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東興+王晶晶
摘 要:2007年《海洋基本法》頒布之后,日本更加注重在中小學開展海洋教育。海洋教育形式多樣,主要在綜合學習時間和特別活動中開展;教育內容廣泛,主要包括親近海洋、了解海洋、守護海洋和利用海洋四個方面;教育方法的實踐性強,重視通過實踐開展海洋教育。但是,日本中小學海洋教育也面臨缺乏計劃性和專門教材的問題。
關鍵詞:日本;中小學;海洋教育
日本作為海洋國家,其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受海洋影響巨大。因此,日本一直以來都注重對青少年進行海洋教育。尤其是2007年《海洋基本法》頒布之后,中小學更加強了對學生進行海洋教育。日本海洋教育主要以實踐活動的形式開展,包括參觀、體驗、制作等,活動內容豐富,有助于學生親近海洋、了解海洋、守護海洋、利用海洋,但也存在缺乏系統(tǒng)性和專門教材等方面的不足。
2007年,日本制定的《海洋基本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為了能夠讓國民深入理解和關心海洋,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要推進與海洋相關的教育,普及與海洋相關的聯合國條約及其他國際約定,以及海洋可持續(xù)開發(fā)和利用的國際性措施;為了培養(yǎng)具有海洋知識和能力的人才,大學等機構要努力推行跨學科教育和研究[1]。國家從法律上確立了海洋教育的重要性及海洋教育涵蓋的內容,對中小學開展海洋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據的同時也提出了相應要求。
此后,中小學的海洋教育依照《海洋基本法》的規(guī)定,確立了相應目標和內容。日本教育界普遍認可的海洋教育的目標為:讓國民深入了解與海洋的關系,培養(yǎng)具有國際理解能力、能夠可持續(xù)地探尋海洋知識、具有一定的判斷和表達能力的人才。為達成該目標,海洋教育需要推動親近海洋、了解海洋、守護海洋、利用海洋的學習[2]。中小學海洋教育的類型和內容也體現了上述目標。
一、形式
日本普通中小學并非實施專門的海洋教育課程,而是將其作為普通學科、特別活動課、綜合學習時間等學科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主要是在綜合學習時間和特別活動中開展。21世紀以來,日本中小學課程大體分為普通學科、道德科、特別活動和綜合學習時間四種類型?!熬C合學習時間”是1998年《學習指導要領》修訂后新開設的課程,類似于我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其教學方式是在實踐活動中結合多門科目的內容進行綜合學習;“特別活動”也是活動性課程,通過各種類型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各學??筛鶕數睾蛯W校的實際情況、特點等實施海洋教育。另外,水產、海洋職業(yè)高中和大學開設了很多相關講座和課程,海洋學會也對中小學開展海洋教育提供協(xié)助。
(一)普通中小學的海洋教育
很多中小學通過特別活動和綜合學習時間實施海洋教育。例如,在特別活動和綜合學習時間中讓學生觀察海洋生物、制作船舶模型、了解海難事故等。一些普通中小學還與造船公司合作開展體驗活動。中小學生進入造船公司參觀船舶入水儀式、參觀造船廠和研究設施、體驗船舶制造等,通過參觀和實際體驗讓中小學生感受海洋和船舶的魅力。有些中小學還將海洋教育與體育及安全教育結合起來,在特別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帆船駕駛、觀察海灘生物、學習海洋安全知識,讓學生學習使用救生工具、欣賞大海的魅力等。
(二)職業(yè)高中開設的相關課程
日本很多水產、海洋職業(yè)高中針對中小學開設了相關課程。例如,京都府立海洋高中提供實習船舶供中小學生體驗,還為中小學生講解食品加工、漁業(yè)養(yǎng)殖等相關內容。有些水產、海洋高中還開放學校的一部分設施,供中小學師生參觀和體驗。
(三)大學開設的相關課程
很多大學也為中小學開設了相關課程和講座。例如,橫濱大學從2007年開始針對高中生開設公開講座,講座的主要內容是船舶的漂浮和運行原理、魚類的游動原理等。大阪大學從1996年開始每年開展一次船舶海洋實驗水槽和相關設施的公開體驗教學,每次有超過200名小學生及家長參加。體驗內容包括:教師體驗教學、風洞中的風壓體驗、船舶海洋實驗水槽中的實驗、水中機器人演習和操作體驗。[3]
二、內容
日本中小學海洋教育內容依據海洋教育目標和規(guī)定,包括以下四個方面。[4]
第一,親近海洋。通過體驗豐富的海洋資源和開展社會活動,豐富學生對海洋的感受,增強對海洋的關心。
第二,了解海洋。培養(yǎng)關心海洋資源并努力開展調查的青少年。
第三,守護海洋。通過海洋環(huán)境的調查活動、保護活動等體驗,培養(yǎng)能夠主動保護海洋的青少年。
第四,利用海洋。培養(yǎng)能夠理解和利用海洋生物、資源和船舶的青少年,使其懂得通過貨物運輸等方式形成與世界各地人們的聯系,懂得資源持續(xù)利用的重要性。
從圖1來看,最外層基礎的內容即親近海洋,在此基礎上是了解與海洋相關的內容,之后是守護海洋與利用海洋,最終實現讓學生理解“人與海洋共存”理念的目的。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海洋教育的內容包括水產養(yǎng)殖、船舶制造、海洋安全、海洋相關法律學習、海洋生物認識、海洋資源開發(fā)等領域。
(一)海洋科學
有些學校將海洋教育與理科教育相結合,實施海洋科學和技術相關的教學。讓學生體驗海洋方面的科技原理,并通過原理進行簡單的操作、實驗等。通過相關教學和實際操作,學生可以了解海洋科學的重要性,并掌握簡單的海洋科技原理,同時增強自主性、協(xié)調性、忍耐力等。
(二)船舶制造
很多造船廠或船舶公司會定期接待一些中小學生進入工廠進行參觀并參與船舶制造。在工廠中,學生不僅可以觀察船舶制造、部件安裝等,還可以實際參與簡單的制造或安裝工作,學習船舶方面的簡單技術和原理。
(三)親近海洋
有些學校通過讓學生接觸海洋及海洋生物增進他們對海洋的了解和親近感。例如,親手將小魚放入大海。在這樣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小魚的生命及海洋孕育生命的偉大。很多學生在放魚苗的過程中產生了相應的情感體驗。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很少有機會深入體驗海洋,也很少有家長從事海洋相關職業(yè)。因此,通過海洋觀察、制作魚餌、魚苗放生等活動,學生可以更加了解海洋、親近海洋。
(四)水產養(yǎng)殖
在一些水產養(yǎng)殖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很多中小學開展讓學生實際參與養(yǎng)殖的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和學習水產養(yǎng)殖方面的知識和技術。例如,給魚喂食、捕魚、養(yǎng)殖海龜和扇貝等。通過各種養(yǎng)殖的實際體驗學習,學生可以了解海洋相關食物和用品的來源及獲取途徑,感受漁業(yè)、水產養(yǎng)殖業(yè)的重要性和價值,增強合理利用海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
三、案例
如上所述,日本的海洋教育主要以活動課的形式開展,活動內容廣泛。本文以藤澤市片瀨小學開展的海洋教育活動為例進行探討。片瀨小學實施海洋教育的目標是“通過與片瀨的海洋、文化和人進行接觸,促使青少年掌握相關海洋知識”。其教育活動是在當地的漁業(yè)組織、江島帆船俱樂部、其他相關單位及學生家長的共同支持與協(xié)助下,由片瀨小學組織實施的。片瀨小學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及社會特色實施了別具特色的體驗性海洋教育,融合生活科、綜合學習時間、其他普通學科展開教學。其活動方案。[6]
下面主要對“帆船體驗、石灘生物觀察、海洋安全學習”活動進行介紹。該活動以小學3年級學生為對象,目標是通過實施石灘生物觀察、海洋安全學習、帆船體驗學習,讓學生親近海洋與自然。
首先,江島地區(qū)的湘南海上保安署的工作人員指導學生學習海難事故的處理方法。之后,師生參觀港口的帆船造船廠,到實施新帆船組裝、噴涂的船上進行參觀,再到港口的石灘上觀察小型海洋生物。石灘生物觀察是讓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飲料瓶捕捉小魚、貝殼等,進行直接觀察。最后,在江島帆船俱樂部工作人員的協(xié)助下全體師生分乘8艘帆船體驗航海。帆船從江島帆船港出發(fā),環(huán)江島灣一周,經相模灣至茅崎,再沿相同路線返回,耗時90分鐘左右。平時,學生都是從江島眺望大海,但在帆船上則是從海上欣賞江島和岸上的景象,也可一覽遼闊的外海。從海上也可以看到江島所處的地形,以及巖石、洞窟、片瀨漁港等。另外,學生要在船上學習和掌握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
由上可見,片瀨小學實施的海洋教育包括船舶制造參觀、海洋生物觀察、乘船體驗、救生技能學習等,涵蓋面廣泛。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海洋相關知識,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據片瀨小學海洋教育活動的指導教師介紹:“這些學生在1年級時已經參觀了江島水族館,但對于親眼看到小型海洋生物還是充滿了興趣,也感到很驚訝……途中學生們站在船上體驗了海風拂面的感覺,對他們來說切身感受海洋是無比寶貴的體驗。”[7]
四、評價
首先,日本的海洋教育形式呈現多樣化的狀態(tài)。從組織教學的形式來看,在課堂教學之外還包括參觀、體驗、實驗、實踐調查等多種方式。這種多樣化的教育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從多方面了解和學習海洋知識和內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學生通過制作船舶模型了解了船舶制造原理,通過放生小魚加深了對海洋生物的情感,通過水產養(yǎng)殖學會了利用海洋等。當然,這種教育教學活動需要地方政府、企業(yè)、民間團體以及家長的密切配合與協(xié)助。另外,高校、職業(yè)高中等也為中小學開展海洋教育提供了場地、教材、實驗器材等資源。
其次,日本海洋教育的內容非常廣泛。如上所述,教育內容包括親近海洋、了解海洋、守護海洋、利用海洋四個方面。但在中小學的實際教學中包括海洋科學、海洋相關法律、水產養(yǎng)殖、海洋安全、環(huán)境保護等多項內容,根據學校所處區(qū)域和當地的不同特點,教育內容也有所不同。例如,水產養(yǎng)殖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主要以水產養(yǎng)殖相關內容為中心,漁業(yè)、航海相關產業(yè)比較繁榮的地區(qū)則以船舶制造和航海體驗為重點。
最后,日本海洋教育注重實踐。其主要形式是參觀、體驗、實際操作等實踐性學習。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但學習了相關知識和技能,也培養(yǎng)了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表達能力等,以及對海洋、自然和生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也有了深切體會。
但是,日本的海洋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缺乏系統(tǒng)性。海洋教育在日本的中小學課程中并非一門單獨的學科,也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因此,在中小學的海洋教育中,各學校沒有比較科學的教學計劃和固定的教育內容。學校以什么目的、形式和方法開展海洋教育都是根據學校或當地的社會自然條件而定,實施的時間和學習的內容不盡相同。這也造成了日本海洋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和計劃性。第二,缺少專門教材。日本的中小學海洋教育缺乏專門的教材。雖然日本海洋學會為中小學編寫了一些海洋教育教科書,但在中小學運用專門的教材實施海洋教育的情況很少見。另外,在中小學的學習指導要領和教科書中也很少出現關于海洋教育的內容。有相關調查顯示,在小學社會、理科和生活科的教科書中關于海洋的內容僅占3.6%,初中地理、歷史、公民、理科、美術教科書中關于海洋的內容僅占3.1%[8]。因此,編寫和利用海洋教育方面的教材也是日本中小學海洋教育面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海洋基本法[EB/OL].http://law.e-gov.go.jp/htmldata/H19/H19HO033.html,2016-12-30.
[2][4][5][日]田村學.海洋教育のカリキュラム作成[J].日本船舶海洋工學會誌第31號,2010(7):35-36.
[3][日]眞田有吾.「海の日」試験水槽一般公開と體験授業(yè) : 千里丘陵で海と船について學ぶ[J].咸臨:日本船舶海洋工學會誌 (21),2008(11):16.
[6][7]山田智貴,平山次清,平川嘉昭,小野龍?zhí)?,小野直?海洋教育の事例紹介[A].日本船舶海洋工學會講演會論文集第4 號[C],2007(5):157-160.
[8]山中亮一,平井一司,在田正義,大松重雄,小林正典.海洋教育の現狀と課題[A].日本船舶海洋工學會講演會論文集第4 號[C],2007(5):153-154.
編輯 朱婷婷 校對 許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