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德性與制度:反思漢晉儒學政制

        2017-03-30 16:59:21李若暉
        江淮論壇 2017年2期
        關鍵詞:政制儒學

        李若暉

        摘要:漢代儒學未能建構經(jīng)國大典,以致儒學之政教分離與君臣異術。由此,孝親受到制度窒礙,不能推為仁民。儒學世家以對上之柔順為修養(yǎng),形成順從君父即是行仁義于天下的觀念。父母為個體人所必需,君則為類之人所必需,但二者對于“自事其心者”卻是外在的權威。玄學放曠之士只能以同于禽獸的忘“人”來達致從內向外的“誠之”,實際上是以放棄人之德性的方式來反抗權威。總括漢晉儒學世家之德性與政事,有三種類型:寒族因其受服從訓練較少,多有健行之德,才有可能成為區(qū)域性的獨立政治力量,從而得以伸展仁愛之翼。世族所受今文經(jīng)學士禮親親之愛的熏陶與局限,無力超越甚至斬斷親情謀創(chuàng)大業(yè)。由陰謀術帶來的決斷力,表現(xiàn)為較少受到其他因素羈絆,因此,陰謀術也是一種純粹暴力。曾被推許為大儒的王莽與儒學世家司馬氏以皇權建構儒學經(jīng)國大典,其所嫻熟的陰謀術卻無力真實運行之。王莽與司馬氏無其德而行其事,卒亂天下。

        關鍵詞:儒學;柔順;健行;陰謀術;政制

        中圖分類號:B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7)02-0084-005

        《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今大漢繼周,久曠大儀,未有立禮成樂,此賈誼、仲舒、王吉、劉向之徒所為發(fā)憤而增嘆也?!盵1]1075清儒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十一《漢書》五有“漢無禮樂”條,勾考《禮樂志》,云:“《禮樂志》本當禮詳樂略,今乃禮略樂詳。全篇共分兩大截,后一截論樂之文較之前論禮,其詳幾三倍之。而窮之于樂,亦不過詳載郊廟歌詩,無預樂事,蓋漢實無所為禮樂故。兩截之首,各用泛論義理,全掇《樂記》之文,入漢事則云……以上無非反復明漢之未嘗制禮,無可志而已……足明此志總見漢實無所為禮樂,實無可志。子長《禮》《樂》二書亦空論其理,但子長述黃帝及太初,若欲實敘,實難櫽括,孟堅述西漢二百年,何難實敘?只因漢未嘗制禮,樂府俱是鄭聲,本無可志,不得已,只可以空論了之。”[2]原西京一代之所以無禮樂,乃是漢代今文經(jīng)學不能基于儒學大道建構經(jīng)國大典,這就意味著儒道在國家層面失去了開萬世太平之可能。古文經(jīng)學基于秦制肇建禮法之治,構造出君臣異術的格局:國家制度以法術威制天下,士大夫則以儒術砥礪德行。此即漢宣帝所謂:“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漢書》卷九《元帝紀》)[1]277這一“陽儒陰法”的格局是不得已的湊合,從君作為立法者的角度來看,怒其政令阻隔;從儒生作為弘道者的角度來看,悲乎大道不行。儒學之“政教”分離了。

        一、如何誠之

        儒學以愛人為仁,并以孝為中介,孝即愛最親近的他人,通過推恩的方式,最終將愛及于天下。于是孝為仁之本。當君臣異術,政教分離,儒者仁愛之行往往受到制度的窒礙?!稘h書》卷八《宣帝紀》地節(jié)四年詔:“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孫,罪殊死,皆上請廷尉以聞?!盵1]251孔子的原話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論語·子路》)[3],秉持周禮相互性倫理。宣帝則于父子區(qū)別對待:允許子匿父,即求忠臣于孝子之門;父匿子必須上請,由皇帝裁決,則是避免形成不服朝廷規(guī)制的小團體勢力。這種做法極具欺騙性,本是以秦制取消了相互性倫理,卻被贊譽為“為政以德”。一家之內親親之愛尚且不免,又何談泛愛天下!《宣帝紀》贊評論“孝宣之治”,首以“信賞必罰”,而結以“侔德殷宗、周宣”[1]275。檢《漢書》卷三十《藝文志》二《諸子略》四法家小序論法家亦曰“信賞必罰”[1]1736,則班固實暗指宣帝為法家,良有以也。至若“侔德殷宗、周宣”,乃用商君典故?!妒酚洝肪砹恕渡叹袀鳌?,商君四說秦孝公,一以帝道,即堯舜禪讓,仁之至也;二以王道,即湯武革命,猶有征伐;三以霸道,即齊桓晉文,以力假仁;四以強國之術,棄絕仁義——鞅曰:“君大說之耳。然亦難以比德殷周矣。”[4]2694-2695宣帝居武帝罷極之后,別開服制決獄之新局,其欺騙性使得漢室暫時中興,近似殷高宗武丁、周宣王之中興。

        孟子曾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保ā睹献印けM心》上)[5]891在大一統(tǒng)王朝治下,個體儒生可以選擇不仕,但是世家大族必須憑借官位來維持家族地位,其家族必須有人出仕。居官則以從上為職,導致德位相抗,于是世族往往重私德而無公德。傅玄論何曾及荀顗曰:“以文王之道事其親者,其潁昌何侯乎,其荀侯乎!古稱曾、閔,今有荀、何。內盡其心以事其親,外崇禮讓以接天下。”(《晉書》卷三十三《何曾列傳》)[6]997《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盵7]《釋文》引鄭玄注:“至德,孝悌也;要道,禮樂也?!盵8]孝禮傳家正是六朝世族的特色。但是在鄭玄經(jīng)學體系中,孝為仁之本,禮通于法,于是此“至德要道”實涵《大學》八目一以貫之,六朝世族僅修其表而遺其里。由此可見鄭玄經(jīng)學的內在矛盾?!稌x書》本傳言何曾之為人:“都官從事劉享嘗奏曾華侈……后曾辟享為掾,或勸勿應……曾常因小事加享杖罰。其外寬內忌,亦此類也。時司空賈充權擬人主,曾卑充而附之。”[6]998對下取《公羊》復仇之義,對上行坤道柔順之德。至于亂世,則唯圖自保。王衍“雖居宰輔之重,不以經(jīng)國為念,而思自全之計”,誠如石勒所言:“破壞天下,正是君罪!”(《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列傳》附從弟衍)[6]1237、1238

        《禮記·中庸》:“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盵9]896 “誠”即真實無妄,表里一致。對上的柔順之德一旦被作為德性來修養(yǎng),極易與孝相結合,形成順從君父即是行仁義于天下的觀念?;趶耐庀騼鹊摹罢\”,行仁義于天下被置換為推順德于天下。《三國志》一《魏書》卷三《明帝紀》:“以燕王宇為大將軍,甲申免,以武衛(wèi)將軍曹爽代之?!盵10]113-114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曰:

        帝以燕王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wèi)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中書監(jiān)劉放、令孫資久專權寵,為朗等素所不善,懼有后害,陰圖間之,而宇常在帝側,故未得有言。甲申,帝氣微,宇下殿呼曹肇有所議,未還,而帝少間,惟曹爽獨在。放知之,呼資與謀。資曰:“不可動也。”放曰:“俱入鼎鑊,何不可之有?”乃突前見帝,垂泣曰:“陛下氣微,若有不諱,將以天下付誰?”帝曰:“卿不聞用燕王耶?”放曰:“陛下忘先帝詔敕,藩王不得輔政。且陛下方病,而曹肇、秦朗等便與才人侍疾者言戲。燕王擁兵南面,不聽臣等入,此即豎刁、趙高也。今皇太子幼弱,未能統(tǒng)政,外有強暴之寇,內有勞怨之民,陛下不遠慮存亡,而近系恩舊。委祖宗之業(yè),付二三凡士,寢疾數(shù)日,外內壅隔,社稷危殆,而己不知,此臣等所以痛心也?!钡鄣梅叛?,大怒曰:“誰可任者?”放、資乃舉爽代宇,又白“宜詔司馬宣王使相參”,帝從之。放、資出,曹肇入,泣涕固諫,帝使肇敕停。肇出戶,放、資趨而往,復說止帝,帝又從其言。放曰:“宜為手詔?!钡墼唬骸拔依ШV,不能?!狈偶瓷洗?,執(zhí)帝手強作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詔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庇谑怯睢⒄?、獻、朗相與泣而歸第。[11]194

        這些世族貴胄無論居于何等高位,所敢于爭取的只能是皇帝的回心轉意。一旦詔書出,哪怕是未經(jīng)尚書省的手詔,也就只有泣而歸第,引頸待戮了。

        竇武為漢靈帝竇太后之父,擢引清流,欲誅剪宦官。但是他采取的措施,卻是向太后上奏。此奏被宦官知悉,立即劫持靈帝與太后,發(fā)動兵變,竇武自殺(《后漢書》卷六十九《竇武列傳》)。[12]其敗即在于不敢自專,必須奉詔行事,并且天真地認為所有人,包括即將被誅殺的宦官,也會與自己一樣遵從詔命,從而俯首就縛。柔順之德深入骨髓,可舉北魏弘農楊氏楊津事兄楊椿為例。楊氏“家世純厚,并敦義讓。昆季相事,有如父子。……椿、津年過六十,并登臺鼎,而津嘗旦暮參問。子侄羅列階下,椿不命坐,津不敢坐。椿每近出,或日斜不至,津不先飯,椿還,然后共食。食則津親授匙箸,味皆先嘗,椿命食,然后食。津為司空,于時府主皆引寮佐人就津求官,津曰:‘此事須家兄裁之,何為見問?!保ā段簳肪砦迨恕稐畈チ袀鳌罚13]

        如果將“誠”的路徑改為從內向外,則通往道家?!肚f子·內篇·人間世》錄仲尼曰,區(qū)分了“事其親者”、“事其君者”與“自事其心者”,“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父母為個體人所必需,君則為類之人所必需,但二者對于“自事其心者”卻是外在的權威。對此,莊子只能屈從:“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悅生而惡死。”[14]把“身”即“我”忘了,只是完成事情,也不必管這事是從哪來的,屈從,也就是內外不一。莊子身處貧賤,可以滿足于精神勝利法,但是六朝世族身為貴胄,卻難以這樣自我蒙混。于是他們要“忘”的不是“身”而是“人”。當玄學放曠之士被氣得發(fā)抖的禮法名儒罵作禽獸時,他們終于做到了“誠之”,獲得了內心的安寧。這實際上是以放棄人之德性的方式來反抗權威。

        二、德性與政事

        總括漢晉儒學世家之德性與政事,有三種類型。

        其一,遭逢亂世,皇權陵夷,寒族因其受服從訓練較少,多有健行之德,才有可能成為區(qū)域性的獨立政治力量,從而得以伸展仁愛之翼。東漢末年,田疇“率舉宗族他附從數(shù)百人……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yǎng)父母。百姓歸之,數(shù)年間至五千余家。疇謂其父老曰:‘諸君不以疇不肖,遠來相就。眾成都邑,而莫相統(tǒng)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擇其賢長者以為之主。皆曰:‘善。同僉推疇?!犇藶榧s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條。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yè),班行其眾,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北邊翕然服其威信,烏丸、鮮卑并各遣譯使致貢遺,疇悉撫納,令不為寇?!保ā度龂尽芬弧段簳肪硎弧短锂爞鳌罚15]這已經(jīng)不止于保境安民了,完全可以視為以家族為基礎自行建國。其“國家”之中,政府法律,文教外交,一應俱全。

        其二,世族雖然位尊勢盛,其表現(xiàn)卻不忍卒睹。如東漢末年,袁紹、劉表均雄踞一方,卻忽焉而亡?!度龂尽芬弧段簳肪砹抖慷瑒⒈韨鳌吩u曰:“袁紹、劉表,咸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于后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yè);紹之殺田豐,乃甚于羽遠矣!”[10]216-217從德性政治角度看,袁紹、劉表決斷力的缺失是世族累世服從訓練的結果,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于依附最強者,由強權代替他們決定該做什么。一旦要在亂世中獨立自主,他們卻不能在瞬息萬變的復雜局勢中做出明智的選擇,甚至明知正確的選擇也沒有足夠的魄力做出決斷。寒族出身的曹操正是在這一點上戰(zhàn)勝諸多世族。王衍也是一個典型例證。王衍被石勒擒獲后,“自說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勒怒曰:“君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少壯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列傳》附從弟衍)[6]1238其實石勒對于中原王朝政治太不了解,如王衍這樣的名公巨卿,只不過是朝廷的花瓶,諸事多是具名而已,又何曾有臨機決斷的機會和權力。世族的另一面,則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成為不受制約的權力,凡事全憑一己之喜好,面子比什么都重要,袁紹甚至為了面子自壞長城,其敗也宜?!度龂尽芬弧段簳肪砹抖慷瑒⒈韨鳌罚骸跋仁牵媲矂湓勑熘菥茉g。術死,備殺刺史車冑,引軍屯沛。紹遣騎佐之。太祖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備。田豐說紹襲太祖后,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太祖至,擊破備;備奔紹?!?,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jù)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zhàn),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于奔命,民不得安業(yè);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zhàn),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系之。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盵10]197、200-201袁紹因為兒子病了而放棄攻滅曹操的最佳時機,也根源于世族所受今文經(jīng)學士禮親親之愛的熏陶與局限,無力超越甚至斬斷親情謀創(chuàng)大業(yè)。

        其三,河內司馬氏得以竊位稱尊,在于司馬懿父子嫻熟陰謀之術。由陰謀術帶來的決斷力,表現(xiàn)為較少受到其他因素羈絆,即通俗所謂心狠手辣。因此,陰謀術也是一種純粹暴力,用之攫取權力猶可,用之運行權力則缺乏中正,尤其是運行者為皇權時。皇權在本質上要求公開運行,要能為萬民與萬世法,否則,所謂皇帝只能像桓玄那樣在敗死前靠修改起居注度日。司馬氏畢竟是儒學世家,某些大是大非尚能把持,方得登立大寶。如司馬昭進爵晉王之前,先封“三大孝”王祥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顗為司空,用明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當時誰都知道天下究竟是哪家的,在司馬昭進爵后,三人曾就見晉王的禮儀有爭議。荀顗認為應拜,王祥則以為從魏朝的角度看,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班列大同,安有天子三公可輒拜人者!獨長揖。晉王謂祥曰:“今日然后知君見顧之重!”(《三國志》一《魏書》卷四《陳留王奐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11]232贊王祥之長揖,即是晉王仍自居魏臣。進爵晉王之后,司馬昭即致力于以儒學建構經(jīng)國大典,尤為重要的,是制定《晉律》之區(qū)分律令,“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太平御覽》卷六三八引杜預《律序》)[16]。于是,“律始于《刑名》者,所以定罪制也;終于諸侯者,所以畢其政也。王政布于上,諸侯奉于下,禮樂撫于中,故有三才之義焉,其相須而成,若一體焉”(《晉書》卷三十《刑法志》)[17],則律二十篇儼然為一儒學之經(jīng)國大典。其中雖承襲漢魏舊律,但是已被貶為部門法,使儒學實居立憲地位。然而,司馬氏在大一統(tǒng)之后得意忘形,放蕩奢侈,其含德之厚不足以副盛世之名。司馬氏無其德而行其事,是以于《中庸》治國九經(jīng)[9]888才行其二已社稷傾覆,神州陸沉:“懷諸侯”而八王之亂,“柔遠人”而五胡亂華。

        三、漢儒與漢制

        熊十力曾言:“漢治為后世所不及,誠經(jīng)術之效。遭秦絕學,經(jīng)籍初出,儒生確守古義,敦篤踐履,故治效可觀。然漢道畢竟茍簡,不能開民治之弘基,立百代之大法。諸儒思想,只在帝者專制之下,補苴罅漏而已。漢治卒衰,迄典午以來,不可復振。此則諸儒思想錮蔽,未能發(fā)揮孟軻、孫卿之義,所以衰敝亙二千余年而未已。近世康有為亦張今文余焰,而專己自封,擁護帝制,徒為大盜袁氏張目,猶漢儒之遺風也。故知漢后經(jīng)師,其學無分古今,要皆考據(jù)之業(yè),不足發(fā)生思想。事實昭顯,無可諱言。余謂儒學,至漢名存而實亡者,蓋實錄也?!盵18]早期儒學政治的社會基礎就是世家大族,孟子所謂“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孟子·離婁》上)[5]493。漢承秦制,故漢儒自始即受制于基于秦制之皇權,雖有儒學世族,卻未能養(yǎng)成治國之德性,更不能建構經(jīng)國大典,以致天下太平,往往自毀于柔順之坤德與親親之私愛。在自行建構經(jīng)國大典失敗后,儒者們寄希望于太平天子的出現(xiàn),卻恰恰佐成王莽與司馬氏的篡弒。曾被推許為大儒的王莽與儒學世家之司馬氏以皇權建構儒學經(jīng)國大典,其所嫻熟的陰謀術卻無力真實運行之。王莽與司馬氏無其德而行其事,卒亂天下。

        中華政制的核心具于《尚書·堯典》舜命契為司徒的命辭:“敬敷五教?!盵19]這雖非史實,但作為經(jīng)典,仍然表述了中華政制的理想。舜命司徒的職守卻并非政治,而是倫理。這就規(guī)定了中華政制之理想:國家的手段和目的都是倫理?!拔褰獭钡膬群房苏f為“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20],父母的關系為夫妻,加上兄弟與父子,實為家內三倫[21]。太史克并認為由此就可達致“內平外成”,即只要家內人倫和諧,就可化成天下。這就意味著以家為國,國家不是基于暴力而是基于倫理。漢初,叔孫通制定漢儀的努力遭到了魯之醇儒的激烈抨擊?!妒酚洝肪砭攀拧秳⒕词鍖O通列傳》:“于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三十余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后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盵4]3279魯兩生誓死捍衛(wèi)以純粹德性建構經(jīng)國大典的儒學理想,的確可敬可佩,感人至深。叔孫通的回答固然可斥為崇勢力而賤仁義,不過這正是漢儒所處的兩難之境:難道要漢朝在秦制中積德百年嗎?追求行動就必然在現(xiàn)實力政中迷失仁愛之目的,守死善道則必然喪失行動能力,只得獨抱遺經(jīng)。漢儒最終走上了叔孫通的立禮成樂之路,構造經(jīng)國大典以圖取代秦制。但是,國家機器不能沒有行動能力,并且國家機器的行動能力必然蘊含暴力。最終,由于漢儒自身內在學理缺陷,形成君臣異術的格局,使得秦制之國家暴力籠罩并規(guī)定了儒學之仁德,儒學最終雌伏于國家暴力之下。陳寅恪曾言:“二千年來華夏民族所受儒家學說之影響,最深最巨者,實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關于學說思想之方面,或轉有不如佛道二教者?!盵22]但是這對二千年來華夏民族影響最巨的儒學政制,卻并非先秦儒學的真正血脈與神髓,悲夫!

        自辛亥革命終結王朝政制,迄今已百年有余。先秦儒學對于政治制度的思考恍惚之間,似已灰飛煙滅。國家是否必須基于暴力?是否只有運用暴力才能維持國家?國家是否可以以仁愛奠定?孟子夢寐以求的“人與之”[5]643-646,究竟以何種制度形式來實現(xiàn)?正因為百余年來,中國經(jīng)歷了天崩(傳統(tǒng)信仰崩潰)地坼(傳統(tǒng)政制傾覆)的變局,各種真假洋主義你方唱罷我登場,使得二十世紀的中國成為巨大的思想試驗場??上?,正如劉梁劍所說:“近代以降,中國思想有不少創(chuàng)獲。然而,其中很多東西只是對中國文化本身的現(xiàn)代轉型有意義。倘若放入世界范圍之內加以考量,便多少顯得黯淡無光?!盵23]無疑,只有重新回到中國思想的源頭,基于百余年來的思想試驗,重新思考先秦儒學之所思所慮,致力于解決當今中國所面臨的思想與政治問題,才能真正發(fā)掘與證明儒學對全人類的真實價值,才能使今后的中國思想作出世界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東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M]//陳文和,主編.嘉定王鳴盛全集(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2010:119-120.

        [3][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下冊)[M].高流水,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536.

        [4][西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修訂版.

        [5][清]焦循.孟子正義(下冊)[M].沈文倬,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

        [6][唐]房玄齡.晉書(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7][唐]李隆基,注.[北宋]邢昺,疏.孝經(jīng)注疏[M]//[清]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第八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10.

        [8][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下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333.

        [9][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M]//[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第五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

        [10][西晉]陳壽.三國志(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1]余鵬飛,輯.校補漢晉春秋[M]//余鵬飛.習鑿齒與《漢晉春秋》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12][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第八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2243-2244.

        [13][北齊]魏收.魏書(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4:1302.

        [14][清]郭慶藩.莊子集釋(第一冊)[M].王孝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61:155.

        [15][西晉]陳壽.三國志(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341.

        [16][北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第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0:2859.

        [17][唐]房玄齡.晉書(第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4:928.

        [18]熊十力.讀經(jīng)示要[M]//蕭萐父,主編.熊十力全集(第三卷).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764-765.

        [19][西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注疏[M]//[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第一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44.

        [20][西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氏傳注疏[M]//[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第六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354.

        [21]吳承仕.吳承仕文錄·五倫說之歷史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5-6.

        [22]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1:283.

        [23]劉梁劍.從以儒家自居到以儒家自限[N].東方早報,2015-11-29(B09).

        (責任編輯 吳 勇)

        猜你喜歡
        政制儒學
        周禮與儒學的機理
        當代陜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16
        儒學交流在路上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教育何以塑造理想國
        ——《理想國》卷八芻議
        社科縱橫(2019年4期)2019-02-18 21:53:13
        有效備考之經(jīng)典考點的深挖——以儒學為例
        論《裘利斯·凱撒》中的政制選擇
        古典研究(2016年1期)2016-11-25 22:30:20
        “走出帝制”:歷史先聲與在場記錄——《民國政制史》導讀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1:49
        《斐德若》中的“忒伍特神話”解析
        古典研究(2016年1期)2016-08-16 09:33:14
        對《理想國》卷一關于正義討論的解讀
        青年文學家(2016年9期)2016-03-28 19:47:24
        宋代儒學對漢唐儒學的突破
        什么是儒學之本
        學習月刊(2015年1期)2015-07-11 01:51:16
        国产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一区二区三无码|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性色av| 亚洲精品一区二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精品| 亚洲av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av| 99热视热频这里只有精品| 最新国产女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无码1024| 丰满少妇又爽又紧又丰满动态视频| 国产精品又爽又粗又猛又黄|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无码小电影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插b内射18免费视频| 麻豆精产国品| 99久久久国产精品丝袜|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新片|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欧洲美女黑人粗性暴交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高清完整版| 老妇女性较大毛片|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91美女片黄在线观看| 日本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av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超碰|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久久69堂| 亚洲情精品中文字幕99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