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智力 徐 彪 楊驕霞 王媛媛
(牡丹江醫(yī)學院附屬紅旗醫(yī)院心內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冠狀動脈內注射瑞替普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的影響
喬智力 徐 彪 楊驕霞 王媛媛
(牡丹江醫(yī)學院附屬紅旗醫(yī)院心內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目的 觀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成形術(PCI)術中冠狀動脈內注射瑞替普酶對患者的影響。方法 90例AMI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直接PCI手術,治療組在冠脈造影結束后,冠狀動脈內注射瑞替普酶后行PCI。結果 梗死相關動脈術后情況比較,對照組TIMI血流Ⅲ級發(fā)生率82.2%,治療組TIMI血流Ⅲ級發(fā)生率97.8%,兩者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PCI術后24 h及1 w ST段完全回落均高于對照組(80% vs 60%;88.9% vs71.1%,P<0.05),治療組患者心肌酶和肌鈣蛋白的峰值及PCI術后1 w數(shù)值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 AMI患者急診PCI術中冠狀動脈內注射瑞替普酶可以更進一步再通血管,減輕心肌損傷,保護心臟,安全有效。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成形術;瑞替普酶;無復流
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成形術(PCI)目前已經(jīng)成為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療的主要的、有效的手段。但是AMI患者急診PCI術中可合并無復流現(xiàn)象。無復流患者遠期可出現(xiàn)心肌再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導致急診PCI治療后患者預后差〔1,2〕。本實驗研究AMI患者急診PCI術中冠狀動脈內給予半量瑞替普酶溶栓,與直接急診PCI作比較,觀察兩種治療方法對急診PCI術后患者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90例AMI患者,均在發(fā)病12 h內行急診PCI。對照組45例,男31例,女14例,平均年齡(67.4±5.9)歲,病變血管前降支(LAD)28例,回旋支(LCX)15例,右冠脈(RCA)22例;三支病變3例,兩支病變14例,一支病變28例,給予直接急診PCI;治療組45例,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齡(68.5±4.7)歲,病變血管LAD 30例,LCX 12例,RCA 27例;三支病變4例,兩支病變16例,一支病變25例,急診血管內注射瑞替普酶后即刻PCI。收集所有病例的臨床和冠狀動脈造影資料進行分析。兩組患者各參數(shù)指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
1.2 研究方法
1.2.1 納入標準 ①胸痛持續(xù)時間>30 min,含服硝酸甘油不緩解;②心電圖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導聯(lián)ST段抬高,胸導聯(lián)≥0.2 mV,肢體導聯(lián)≥0.1 mV;③血清心肌酶譜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60 IU/L,肌鈣蛋白陽性;④起病12 h內。
1.2.2 排除標準 ①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②3個月內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③1個月有外傷史或長時間心肺復蘇史;④對瑞替普酶過敏者或溶栓禁忌;⑤嚴重肝腎衰竭。
1.2.3 給藥方法 入選患者術前均給予水沖服阿司匹林泡騰片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對照組正常行急診PCI,治療組在冠狀動脈造影結束后,立即對罪犯冠狀動脈內注射瑞替普酶18 mg(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商品名:瑞通立,山東阿華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成10 ml,靜推3 min,后即刻行PCI。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PCI術后梗死相關動脈的TIMI血流情況。PCI術后24 h及1 w ST段回落情況:測量相關導聯(lián)QRS波群后20 ms處ST段的偏移情況,取3個周期計算平均值。ST段下降超過70%稱作ST段完全回落;ST段下降30%~70%稱作ST段部分回落;ST段下降小于30%稱作ST段無回落。住院期間術后終點心血管事件,包括①任何原因死亡;②新發(fā)生心肌梗死;③頻繁心絞痛發(fā)作;④消化道出血(使血紅蛋白下降30 g/L以上)。心肌酶及血清肌鈣蛋白均由Cabas H 232檢測儀測檢得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及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TIMI血流情況比較 梗死相關動脈術后情況比較,對照組TIMI血流Ⅲ級發(fā)生率82.2%,治療組TIMI血流Ⅲ級發(fā)生率97.8%,兩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TIMI血流情況(n=45,n)
與對照組比較:1)P<0.05,下表同
2.2 心電圖ST段回落情況 治療組PCI術后24 h及1 w ST段完全回落均高于對照組(80% vs 60%;88.9% vs 71.1%,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段ST段回落情況比較(n=45,n)
2.3 心肌酶和肌鈣蛋白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心肌酶和肌鈣蛋白水平相當,治療組患者心肌酶和肌鈣蛋白的峰值及PCI術后1 w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4。
2.4 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及指標檢測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血紅蛋白、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標準化比值(INR)、肝腎功能等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患者CK-MB及血清肌鈣蛋白水平比較
急診PCI很大程度上提高了AMI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量,但隨著大量急診PCI的開展,大家開始注意到急診PCI可合并無復流現(xiàn)象〔3~10〕,使得心肌再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提高。本研究應用冠狀動脈造影后直接在罪犯冠狀動脈內注射瑞替普酶后,即刻行PCI手術,取得良好效果。瑞替普酶為選擇性溶栓劑,半衰期短,對全身纖維蛋白原影響較小,能選擇性與血栓表面的纖維蛋白結合形成(rt-PA)纖維蛋白復合物,從而激活血栓部位的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使血栓溶解,不降解纖維蛋白,不打破凝血系統(tǒng)〔11〕。本實驗急診PCI術中冠脈內應用瑞替普酶后,可以減少無復流的發(fā)生,使大部分患者術后可以恢復TIMI血流Ⅲ級,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同時ST段回落時間提前,心肌酶及肌鈣蛋白數(shù)值及峰值均降低,進一步證實冠脈內應用瑞替普酶后,使病變血管恢復情況更好,更有效地改善心肌供血,大大減輕了心肌損傷,對患者有利。此外,術中可見冠狀動脈注射瑞替普酶后,病變血管可實現(xiàn)部分再通,使導絲更易通過病變處,減少進入假腔的風險,避免冠脈夾層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文治療組無死亡病例,無大出血病例,患者血紅蛋白、出凝血時間、INR數(shù)值均無明顯差異,證明術中應用瑞替普酶,不增加手術風險,不增加出血概率,安全有效。
1 趙 映,陳韻岱,田 峰,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術后無復流的危險因素分析〔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2(2):261-4.
2 葛迎輝,欒獻亭,李玉欣.急診PCI與藥物保守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35):28-30.
3 郝恒劍,胡少東,許 驥.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療后無復流現(xiàn)象形成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9;28(1):32-4.
4 陳韻岱,王長華.急性心肌梗死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無復流的防治進展〔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0;25(3):165-6.
5 隗功賢,王志鵬,王 健.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術后無復流患者的臨床特點及CRP水平測定〔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2):202-3.
6 張金艷,李貽奎,李峰杰,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積和無復流面積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相關性的初步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4;25(2):227-30.
7 王金波,張建維,曹樹軍,等.心肌梗死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無復流現(xiàn)象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3):236-8.
8 付文波,丁世芳,陳志楠,等.急性STEMI患者急診PCI術中無復流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4;6(3):288-90.
9 付文波,丁世芳,陳志楠,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術中無復流臨床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4;28(7):544-6.
10 甘立軍,廖玉華,李傳方,等.不同措施干預心肌梗死患者PCI術中無復流現(xiàn)象的遠期療效〔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4;6(1):76-9.
11 瑞替普酶(派通欣)Ⅱ期臨床試驗協(xié)作組.注射用瑞替普酶(派通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臨床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4;2(3):171-4.
〔2015-09-29修回〕
(編輯 苑云杰/曹夢園)
黑龍江省衛(wèi)生廳課題(No.2011-302)
王媛媛(1982-),女,主治醫(yī)師,講師,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臨床與科研教學研究。
喬智力(1981-),男,主治醫(yī)師,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及科研教學研究。
R541.4
A
1005-9202(2017)05-111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