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艷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迸d趣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金鑰匙,教師應該把金鑰匙送給學生,而良好的行為習慣又是學生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前提。在良好的行為習慣下,學生才會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人,最終成為一個合格的全面發(fā)展的公民。本學期我承擔了一年級的道德與法制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深深地感覺到養(yǎng)成行為習慣的規(guī)范、指導、激勵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的重要性。一年級的小學生是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階段,教師只要時時抓住這個關鍵期,抓住這個良好的契機,有的放矢施展自己的教學魅力,抓住學生心里感興趣的事,就一定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卑駱泳褪且幻骁R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對照式自我反省。教師的言傳身教指導行為,有著重要的示范作用,可以成為學生自我激勵的源泉。對剛踏入校門的一年級小學生而言,教師是最具有影響力的代表,教師的一言一行,情緒反應,學習態(tài)度,都會成為學生的效仿標準。教師的言行,對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至關重要。在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心目中,教師是神圣的、完美的,對老師有著完全的信賴和期望,他們對待教師的言行往往是拿著放大鏡看,模仿的效應非常強,要想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師在與同事,與學生的交往中,就要嚴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是語言的感染力、親和力,動作、行為舉止,儀表禮儀都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都將成為學生的效仿標準。比如:“謝謝”“沒關系”“對不起”等文明用語都要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熱情招呼、親切的問候都會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教師常常說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在學生身上能看到老師的影子。在道德與法制課上,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細節(jié)。如走廊里走路要輕聲,靠右行,不大聲說話,地面有臟污物馬上彎腰撿起來,講桌上物品一定要擺放整齊,告訴學生進老師辦公室要輕輕敲門,知道怎樣做才不打擾別人等等。
對學生點滴的進步我都是以欣賞的態(tài)度來對待,積極的評價是非常有效的,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行為中的閃光點,在學生中樹立好榜樣,讓學生相互學習。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課堂上我經常評選出最佳的學生:會聽課的小標兵、勇敢發(fā)言的小標兵、自律自強的小標兵、會自我夸獎的小標兵、文明禮貌的小標兵、講究衛(wèi)生的小標兵、儀表整潔小標兵的等等的很多獎項,獎給學生不同的粘貼,讓他們收集整理成冊,對表現(xiàn)非常好的,定期整理,粘貼達到一定數(shù)量的,我還會發(fā)給學生糖塊,雖然是一塊小小的糖塊,但在學生的心里會激起波瀾,引發(fā)興趣。有的學生把糖塊積攢起來,活動課時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他們心情十分愉快。獎項的設立,更加激勵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不知不覺中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自我約束能力差,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心里,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廣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交給學生專心聽講的方法,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的學習的習慣養(yǎng)成。比如進行課堂常規(guī)的訓練:課前準備、坐姿、發(fā)言、傾聽、討論、讀寫姿勢、書寫格式、執(zhí)筆方法等等,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他們經常是顧此失彼,或者馬上忘掉。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正確指導和耐心教育,努力做到具體化、系統(tǒng)化、訓練化,對各項要求時刻做到心中有數(shù),及時嘉獎,時時評比。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睂W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非常重要,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要注意學生的特點,善于發(fā)掘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優(yōu)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忍耐,學會寬容,學會等待。批評要注意限度,注意方式方法。總之,對一年級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復雜的工作,雖然辛苦,當你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時,心里也會非常高興。我們應牢記“教育無小事,處處須用心”的真理,孩子是一個個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當然習慣方面的差異也是不可避免的。老師只有時時關注自己身邊的每一個細節(jié),關注學生的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李少莉.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J].教育,2016(34).
[2]程艷波.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網友世界,2014(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