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
【摘要】本文以語言、內(nèi)容、技能和文本為切入點,對三節(jié)同課異構(gòu)的Cartoon time課進行了課堂分析,試圖明晰小學Cartoon time教學的過程,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期幫助學生強化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guān)鍵詞】同課異構(gòu);Cartoon time教學;語言知識;語言技能;閱讀
2016年4月15日筆者引領(lǐng)本區(qū)的小學英語團隊在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學圍繞Cartoon time板塊的教學展開了教學研討。在本次活動中,三位骨干教師分別對同一節(jié)四年級下冊Unit5 Cartoon time 板塊進行了展示,從不同方面對小學英語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嘗試。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來自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5 Seasons Cartoon time ,三位教師不同的教學設(shè)計,引發(fā)了筆者諸多的思考與感悟。
一、細致處理不如粗礦放手
【案例1】第一節(jié)研究課上,教師是這樣教學Cartoon time板塊的(見表1)
3.觀看動畫,整體感知 T: Can you find the right bag?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動畫)
4.閱讀故事,細化學習 T:Whats the weather like?(教師引導學生模仿Sam的語調(diào))
5.跟讀模仿,嘗試復(fù)述 Read after the tape; Read after the teacher; Read by themselves; Read in roles
6.小組合作,表演故事 Act out the story.
【思考與改進】以上案例中的教師精心設(shè)計了六個環(huán)節(jié),有讀前激趣,有整體感知,有細節(jié)突破,有跟讀模仿,有表演升華。如此充分、細致的文本處理,完全媲美Story time 板塊的教學。然而與篇幅長,語言點豐富的Story time板塊相比,Cartoon time板塊篇幅短小,內(nèi)容淺顯,帶著濃郁的趣味性和拓展性。Cartoon time 的板塊功能更側(cè)重于讓學生學會自主地去理解,自主地掌握知識點。因此,教師根本細致剖析文本,過多牽制,應(yīng)簡化處理,粗獷地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針對此案例,筆者進行了一番思考與改進,教學安排如下:
要求學生自讀卡通,然后選擇完成一項閱讀任務(wù)。(Task1.Whats the weather like ?Task2.給卡通擬個題目;Task3.Sam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包不見了后會說些什么?)
T: Read the cartoon by yourself, then choose one task to finish.
S1:Task1. Its a fine day, but then it is very cold .
T: Thats right! So, what does Sams mother do?
S1: Heres a jacket .
S2:Task2. Ive got a name:“ Whose bag is this?” Because they are looking for their bags.
T: Thats a good name. Can you tell me whose bags are they?
S2: Sams Mum has a bag with fish.
S3: I have got another one:“ Here is the bag.” Because its funny.
T: Sounds great.
S4: I choose task3. Maybe Sams Mum will say:“Here is my bag.”Because I can see it from the picture.
S5: Maybe she will say:“ She has my bag.” Because she is very happy.
顯而易見,筆者看似簡約的處理方式,卻既提供了學生充分的“自讀”機會,也給予了他們極大的自主權(quán):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分層設(shè)計閱讀任務(wù)(Task1旨在生詞釋義; Task2關(guān)注整體理解;Task3聚焦人物剖析)學生可以自主參與多樣化的活動。
二、有聲視頻不如無聲視頻
【案例2】第二節(jié)研究課上,教師是這樣進行的:
Step1,Look and guess[教師呈現(xiàn)課文插圖,并借機懸疑]
T: Guess, What are they looking for?
S1: They are looking for their bags.
T: Whose bag is this?
S2: Its Miss dogs.
S3: Its Sams mothers.
【思考與改進】乍看此案例,該教師善于利用卡通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Watch and match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shè)計,更是將卡通視頻的功效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然而,我們仔細推敲后卻頓生質(zhì)疑:該教師這般精心地借助圖片設(shè)疑,通過視頻釋疑是否過多地干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錯過了學生閱讀理解的最佳時機? 那么Cartoon time教學中是否需要運用視頻?如果是,又該如何運用呢?基于以上問題,筆者進行了一番思考與改進,教學安排如下:
Setp1, Watch and think(教師通過播放兩遍無聲卡通視頻,并提示觀看任務(wù):邊觀看卡通邊思考卡通人物在說些什么)
T: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think about what the are saying?
Step2, look and match
Setp3, Read and match[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文本圖,并將其與選出的人物話語進行匹配。]
Step4, Listen and repeat(教師逐句播放卡通錄音,學生逐句跟讀。)
Step5, Watch and dub.(教師再次播放無聲卡通視頻,要求學生進行配音,鞏固所學。)
無聲視頻的運用不僅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強化學生綜合語用能力(如: Watch and dub),而且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看圖思考話語,閱讀方框話語進行選擇,讀圖進行圖文匹配等做法。)
三、小題大做不如等閑視之
仔細研讀英語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新版教材的Cartoon time的顯著特點:提前滲透了下一個單元的目標語。針對這樣的埋伏線,部分老師便大做文章,處理得可謂是入木三分。
【案例3】第三節(jié)研究課上,教師是這樣處理埋伏線的:
Step1: 借機設(shè)疑,引出埋伏線
T: Sams Mum is happy. What does she see?
S1: She sees her bag.
T: What does she say?
S2: She has my bag.
Step2: 引導想象,展演文本空白(見圖2)
T: What will they say?
S3:Your bag is nice. I have a nice bag too.
S4: You have a nice bag.
以上案例,授課教師借助懸疑式導入到補充拓展,針對埋伏線“She has a bag.”進行了細致的處理。然而,我們?nèi)绻麑滩南乱粏卧难芯烤蜁l(fā)現(xiàn),有關(guān)的語言點, Unit7 Whats the matter?中已經(jīng)系統(tǒng)編排了感知(Story time)、操練(fun time)、鞏固(Cartoon time, Rhyme time, Check time)的板塊;這里僅需要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種語言現(xiàn)象即可,無須過多解釋與操練。因此,針對此案例中關(guān)于本課中的埋伏線,筆者認為只需要進行第一步教學環(huán)節(jié)即可,后面的部分可以省略。
四、千篇一律不如變換花樣
Cartoon time板塊中的故事多是真實的生活情景,且采用了對話的敘述形式,非常適合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表演。因此,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對故事有了足夠的理解和模仿練習后,他們自然而然地把“千篇一律的表演”作為唯一的鞏固形式。
【案例4】現(xiàn)象1:第一節(jié)研究課上,教師在教授Cartoon time板塊時,要求三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放眼望去,班級三分之一的學生自始至終在忙著爭角色扮演,根本沒有用英語進行表演。有的表演者爭執(zhí)說:“你們都是兩句臺詞,憑什么我有那么多臺詞?”還有的同學向老師請求:“我不想演,我想自己讀一讀?!?/p>
現(xiàn)象2:第二節(jié)研究課上,教師在教授Cartoon time板塊時,要求三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因該班學生學力有限,加之排練倉促,展演時,學生有的邊讀編演、手忙腳亂;有的結(jié)結(jié)巴巴、斷斷續(xù)續(xù);更有的低頭彎腰、囁嚅不語。
【思考與改進】顯而易見,以上案例中“角色扮演”的效果令人不滿。究其原因:第一節(jié)研究課中,教師未能透析文本的語言形式和內(nèi)容,未能仔細考量角色間語言量、難易度等差異,而是采用武斷單一的分組方式,所以導致三分之一的學生在那爭執(zhí)不休。第二節(jié)研究課中,教師未能關(guān)注到學生的學習程度,很多學生還不能夠熟練掌握故事內(nèi)容,一味地要求學生表演,只能導致學生的自信受挫,興趣遭扼殺。
基于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了相應(yīng)的轉(zhuǎn)化策略:
現(xiàn)象1,在表演前,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每張圖片的內(nèi)容,分析文中角色情緒,然后再分星級表演課文(見圖3),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參考句型,幫助學生進行有效拓展,如續(xù)編結(jié)尾,也可以同時提供配音活動供學生自由選擇。
現(xiàn)象2,針對該班學生學力有限的情況,教師可以將“分角色朗讀”作為本節(jié)課的主要鞏固形式,將“角色扮演”的任務(wù)推遲到下節(jié)課進行。
因此, Cartoon time板塊教學不能固守“千篇一律的角色扮演”形式,需要我們教師根據(jù)文本特質(zhì),學生實際掌握情況,靈活選擇最切合的形式,諸如朗讀、復(fù)述、講故事、配音等。
作為復(fù)習課時中的一個小語篇,Cartoon time板塊承載了太多的意義。特別是在學生已經(jīng)很好地掌握了單元內(nèi)容,如何讓復(fù)習課既有總結(jié)提升的意義,又有趣味性而不是機械的句型操練,這里,筆者僅撿此次活動感受頗深的幾例以續(xù)之,希望借此能引起大家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