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琪 黃銘琴 楊劍
[摘 要]生物學實驗課程是每位生物學科專業(yè)師范生的必修課,也是師范生在進行教育實習前必須要完成的課程。微格教學結合合作學習應用于生物學實驗課的教學,使學生綜合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教師利用微格視頻,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而且在學生合作過程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團結合作的能力,增強了學生耐力素質、學習信心和積極性、責任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人際交往,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關鍵詞]中學生物學實驗;合作學習;師范生;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3-0087-02
微格教學是一種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來培訓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教學技能的系統(tǒng)方法。[1]微格教學可以分為六個過程: 教學前的學習和研究→查找資料→編寫教案→教學實踐→反饋評價→修改教案。[2]通過微格教學訓練,被培訓者可以了解、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掌握、提高教學的基本技能。[3][4]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的形式使學生一起學習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優(yōu)化。[5]合作學習包含積極互賴、面對面促進性相互作用、個人責任、社交技能和小組自評5個基本功能要素。[6]生物學實驗是生物學科賴以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是探究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基本手段。[7]實驗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和思維方法、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與他人交流與合作能力、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科學的世界觀。
在教學設計的多元化時代,生物學實驗的教學要怎樣設計才能使教學效果發(fā)揮得更好,從而實現多元化教學目標?微格教學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在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微格教學在英語、體育、物理、化學、生物等常見基礎學科中的應用都有多方面的研究。[8]胡志剛闡明了微格教學在普通生物學教學中的必要性。[9]新課改以來,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新興EEPO形式的有效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EEPO教學方式是指師生在教學的雙邊活動中,依據生理、心理的變化特點,把經常性的七個基本要素“聽、看、講、做、動、靜”交替使用的教學活動方式,它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基本教育思想,EEPO 有效教育的理論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10]
本文以生物科學專業(yè)大學二年級開設的中學生物實驗課程為例,利用微格教學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教學中的實踐,探討兩種教學模式合作教學的效果。實踐發(fā)現,微格教學與合作學習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效果良好,下面以高中教材“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實驗為例進行研究。
一、“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實驗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實驗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酶的作用和本質后向學生介紹酶的高效性、專一性及作用條件的一個探究性實驗,但教材并未給出詳細的實驗步驟,實驗現象不確定。這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設計、探究的空間。
(二)學情分析
此年齡段的學生,對探究性實驗的一般過程已有一定的前科學知識概念。學生已初步掌握實驗中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的概念以及實驗設計的原則;具備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是實驗操作還不夠規(guī)范。作為生物科學專業(yè)大二年級的師范生,開始接觸教學技能訓練是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鞏固酶的特性。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實驗操作、學生合作、交流以及教學設計、試講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四)教學過程
1.課前的準備
課前一周,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讓學生查找資料,歸納影響酶活性條件,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教學設計。安排好小組成果展示的順序(每人5min,可進行說課、試講,或者說課、試講兩者結合)。預先收集實驗的標準操作方法的微格視頻或進行錄像并加以剪輯,后期協助學生準備實驗材料。學生工作流程:小組查找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微格教學實踐—評價—選代表—實驗操作分工。各小組組長課前一起準備好實驗器材和試劑。
2.教學實施階段
此階段工作流程:小組成果展示—交流意見和建議—教師點評,補充、總結—實驗操作。教師簡要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查漏補缺,說明該實驗的原理和注意事項。然后播放微格視頻,示范實驗操作步驟,重要的操作暫停進行講解或重播,組織學生實驗并進行個別指導。學生觀看錄像,分工記錄下實驗操作步驟。實驗操作過程中,各小組安排成員輪流把本組實驗的操作過程錄下來,為實驗教學的反饋準備好素材。
3.實驗現象觀察與記錄
小組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以完成實驗報告的撰寫。
4.清潔與整理
教師指導清理所有的儀器和藥品,并放到適當的位置,以備下次使用。實驗結束后立即洗手。
二、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課前的資料查找,初步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了解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有酶的種類、溫度、pH等,在腦海中對實驗的過程有一定的思路。但學生容易對于溫度和pH這兩個因素實驗試劑添加的操作步驟以及檢驗試劑的選取產生疑問。因此,要利用微格教學展示實驗的基本操作過程、方法和實驗結果,減少示范實驗時所需時間,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和掌握實驗的操作步驟,有利于順利地完成實驗教學,學生對實驗現象有一個比較,有助于實驗報告、實驗現象的撰寫和討論。學生通過微格訓練,知道了自身優(yōu)點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他人為鏡,去粗取精,增強自身的教學素質和心理素質。
實驗操作過程中,小組與小組之間有走動交流,打破小組成員固定組內合作學習的思想,促進不同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教,方便教學,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學生對探究性實驗有了進一步的科學認識,積累了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實踐中,學生第一次進行教學技能的訓練,每位學生都能堅持并順利完成展示,但教學課件的設計、語言組織能力、教態(tài)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學習和訓練。通過小組組內和組外的合作學習,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工作和責任,互相幫助,提升了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和范圍,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教學不足之處在于教學時間分配把握不嚴謹、實驗現象不明顯,有待進一步改進。
三、結語
對于還未修完學科教學論的師范生來說,提前對其進行微格教學的教師技能訓練接觸,是值得鼓勵和學習的。生物學實驗課程是每位生物學科專業(yè)師范生的必修課,也是師范生在進行教育實習前必須要完成的課程。在這門課程中,教師可以一改之前任課老師給出實驗設計方案、思路,學生一味跟從的教學方式。微格教學結合合作學習應用于生物學實驗課的教學,使學生在微格教學試講的過程中,對專業(yè)知識和實驗的操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綜合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幫助學生擺脫“高分低能”的現象;教師利用微格視頻,簡潔明了,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而且在學生合作過程中,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團結合作的能力,增強了學生耐力素質、學習信心和積極性、責任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人際交往,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實踐表明,實驗教學中利用微格教學與合作學習結合模式,不僅順利完成了課程標準的要求,還進行了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培訓,提高了師范生的教學技能,促進了師范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課堂應用多元化教學,實現了多元化教學目標,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榮靜嫻,錢舍.微格教學與微格教研[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 季春軼,朱明.簡論新教師微格教學評價標準的建立[J]. 理論界,2008(2):203-204.
[3] 田華文,胡安正.微格教學是提高教學技能的有效途徑[J].電化教育研究,1995(4):54-58.
[4] 于四海.新課程背景下微格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 基于訓練的研究[J].課程與教學,2011(8).
[5] 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崔鴻.中學生物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7] 張成軍.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8] 李隆庚,李秀榮.我國微格教學發(fā)展的期刊文獻分析[J]. 唐山學院學報,2009(3):96-98,101.
[9] 胡志剛.生物微格教程[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
[10] 孟昭彬.MS-EEPO新基本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