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民
摘 要:素質教育下知識固然重要,但能力的培養(yǎng)是關鍵。這就決定了農村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為重要目標,對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解為中心的知識灌輸式教學進行全面改革,從傳統(tǒng)教學中影響學生數學能力培養(yǎng)的因素入手,對癥下藥,打造一個全能的課堂,引導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探究,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掌握數學思想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數學能力;農村資源;主體探究;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4-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062
素質教育下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讓學生成為新一代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以往的數學教學只重視結論型知識的傳授,教師照本宣科,以講解為主,認為只有將教材上的數學知識點講清講透,學生記得牢固才是成功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削弱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度,忽視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數學知識,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自然成為一紙空談。改革農村中學數學教學,讓學生在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
一、農村中學生數學能力低下的原因
(一)學習興趣低下
以往教學中教師無視學生的情感參與,將教學設計成了單純的智力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只是忙著講解知識,而并沒有考慮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感受,在這樣毫無主動權的教學中學生只會感受到教學的枯燥與沉悶,自然也會將這些消極的情緒帶入到學習中來,學習枯燥沉重,最終只能讓學生對數學學科徹底失去興趣,又如何談得上培養(yǎng)數學能力呢?
(二) 主體地位缺失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處于教學的對立面上,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記憶者;教師是管理者,學生是被管理者,學生的言行舉動都在教師的嚴格控制下,教學只是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完全被排除在教學之外。
(三) 問題意識薄弱
傳統(tǒng)教學中師道尊嚴,教師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嚴格照搬教材,不敢有絲毫的逾越,這樣只能將學生的思維限定在固有的模式與條框內,對教材、對教師沒有任何質疑。即使有了不同見解,也往往畏懼于教師與教材的權威而不敢提問,關閉了科學探究殿堂的大門。
二、培養(yǎng)農村中學生數學能力的策略
(一)挖掘農村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習的動力,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前提條件。在農村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教材,善于挖掘農村特有的教學資源,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本土化,以熟悉的生活現象來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這樣自然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在主動的數學探究中學知識、長技能。農村遍地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我們可以發(fā)動學生,鼓勵學生動手動腦來制作教學用具,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學具,靈活地運用學具。這樣不僅可以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數學興趣;同時更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與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多邊形內角和時,我們就可以改變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中心的灌輸,而是發(fā)動學生來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來自主地制作學具,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參與動能,學生展開了積極的動手與動腦活動,實現了學生的快樂學習,這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定教,教讓步于學,教師要對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角色與地位進行重新定位,要充分地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指引者,要引導學生以主體身份展開探究,這樣才能改變以往學生的被動接收,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親自參與知識形成過程,這樣才能在探究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與方法,提高數學能力。例如,全等三角形構成條件的教學中,我們就不必一講到底,讓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與掌握。為此,我們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讓學生帶著心中的困惑來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深入思考與積極思維,讓學生從知識的產生與形成全過程來深入地理解,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掌握這一知識點,并在探究過程中得到思維與方法,技能與能力的整體提高。
(三)運用開放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當代人才所必備的重要素質。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設計富有開放性的問題,將學生禁錮的大腦解放,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展開多元思考,這樣更能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與靈活運用,促進學生不斷地將知識轉化為技能。例如,證明三角形的全等,我們就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證明方法,而是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展開多元思維,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求證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受所謂標準答案的限制,而是在更寬廣的空間展開多角度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重組與重構,才能效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與靈活性。
(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活學生數學思維
正如巴爾扎克所說:問號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學生的自主提問是積極思維后的結果,是對未知世界不懈探索的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勇于挑戰(zhàn)教師與教材,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夠大膽地發(fā)表個人不同見解,這樣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帶領學生走進科學探究的殿堂。要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fā)與誘導,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實現學生獨立而有深度的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提出富有價值的問題來。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改下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社會人才培養(yǎng)的必然趨勢。我們要學習新思想,樹立新觀念,正確認識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找準癥結,對癥下藥,重組教學資源,重構教學流程,重建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富有活力的課堂,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讓學生在積極的探究中得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鄔鳳蘭.培養(yǎng)能力 提高素質——農村學生初中數學能力培養(yǎng)初探[J].大觀周刊,2012(11):222.
[2] 寇文.農村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