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萍
[摘 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技術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不斷更新發(fā)展,如今,在信息化時代的沖擊下,學校教育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正在發(fā)生變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類型也有了很大的轉變。小學是學生情感道德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德育在小學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目前,小學德育出現了許多問題和不足,還需要德育工作者對小學德育進行進一步探索,進而提升德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德育;問題研究;有效對策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廣發(fā)展下,德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出來,德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也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道德,這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因此,需要德育教學工作者進一步的解決相應的問題。
一、小學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小學德育沒有落實到位,形式化嚴重
小學德育也就是小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小學生對世界的認知能力比較弱,小學階段也是學生價值觀形成時期,需要教師通過德育來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許多學校的領導沒有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因而更多的只重視學生成績的高低,卻忽略了德育,有些德育只是走形式,在檢查時才形式化的開展德育,而學生沒有學到實質性的東西,也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二)小學德育教學缺乏一定的科學性
在當下的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師只注重于學生的成績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學生的內心成長以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些教師雖然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但仍以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為主,教師在德育方面無法做到與時俱進,使得學生在思想方面缺乏相應的發(fā)展環(huán)境。還有一些學校開設了德育課,但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將教材作為教學的全部,缺乏深入的延展性,與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脫離聯系的教育無法讓學生形成正確而良好的道德認識。
(三)小學德育忽略了學生對德育的實際理解能力
學校教育學生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具備某種能力,是學生在成長發(fā)展過程中運用于實踐的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掌握德育的內容知識,不斷的增加內容教學,學生無法從本質上理解大量的內容。并且,即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很好的記憶,但在實際生活當中,學生依然不會把德育的內容完全運用在其中,因而學生的整體德育效果比較差。
二、小學德育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作為教學的重點
對于小學同學而言,由于他們的年齡比較小,多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德育思想又是比較抽象的,因而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并將德育的精髓教給學生。在此期間,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作為教學的重點,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比如:在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中,小學生的日常行為存在許多問題,但小學生在這方面需要長時間的影響教育,不斷的糾正才能有效果,那么在德育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情景模擬,教師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讓學生來演,然后與全班學生討論學生日常行為的準則,然后讓學生再次表演,讓學生對規(guī)范的行為能夠進一步加深。
(二)小學德育要和社會發(fā)展相結合
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速度比較緩慢時期,學校教育主要以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為主,學生只學習德育的內容,但在實際的運用中卻沒有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如今,在信息化技術發(fā)展的情況下,網絡信息化時代已經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對學生的價值觀也有很大的沖擊,教師在德育期間需要與社會的發(fā)展相結合,讓學生跳出教材,在社會現象中真正了解德育。比如:在交往禮儀中,以前學生之間交往的途徑比較少,都是面對面的交流,或者以書信文字的形式交流,而在信息化時代,網絡交流已經成為普遍的交流方式,但是,如何在實際生活與網絡中有良好的交往行為,這是教師要交給學生的。教師可以將社會中的不良交往禮儀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讓學生了解哪些行為是不良行為,然后與學生探討不良行為相對應的良好行為的表現。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舉例說明,可以用漫畫的形式,也可以用動畫的形式進行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通過實例就能夠與社會交往相聯系,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
(三)家庭要與學校形成良好的配合
小學生的德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責任,而且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環(huán)境。德育也是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需要教師與家長及時的溝通,并為孩子的德育制定合理的方案。首先,家長要轉變觀念,改變傳統(tǒng)以分數高低評價學生的標準,以學生的個人成長為依據,積極鼓勵學生,讓他們建立健全的人格。其次,家長要做孩子的引路人,與孩子成為朋友,并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許多的家長自己不學習,一直要求孩子要考高分數,或者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不問原因直接批評孩子,這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第三,家長還要避免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關愛是沒有錯的,但家長溺愛孩子,只會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如果家庭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孩子的成長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從而能全面的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結語
道德教育雖然是學校開設的教學學科,但從學生長遠的成長發(fā)展而言,德育更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品質教育陪伴,也是幫學生不斷梳理價值觀的課堂。在教學期間,一方面,教師要與社會相結合,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道德意識;另一方面,學校還要與家庭相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德育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蔡繼英.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17:74-75.
[2]蔡柯瑩,曾文碧.當前農村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新西部(理論版),2016,09:155+142.
[3]李霞.淺析小學學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5,2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