良性的校園文化氛圍,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政治素質的提升,就要求氣門積極拓寬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并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來建設起個性的校園文化品牌,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體驗活動。除此以外,應當積極引導校園文化管理與建設,來做好前期的輿論宣傳工作,并始終堅持教書育人的宗旨,來進行文化建設經(jīng)驗與教訓的全面總結。
(四)完善管理機制
在進行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求各個學院的書記必須要以身作則,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與此同時,要求班主任必須要強化對學生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學生委員會管理機制,確保學生們能夠充分的融入到集環(huán)境當中來。最后,要求其必須要做好定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與監(jiān)督,確保其能夠對思想政治觀念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踐行。
(五)健全多元評價體系
就針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說,其所強調的,往往是對于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并因此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難以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進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求其及時轉變這一不良評價體系,并進一步建立起更加科學的評價模式,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實現(xiàn)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同時也能夠確保學生可以再生活化的作用背景下,來實現(xiàn)自我思想政治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中北大學,2015.
[2]唐國戰(zhàn).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內涵、價值與特點[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