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丹+盧慧澤
摘 要:托爾斯塔婭將語言和文字視為有生命的有機體,在表達方式上,她利用語言的不同安排,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文字世界,在文字運用上,她采取不同角度,賦予它們新的語言定義。她的作品基本是在緬懷過去的氣氛中鋪陳其情節(jié)和構建起文字世界:她運用大膽的數字和技巧與多樣化的題材豐富作品的情節(jié),改變作品里任務與對話的單調表述。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敘述角度;修辭多元化
作者簡介:孫藝丹,女,漢族,天津人,四川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俄語語言學;盧慧澤,女,漢族,河北人,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俄語翻譯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8--01
讓托爾斯塔婭一舉成名的是歷時14年的長篇小說《野貓精》。小說除對現實與幻想的描寫,還將對過去與現在,人與動物世界的描寫相結合。揭示了在此次變革中,知識分子們的措手不及。作品中運用了隱喻手法,拆解文字符號,并融合后現代的寫作風格,對俄國知識分子與大眾文化諷刺殆盡,留給讀者極深的印象
1、小說對文化核心價值的重構
該部作品的線索是對文化的結構與顛覆,并對歷史文化價值進行了重構。作品結尾是有一個罪孽深重的人來傳承、復興過往的文化;還有那本“禁書”中所隱藏的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的秘密——這都是值得人們所深思的問題。
首先,普希金在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是無人不知的。俄羅斯國學大師利哈喬夫這樣說:“究竟為什么在我國文化中普希金正在上升到第一流中的第一位置?普希金是一個善于創(chuàng)造民族思想的天才……”[1]利哈喬夫對普希金的歷史定位恰恰體現出俄羅斯后現代文學強調繼承經典文學的傳統(tǒng)之處。
其次,作者在小說中融入了反諷、戲仿等后現代藝術元素。作品中的人物實則是反映俄羅斯社會變革中的人,尤其是社會中的知識分子。他們熱愛真理,追求文化,但自身也有很多不足:他們喜歡知識,但是不求究竟,追求幻想又無法擺脫現實。這與普希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小說中有關普希金文化的記憶與忘卻表現出一種文化沖突。從現實的維度而言,蘇聯解體時,曾經充滿自信的俄羅斯人民,再次陷入到深深的迷茫和惶惑之中。隨之而來的是民族對傳統(tǒng)文化與精神的淡忘,這將會導致幾代人之間文化與精神的脫節(jié)。年輕人不再接受原有文化的傳承。文化的傳承不是對原有文化的淡忘,也不是純粹對原有文化的粘貼復制,而是“意在重建文化傳統(tǒng)的神話”。[2]
2、該小說敘事角度的陌生化
總體來看,《野貓精》中主要采用的是內視角,并與其他視角相結合。通過敘述視角的不斷變換,思維的跳躍性與開放性,作品不會讓讀者形成審美疲勞,從而達到陌生化的效果。小說的開篇,是第三人稱的敘述視角。之后,不同的人物對象從自身視角來展開描述。第二章,第三人稱的敘述視角變成了第二人稱,之后又回歸到第三人稱。通過人稱轉換,作家意在對觀察到的事物的還原,與其他的陳詞濫調對比,是一種藝術上陌生化的手法,實則是回歸最原始的感受和態(tài)度。
該作品中還采用了旁觀者的視角即外視角進行敘事。簡言之,外視角就是作者對于故事之外概括性、評價性的話語,可以體現作者本身的態(tài)度趨向。作品中多處視角的轉換,使得該作品在創(chuàng)作原則方面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從而營造出一種陌生化的樣子。
3、小說敘事手法的陌生化
3.1多元的修辭手法
通過多元化的修辭手法,大眾可以獲得一種對事物前所未有的認識體驗,作家綜合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給大家營造出各種陌生化的認知。涉及明喻、暗喻、借喻等的比喻是小說中最為常見的修辭手法。小說主要運用反諷、象征的表現手法來顛覆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看似簡單的舉動,實則充滿了人性的貪婪。這樣的手法使得讀者在一個表面很正常的社會中,感受到一種反向陌生化的感覺。
3.2敘事手法的碎片化
《野貓精》中書的概念不再是原本傳統(tǒng)的概念,而是用一種碎片化的描述來取代,這也給讀者以一種陌生化的感覺。所謂的陌生化是將那些在人們意識中已經較為熟悉甚至定型了的事物做反常化的處理。作者通過運用自己碎片化的思維以及語言,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第一時間內無法立馬理解該段語言所描述的內容,從而達到陌生化的效果。
結語:
重新審視作者的后現代鴻篇之作——《野貓精》,其中既有后現代創(chuàng)作氣息,又蘊含傳統(tǒng)古典文學的特征。看似這場游戲并無頭緒,實則是描寫俄羅斯的過去與未來,旨在重構文化傳承的核心價值觀;其主旨在重建文化傳統(tǒng)的非等級、非絕對、游戲的新審美神話。作者將諷刺、詼諧、幽默、隱喻和對比等手法融于寫作之中,使得小說在修辭、表達手法以及敘述角度、敘事手法保持了極大的沖擊力,讓讀者無法自拔。
注釋:
[1][俄]德·謝·利哈喬夫.解讀俄羅斯[M].吳曉都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王宗琥.俄羅斯的后現代主義文學[J].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參考文獻:
[1]塔吉揚娜·托爾斯塔婭.野貓精[M].陳訓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2]亞·博利舍夫,奧·瓦西里耶娃. 20世紀俄羅斯后現代派文學概觀[J],陸肇明摘譯,俄羅斯文藝,2003(3).
[3]王宗琥.俄羅斯的后現代主義文學[J].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4]曾艷兵.西方后現代主義文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