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芳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各冊的教材中,計算教學占半壁江山,有純粹的計算教學,還有以計算教學為基礎的解決問題的計算教學。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小學生必備的數學能力。本文從五個方面思考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課堂教學方法;運用與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50-02
多年來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許多教師一提到計算,就認為只需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增加練習量,多練,反復練,就一定會見成效。如此,對學生而言,談不上有任何興趣,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容樂觀。有效的進行計算教學,我認為應從小學生的思維模式著手。在計算教學中應遵循小學生的思維模式,教師也相應的選用教學方法。從幾個方面思考,一計算教學在情境中觀察比較。二計算教學中分析歸納。三計算教學中建構的計算模型。四計算教學中的運用與評價。五計算教學中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1.計算教學時,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
1.1 數學新舊知識往往有著緊密聯系,新知識更多時候都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教師要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善于運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運用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由此及彼,用已知去觸類旁通,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思索,從而完成所要學的知識的學習任務。
1.2 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在計算教學中,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計算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可感的情境。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出來。如講故事、表演等,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通過表演,學生很容易就會聯想到減法,也使原本枯燥的課堂因情境而活躍,下面的教學也就更順理成章。
1.3 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對動作思維絕對優(yōu)勢的小學生來說,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在操作的過程中,產生具體的形象,再由形象轉換為抽象。
2.計算教學中分析歸納,需要探究
當學生的情緒被積極的調動起來,進入一個情景之中,自主探究便成為必然。這時,將探究計算方法的主動權和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究計算方法,嘗試理解算理。
2.1 探究數學計算的多樣算法。
2.2 探究新舊知識的發(fā)展變化。
例如:教學"三位數被一位數除",可以通過習題幫助學生復習一位數除一位數,一位數除二位數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收集數學信息,提出用除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學生依據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435除以3,并且通過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和對具體數據的感知,估算結果,為后面判斷計算結果的是否正確,確定一個大概的范圍。然后,放手讓學生嘗試探索計算的方法。由于之前復習了舊知,學生可以借用前者的計算方法遷移運用到后者。
3.計算教學中需要建構計算模型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可能出現多樣化的計算方法。這些方法可能存在對錯之分,優(yōu)劣之別。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計算方法的反饋與交流,引導學生介紹計算過程,理解計算原理,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優(yōu)化方法,建構計算模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可能出現多樣化的計算方法。這些方法可能存在對錯之分,優(yōu)劣之別。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計算方法的反饋與交流,引導學生介紹計算過程,理解計算原理,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優(yōu)化方法,建構計算模型。
比較歸納以后再進行反思,第一、檢查自己探究的計算方法是否正確,是否優(yōu)化,不正確的予以糾正,沒有優(yōu)化的予以優(yōu)化。第二、同桌交流,在交流與傾聽的進程中,凸顯計算方法的反思與內化。
4.計算教學中的運用與評價
第一,計算教學模型的運用環(huán)節(jié)往往通過鞏固練習實現的。練習設計的好壞,對模型的鞏固、深化作用很大。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性,一般要有基本練習、拓展練習與挑戰(zhàn)練習。練習設計要有多樣性,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關注練習的效果。在設計中要把層次性與多樣性融為一體。
第二,引導自主探索,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中 ,因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所以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的問題、固化新知識的一個有意義的過程。
第三,課堂中互動交流,體驗數學的豐富多彩 。每個學生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感悟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他們站在不同思維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老師可利用這些反映面來引發(fā)學生交流,使學生互相促進。
第四,課堂中有效評價,體驗數學的學習快樂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于教與學的全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處處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及對予以肯定的評價,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體驗"我想學"。那么計算教學也是必須的。只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才能進一步增強自信心,才有利于學生處主學習的培養(yǎng)。體驗教學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用腦去學習,更要求他們用心靈去體會,用整個身心去感受、去理解。體驗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體驗,在體驗中自然和諧地發(fā)展 。
5.計算教學中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第一,課堂中計算教學小組合作要落到實處,《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于是,"小組合作"便走進了課堂,合作交流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這種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的特色,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由時空,學生通過在小組內互幫、互學、互補、互勉,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培養(yǎng)了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這無愧為一種倍受倡導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們當然需要學生"動",但應記住,動是手段,動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進入思考、進入研究,達到對數學知識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掌握。這樣計算教學才更有效。
第二,改進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當今課堂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 合作必須建立在個體需要的基礎上。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對課上所解決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哪些問題學生能夠獨立解答,哪些問題要發(fā)揮學生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小組合作。在計算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教師加以講評,幫助訂正。
因此,課堂中我們的計算教學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學習信息,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從而使我們的數學課堂富有"動態(tài)生成性", 充滿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2016(6)
[2] 【新課程學習】旬刊 2014