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山丹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經常會使用對學生進行巧妙施加引導的方法,好的學習方法能為學生的成功保駕護航。即使我們擁有高超的教學手段,也不能彌補學習方法的缺失,學習方法的缺失會讓學生失去成功的砝碼。只有好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做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實踐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許多老師在課堂上就是教學生一些單詞、句子、短文,都沒有情景的設置,使老師上課內容蒼白無力,很枯燥乏味。教師不了解學生的特點,課堂上缺乏與學生的有效互動,以及不結合實際情況的講課,都激發(fā)不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許多小學英語課堂上就是因為缺乏環(huán)境而變得乏味無趣。其實大部分學生都是喜歡上英語課的,不喜歡的學生更多的是沒有被激發(fā)出興趣,那么什么樣的英語課堂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呢?
二、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用科學手段進行指導
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邁向成功的基石。學習好英語的首要條件是學生自己愿意學習,其次才是善于學習。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我們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用科學的手段為其量身定制學習方法,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創(chuàng)造本能,用科學的方法訓練、總結學生的學法,并且傳播有效可靠的學習方法給更多的學生。
(一)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語言學習本身而言,的確單調枯燥,而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形式,會讓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失去興趣,就失去了繼續(xù)學習的熱情。所以,我們要始終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課堂教學的首位。在學法形成的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抓住學生稍縱即逝的創(chuàng)造火花,科學地加以引導,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法。“記單詞,并不難,用心觀察找竅門?!边@是我的口頭禪。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潛能,等待著老師去喚醒和開發(fā)。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敏捷的教學機智,快速捕捉學生稍縱即逝的創(chuàng)造火花,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
(三)激發(fā)學生的聯想,在聯想中悟出學法
三、培養(yǎng)英語興趣
玩耍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這一特點,結合小學英語教材設計不同的英語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英語,活化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四、加強教學反思
根據有關事實表明,一個自認為具有“民主、開放、平靜、友好、體貼、樂于助人、聰明、富于邏輯性和快樂”等特點的人相比其他人能更好的學習英語。另外,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受到外界影響而產生焦慮沮喪、煩躁等情緒時,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及時對其進行引導。最后,在教學反思上我們一般都是從那幾個方面出發(fā)的?
(一)反思細節(jié)處。比如說如何上課、如何評課、如何輔導學生等等,這些都是教師的必備。但當一輪又一輪的教學過后,我們會發(fā)現自己進入了一個瓶頸狀態(tài)。哪個年級、哪個單元都是大同小異,已沒有什么可創(chuàng)新之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態(tài)呢?是因為老師沒有用心去思考,沒有發(fā)現教學中的細節(jié)。
(二)反思不成功處。失敗是成功之母,然而,如果不反思,那么永遠都不可能成功。我在教 “have\has”這一語法點時,曾一再地告訴我的學生: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的時候就用has,其余的都用have。課上學生都能用he\she或是人的名字進行完美的操練。但很遺憾,課后練習的結果卻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做全對。我問同行,他們也都是這樣教給學生這個定律。那為何是這樣的結果呢?我認真翻閱了學生的練習卷,終于在細致分析后找到了答案。原來學生都明白他人的名字和he\she是屬于第三人稱單數,而比如像“my sister”、“Jims friends”等等就弄不清楚了。原因就在于:我沒有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更沒有蹲下來看到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就盲目地進行教學,結果使然。有這樣的經歷后,我上課前的備課總要想很多方面的問題,經過一再反復地推敲后,才進入課堂。
(三)反思有問題處。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公開課:教師熱情洋溢,學生激情澎湃,教學情境花里胡哨,環(huán)節(jié)目不暇接,活動天花亂墜,知識點霧里看花,難點一晃而過。而家常課呢?氣氛沉悶壓抑,教學直撲主題,情景蜻蜓點水,練習鋪天蓋地。我們不禁要問,教學質量非要通過大量地練習來實現嗎?我認為,只要我們教學時找準目標定位,落實每一個語言點,難點的突破要簡單、易懂,然后設計有效的練習來鞏固知識,就完全能提高教學的質量。例如Book 5 Unit 5“Whose dog is it?”中名詞性物主代詞的教學,首先,讓學生在學課文時找準這些生詞;然后,根據上下文理解這些生詞所代替的內容;再次,設計練習,讓學生用名詞性物主代詞代替“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名詞”。
五、結束語
教學完成后,及時進行反思,加強教學經驗總結。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一定是經驗加反思。教學中的有效反思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行為、方法、決策以及結果等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利弊進行總結。這樣做既可以使教師品嘗到教學成功的喜悅,同時又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fā)現不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其進行糾正、補救、調整,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亞文.小學英語教學美育實踐探研[D].福建師范大學,2013.
[2]朱敏.小學英語課堂無效教學行為及矯正策略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惲慧.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有效性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4]賀曉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