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亮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既是一項重點,又是一項令教師十分頭疼的難點。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僅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學生今后學習與發(fā)展的關(guān)鍵。為此,教師應(yīng)該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1-019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125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的教學活動一般是以一篇篇的閱讀文本為依托,來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何要求,教師又應(yīng)該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呢?本文將展開探究。
一、新課標對小學閱讀教學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著明確的要求,其不僅要求學生要通過閱讀學習獲得獨立閱讀的能力,還要求學生有著一定的情感體驗和豐富的知識積累,并且通過閱讀形成良好的語感??梢哉f,在閱讀教學中,要體驗什么,探究什么,“課程目標”中有具體的體現(xiàn)。根據(jù)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將情感教育注入于教學過程當中,借助師生彼此的情感與信息交互,提升語文教學效度。特別是對于閱讀教學來說,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為學生劃定閱讀素材中心思想的常規(guī)做法,因為這樣的做法盡管可以使學生獲得明確的閱讀指引,但同時也剝奪了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樂趣,故而教師必須讓學生不受影響地實現(xiàn)對閱讀素材的自主研讀,并從中獲得獨立的見解,唯有這般,方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真諦所在。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踐行路徑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當注重使學生通過獨立進行閱讀素材的閱讀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興趣,實施寫作閱讀二合一教學模式,使閱讀教學有效性得以保證。
(一)教師應(yīng)當注重使學生通過獨立進行閱讀素材的閱讀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從學科知識的覆蓋面與承載量來看,語文學科不但囊括了漢語語法知識,更涵蓋了人文知識。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讓學生在對閱讀素材的閱讀過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與熏陶。在閱讀過程中要落實“對話”的理念,轉(zhuǎn)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是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學生不會因教師事先為其劃定了重點,指明了閱讀方向而限制了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讓學生在不受外界影響的情形下,藉由自身的視角與切入點,實現(xiàn)對閱讀素材主旨與內(nèi)涵的深入發(fā)掘。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興趣
如若學生對待閱讀素材毫無興致,則在此種心態(tài)與情緒的影響之下,本該妙趣橫生的閱讀活動對其卻成為了一種負擔和煎熬,其不但不會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更亦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生成抵觸情緒??紤]到前述緣由,語文教師必須尋找正確的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持久的閱讀興趣。筆者認為,唯有教師將閱讀興趣培養(yǎng)貫穿于語文整體課上教學活動的始終,方才可以達成目標。具體而言,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素材閱讀之前,應(yīng)當為學生設(shè)置懸疑問題,讓其產(chǎn)生為獲取答案而一窺閱讀素材內(nèi)容的沖動。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chǎn)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chǎn)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就會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gòu)的過程。在學生閱讀完成之后,語文教師必須趁熱打鐵,結(jié)合閱讀素材的內(nèi)容,為學生適度地進行知識面拓展。如此,便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興趣的系統(tǒng)性培養(yǎng)。
(三)實施寫作閱讀二合一的教學模式
閱讀在于使學生領(lǐng)會作者的思想,而寫作則能夠讓他人領(lǐng)會學生的思想。將閱讀與寫作結(jié)合,能夠在讀寫中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勤于動手、勤于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yǎng)他們寫作的強烈興趣。
如筆者為學生講授《灰雀》時,事先在上節(jié)課最后為班級學生布置了文章預(yù)習的任務(wù),要求每一個學生在閱讀該文后,將文中打動學生的句子謄寫在作業(yè)本上,并且要求下節(jié)課上,口頭描述為何選擇這些句子,此外,每一個學生必須認真觀察一種生活中的小動物。從收上來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文章中描繪灰雀樣貌的句子讓其心動。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后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借此機會筆者引出課前就已經(jīng)布置的作業(yè):你回家詳細觀察了什么動物?重點觀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觀察到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很快,學生將觀察的動物形象謄寫在了練習本上,筆者走到學生中間,發(fā)現(xiàn)學生將其觀察的各種動物,如小貓、小狗、小兔子等的形象繪聲繪色地寫在了練習本上,多數(shù)學生對動物特征的描繪也十分到位。
三、結(jié)語
以上,筆者從新課標對小學閱讀教學的要求入手,從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踐行路徑展開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些許建議和參考,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 李昊.竇桂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藝術(shù)特質(zhì)研究[D].渤海大學 ,2014.
[3] 蔣碧野.“感受—升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建構(gòu)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11.
[4] 曹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入點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11.
[5] 鄒佳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改進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 2011.
[6] 羅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實踐性的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 2008.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