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課程是高校教育教學重點,對學生的能力、身體素質都有積極的作用,開展體育教學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現(xiàn)如今,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的全面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課程,是一項新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改變原來的單一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心理狀況入手來完善教學。但是由于我國對認知心理學維度的理解較為片面,想要突出它的優(yōu)勢,真正作用于教學改革,就必須從多個角度入手,查詢資料和信息,論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與核心,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的體能。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維度;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
體育教學是教育活動中較為特殊的一項科目,課程不僅需要在室內進行,基本上都是課外教學,是一項對抗性、趣味性都較強的內容?,F(xiàn)代體育不斷發(fā)展,高校體育課程也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的特點,學生不僅要掌握有關體育的理論知識,還要了解運動技巧,注重個性的發(fā)揮和能力的提升。我國出臺的高校體育教學新規(guī)范中明確規(guī)定了體育教學的精神實質,教學必須遵循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認清心理緯度的重要性。本文就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從認知心理學維度為切入點,對高校體育改革進行探索,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 體育知識在認知心理學維度的分類
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以及策略性知識是現(xiàn)代心理學對知識進行的分類,它是按照學習過程為指導的方法,對于指導教學,完善過程具有積極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科學使用。認知心理學是基于教學應用的分析目標,體育教學的開展也需要發(fā)揮認知心理學的意義,借鑒具體分類的標準,將知識轉變?yōu)閹追N不同的分類,并回答高校體育教學的本質問題,解釋體育本質含義。體育程序性知識是指導教學的知識內容,其中又包括動作技術和心理承受力,只有將體育教學轉變?yōu)檎J知心理學維度,才能更好的完善教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做好教學改革。
2 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
高校體育教學的本質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運動的觀念,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從認知心理學維度開展探究,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要做到以下幾點。
2.1 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思想
體育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教學課程,它會隨著新運動、新技巧的出現(xiàn)不斷變動,從思想上進行轉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教學的主要原則。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從他們的興趣入手改革教學,并運用現(xiàn)代化方法授課,促進學生更好的參與體育運動。
2.2 技能培訓
認知心理學維度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在思想轉變的同時,還要關注技能的訓練,嘗試在實踐中教學,突出現(xiàn)代體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作用,立足認知心理學規(guī)律,拓展教學寬度。《新課標》提出的五大體育教學目標,要通過教學改革實現(xiàn),基于認知心理學維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行培養(yǎng),鍛煉他們的意志力。
2.3 高校體育知識類型
體育知識類型是體育教學方法選擇和應用的主要依據,體育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知識類型主導著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例如認知形態(tài)的知識類型要選擇以語言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作為主要的方法,而操作形態(tài)的體育知識則要選擇以語言為輔的體育教學方法作為主要的方法。即根據體育知識的類型實施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才能將學生學到的體育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體育能力,才能達到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真正目的。
2.4 突出大學生的主體性
認知心理學維度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的基礎,大學生作為被教育的對象,必須從他們的思想進行分析,以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目標。深刻理解知識,善于運用知識;尊重了學生差異,才能使體育教學恰到好處地施加于每一個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積極地去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和價值,充分發(fā)展自己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并自覺加強身體的基礎練習和運動能力的訓練,才能提高自身的接受體育知識、技能信息加工的能力。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必須堅持改革與創(chuàng)新,從認知心理學維度探討教學的任務和目標,關注學生的運動心理和訴求,堅持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外,認知心理學維度對教學改革也提出了更完善的思路,教學必須不斷擴展和創(chuàng)新,在思想上進行轉變,做好技能培訓,并健全教學方法與體系,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柳春梅,李志宏,任平.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2012,04:96-99.
[2]吳家萍.論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4,21:66-67.
[3]葉蓁,普文龍.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相關問題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10:83-84.
[4]周濤.大學生體育教學認知與體育課堂行為的調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沈麗芬(1980-),女,湖北武漢,本科,講師,武漢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